【聪明累判词】聂桥文章:重新审视《聪明累》
说来也不难,我的突破口就在凤姐判词前的那幅画:
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
一、“冰山”与“雌凤”唇齿相依
由于在《红楼梦》中的女子名字与凤字能搭上边的就是王熙凤了,因此这幅画联同下面的判词也就自然而然地与凤姐对号入座了,这是绝大部分人无法摆脱的框子。但是,人们按照这个思路,到现在也无法对凤姐判词达成一致意见。
因此,我们不妨换个思路来进行。我们暂且抛开凤姐这个具体对象,从判词的最原始意义出发,看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纵观这幅判词前面的画。实际上是画了两样东西:“一片冰山”和“一只雌凤”。一片和一只均为数词,那这幅画的关键点就只剩下了“冰山”和“雌凤”两个要素了。
“冰山”与“雌凤”如此地接近,二者之间就必然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唇齿相依四个字应该是对二者之间关系的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然而,过去(包括笔者)却对此没有高度重视。笔者今天的思路就是从词的本源来重新考察“冰山”与“雌凤”之间的密切联系。
首先看冰山,如果从词的本意看,冰山就是自然界中由冰形成的山,多存在于极地及高纬度和高海拔的寒冷地区,如我国的西藏地区。不过冰山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它代表着唐代一个著名的典故:
五代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中有《依冰山》一节:
杨国忠权倾天下,四方之士争诣其门。进士张彖者,陕州人也,方学有文名,志气高大,未尝干谒权贵。或有劝彖令修谒国忠,可图显荣。彖曰:“尔辈以谓右相之势,倚靠如泰山,以吾所见乃冰山也。或皎日大明之际,则此山当误人尔。”稍后的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也有相同的表述。
红学界一致认可《红楼梦》中的“冰山”乃是用唐代的“冰山”之典。此典源于开元天宝年代,因此,此典也可代指杨国忠。但是杨国忠又与凤姐有什么关系呢?因此,人们在分析冰山之典时,普遍抛弃了源头的人物杨国忠,而退尔求其寓意,权力不能持久之意。
但无论如何,漏掉典故中的核心人物总是多多少少留下一些缺憾。如果后面的雌凤要是与杨国忠有着直接的联系,那就完美了。注意,是要直接的联系,而不是拐了八道弯的联系,那种索隐是没有说服力的。
那“雌凤”与杨国忠真的有直接的联系吗?我们通过对“雌凤”的直接分析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把这两个字拆分开来,雌意为雌雄的雌,用来区别动物的性别;凤,当指传说中的一种灵鸟:凤凰。这样,雌凤两个字的注角就是雌性的凤凰。为什么要用雌凤这样别扭的语句呢?这还要从凤凰的原本意义说起。
凤凰这种鸟在自然界并不存在,但却是传说中的灵异之鸟,百鸟之王,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式动物。人们常常把很多吉祥的词语加到凤凰身上,如百鸟朝凤等,在最初的定义中凤为雄凰为雌。人们往往也是把最尊贵的男女称为凤和凰。
其中最主要就是用于皇家。唐代皇宫就有命名“凤仪宫”的,《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第一巡幸处命名“有凤来仪”。随着时代的变迁,凤凰往往变得趋向于女性化,而男权的图腾也变成了更能展示阳刚之气的龙。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龙凤呈祥,而由于封建专制的存在,龙凤的形象基本上被皇家垄断,尤其是在清代的皇家仪仗中对龙和凤的形象使用是有着明确的规定的。
仪仗队伍中的曲柄伞皇帝为九龙图案,皇后为九凤图案,贵妃用七凤图案。在车乘上凤更是成为了皇后的独享专利,连贵妃都不能染指。
据清代《清史稿》和《国朝宫史》等权威史料记载,皇后的车驾叫凤舆,车上绘凤图案,而贵妃以下的妃子的车驾只叫做翟舆,(翟即野鸡),车上绘有野鸡图案。由此可见,在清代,已经完成以凤代表高贵女性的转换。
这时再提凤字,就基本上是指女性,尤其是后妃。这一点在《红楼梦》的元妃省亲过程中体现的也很清楚,元妃仪仗中的曲柄伞是一把“曲柄七凤金黄伞”,元妃的车驾为“金顶金黄绣凤版舆”。
这么一分析,问题就清楚多了,在清代,凤多代指女性,那为什么还要在凤的前面还加一个雌的注角呢?这也很正常,毕竟,凤的古意为雄,多指帝王,加上一个雌字,当然就明确无疑的,一只雌性的凤凰只能是一位皇后,退一步也应该是一位贵妃。
一只雌凤站在一片冰山上。杨国忠的肩上担着一个皇后(贵妃)。这下有关系了,杨国忠的妹妹杨玉环杨贵妃。她算不算“一只雌凤”,虽说身为贵妃,杨玉环在皇宫实际上行皇后之职,正所谓“六宫粉黛无颜色”,“三千宠爱在一身”。杨国忠身上站着她的妹妹杨玉环,合不合理?除了杨贵妃,有哪个皇后有资格站在一人之下的堂堂右相杨国忠的肩上呢?杨国忠依靠杨玉环坐上的丞相宝座,而马嵬兵变,杨玉环又因为杨国忠的牵连而殒命荒野。
至此,我们才看清了,与“冰山”杨国忠相匹配的的“雌凤”正是她的妹妹,大唐贵妃(实际上的皇后)杨玉环。“冰山”代指杨国忠,“雌凤”代指皇后,这都是最直接的解释,而把靠在杨国忠身上的这位皇后(贵妃)定位于他的妹妹杨玉环是再合理不过了的。这就是判词画本身所蕴含的最直接的答案,这一结论和我们对十二曲(包括判词)研究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二、【聪明累】再现洪昇的创作特点
如果放在别人,从判词画上有了新的发现,一定会大做文章,各种分析猜测也就接踵而来了。而笔者研究《红楼梦》是不会采取这样的方法,因为仅凭一幅画,还略显单薄,我们还需从【聪明累】中进一步得到直接的验证。
以前,通过《红楼梦》和《长生殿》两部作品的文学比较,已经证明《红楼梦》尤其是《红楼梦诗词》中存在着大量的洪昇创作特点。其中,诸多的相同词汇就是证据之一。在短短的【聪明累】里,我们同样可以轻易地找到三个相同的词汇:卿卿、荡悠悠和昏惨惨三个在《长生殿》中应用过的词汇。
且这三个词都是在文学作品中不常出现的生辟词汇。荡悠悠和昏惨惨均在百度里无百科词条,尤其是荡悠悠一句,人们除了《红楼梦》里的几次提及(十二曲中三次提及)外,竟很难打到其它的例句。关于这个相同词的详细比较和分析容后进一步分析。
另外一个能表征洪昇创作特点就是【聪明累】中的连续的迭句形容词的运用,所谓迭句形容词,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类似荡悠悠这样的把一个字重叠两次的词汇。我们先从【聪明累】中把运用迭句形容词的句子单独摘出来: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聪明累】总字数99字(包括标点符号,下同),包含迭句的句子为36个字,超过了全篇的三分之一。是谁这样喜欢连用迭句形容词呢。虽然迭句形容词起于元曲,但最后却流行于昆曲,笔者曾经对比较著名的元曲和昆曲进行过检索,均发现有迭句形容词运用,但如果是喜欢连续使用迭句形容词的非洪昇莫属,在他仅存的两部昆曲《长生殿》和《四婵娟》中均体现得非常明显,其他作品基本都是单独使用迭句,偶尔有作品连续使用二到三次,极少有超过四次的。
而洪昇的《长生殿》中连续七八次,甚至十余次的比比皆是。在这一点上和《红楼梦十二曲》中的特点非常一致,在十二曲中除了【聪明累】中联用四次外,四首使用迭句的曲子,只有【喜冤家】一首没有联用,其余的【恨无常】连用二个,【晚韶华】更是连用六句。为了证明笔者上述观点不谬,下面摘抄一段《长生殿》中精彩的迭句连用的文字:
想当日乱纷纷乘舆值播迁,翻滚滚羽林生闹喧,恶狠狠兵骄将又专,焰腾腾威行虐肆煽,闹炒炒不由天子宣,昏惨惨结成妃后冤。扑剌剌生分开交颈鸳,格支支轻挦扯并蒂莲,致使得娇怯怯游魂逐杜鹃。空落得哭哀哀悲啼咽楚猿,恨茫茫高和太华连,泪漫漫平将沧海填。
12个迭句连用,堪称中国迭句运用之最。除了洪昇的作品,根本找不出第二人。此段话源自《长生殿》的第四十六出《觅魂》。这是安史之乱结束后,太上皇李隆基特派寻找杨玉环的道士杨通幽在天上向织女娘娘讲述杨玉环命丧马嵬坡的惨景。通过笔者的分析,这段话部分演化成了【聪明累】。同样都是对聂 桥
土默热红学近期的一大突破就是通过“红楼”的原始含义确定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红楼”始终是“梨园”的代名词,《红楼梦》实际上就是《红楼梦》作者洪昇的“梨园梦”。洪昇一生热衷于“梨园”,成名于“梨园”,而最后毁于“梨园”。
梨园一梦,寄托了洪昇这个风流作家的一生荣辱。而红楼入梦也正是开端于梨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被人们普遍认为是狭义的《红楼梦》。贾宝玉,从挂着海棠春睡图及秦观对联的可卿卧室入梦,正是来源于《长生殿》的《春睡》一出戏以秦观的《海棠春》引导一样,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实际上就是进了《长生殿》,而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正是沿着洪昇的梨园梦的轨迹的一场春秋大梦。
而在这场春秋大梦中,红楼梦十二曲(包括所谓人物判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土默热,姬健康和聂桥三人三年来对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基本上证明了红楼梦十二曲就是重温洪昇的《长生殿》传奇,比如第一支曲子【终身误】中的“木石前盟”中的“前盟”二字的唯一出处就是洪昇的《长生殿》,“前盟”所指唐明皇和杨玉环二人天宝十年在“长生殿”上所立下的爱情盟誓,“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元春判词中“榴花开处照宫闱”只能是喜欢石榴的杨玉环时代的华清宫,“三春争及初春景”说得正是杨氏三姐妹借杨玉环而大得圣宠的故事;人们普遍不看好的最后一首【好事终】的头一句:“画梁春尽落香尘”之句更是脱化于描写安史之乱的唐诗:“唯有贵妃歌舞地,月明空殿锁香尘”。
但似乎有一个例外,就是关于【聪明累】,笔者一直是在按凤姐的生活轨迹来分析的,现在回过头来,在看到一支支曲子都在回顾着作者的梨园梦之时,【聪明累】显示出的推备图似的内容显得与其他曲子是那样的不协调,在同土默热老师交流时,我也一直在强调,在红楼梦十二曲的研究上还存在着没有突破的瓶颈,即是指【聪明累】的解析。
不过还好,当我从头来梳理凤姐判词和【聪明累】,却从最基本处得到最直接的答案——【聪明累】同样也是洪昇诉说《长生殿》传奇的重要载体。
说来也不难,我的突破口就在凤姐判词前的那幅画:
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
一、“冰山”与“雌凤”唇齿相依
由于在《红楼梦》中的女子名字与凤字能搭上边的就是王熙凤了,因此这幅画联同下面的判词也就自然而然地与凤姐对号入座了,这是绝大部分人无法摆脱的框子。但是,人们按照这个思路,到现在也无法对凤姐判词达成一致意见。
因此,我们不妨换个思路来进行。我们暂且抛开凤姐这个具体对象,从判词的最原始意义出发,看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纵观这幅判词前面的画。实际上是画了两样东西:“一片冰山”和“一只雌凤”。一片和一只均为数词,那这幅画的关键点就只剩下了“冰山”和“雌凤”两个要素了。
“冰山”与“雌凤”如此地接近,二者之间就必然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唇齿相依四个字应该是对二者之间关系的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然而,过去(包括笔者)却对此没有高度重视。笔者今天的思路就是从词的本源来重新考察“冰山”与“雌凤”之间的密切联系。
首先看冰山,如果从词的本意看,冰山就是自然界中由冰形成的山,多存在于极地及高纬度和高海拔的寒冷地区,如我国的西藏地区。不过冰山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它代表着唐代一个著名的典故:
五代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中有《依冰山》一节:
杨国忠权倾天下,四方之士争诣其门。进士张彖者,陕州人也,方学有文名,志气高大,未尝干谒权贵。或有劝彖令修谒国忠,可图显荣。彖曰:“尔辈以谓右相之势,倚靠如泰山,以吾所见乃冰山也。或皎日大明之际,则此山当误人尔。”稍后的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也有相同的表述。
红学界一致认可《红楼梦》中的“冰山”乃是用唐代的“冰山”之典。此典源于开元天宝年代,因此,此典也可代指杨国忠。但是杨国忠又与凤姐有什么关系呢?因此,人们在分析冰山之典时,普遍抛弃了源头的人物杨国忠,而退尔求其寓意,权力不能持久之意。
但无论如何,漏掉典故中的核心人物总是多多少少留下一些缺憾。如果后面的雌凤要是与杨国忠有着直接的联系,那就完美了。注意,是要直接的联系,而不是拐了八道弯的联系,那种索隐是没有说服力的。
那“雌凤”与杨国忠真的有直接的联系吗?我们通过对“雌凤”的直接分析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把这两个字拆分开来,雌意为雌雄的雌,用来区别动物的性别;凤,当指传说中的一种灵鸟:凤凰。这样,雌凤两个字的注角就是雌性的凤凰。为什么要用雌凤这样别扭的语句呢?这还要从凤凰的原本意义说起。
凤凰这种鸟在自然界并不存在,但却是传说中的灵异之鸟,百鸟之王,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式动物。人们常常把很多吉祥的词语加到凤凰身上,如百鸟朝凤等,在最初的定义中凤为雄凰为雌。人们往往也是把最尊贵的男女称为凤和凰。
其中最主要就是用于皇家。唐代皇宫就有命名“凤仪宫”的,《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第一巡幸处命名“有凤来仪”。随着时代的变迁,凤凰往往变得趋向于女性化,而男权的图腾也变成了更能展示阳刚之气的龙。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龙凤呈祥,而由于封建专制的存在,龙凤的形象基本上被皇家垄断,尤其是在清代的皇家仪仗中对龙和凤的形象使用是有着明确的规定的。
仪仗队伍中的曲柄伞皇帝为九龙图案,皇后为九凤图案,贵妃用七凤图案。在车乘上凤更是成为了皇后的独享专利,连贵妃都不能染指。
据清代《清史稿》和《国朝宫史》等权威史料记载,皇后的车驾叫凤舆,车上绘凤图案,而贵妃以下的妃子的车驾只叫做翟舆,(翟即野鸡),车上绘有野鸡图案。由此可见,在清代,已经完成以凤代表高贵女性的转换。
这时再提凤字,就基本上是指女性,尤其是后妃。这一点在《红楼梦》的元妃省亲过程中体现的也很清楚,元妃仪仗中的曲柄伞是一把“曲柄七凤金黄伞”,元妃的车驾为“金顶金黄绣凤版舆”。
这么一分析,问题就清楚多了,在清代,凤多代指女性,那为什么还要在凤的前面还加一个雌的注角呢?这也很正常,毕竟,凤的古意为雄,多指帝王,加上一个雌字,当然就明确无疑的,一只雌性的凤凰只能是一位皇后,退一步也应该是一位贵妃。
一只雌凤站在一片冰山上。杨国忠的肩上担着一个皇后(贵妃)。这下有关系了,杨国忠的妹妹杨玉环杨贵妃。她算不算“一只雌凤”,虽说身为贵妃,杨玉环在皇宫实际上行皇后之职,正所谓“六宫粉黛无颜色”,“三千宠爱在一身”。杨国忠身上站着她的妹妹杨玉环,合不合理?除了杨贵妃,有哪个皇后有资格站在一人之下的堂堂右相杨国忠的肩上呢?杨国忠依靠杨玉环坐上的丞相宝座,而马嵬兵变,杨玉环又因为杨国忠的牵连而殒命荒野。
至此,我们才看清了,与“冰山”杨国忠相匹配的的“雌凤”正是她的妹妹,大唐贵妃(实际上的皇后)杨玉环。“冰山”代指杨国忠,“雌凤”代指皇后,这都是最直接的解释,而把靠在杨国忠身上的这位皇后(贵妃)定位于他的妹妹杨玉环是再合理不过了的。这就是判词画本身所蕴含的最直接的答案,这一结论和我们对十二曲(包括判词)研究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二、【聪明累】再现洪昇的创作特点
如果放在别人,从判词画上有了新的发现,一定会大做文章,各种分析猜测也就接踵而来了。而笔者研究《红楼梦》是不会采取这样的方法,因为仅凭一幅画,还略显单薄,我们还需从【聪明累】中进一步得到直接的验证。
以前,通过《红楼梦》和《长生殿》两部作品的文学比较,已经证明《红楼梦》尤其是《红楼梦诗词》中存在着大量的洪昇创作特点。其中,诸多的相同词汇就是证据之一。在短短的【聪明累】里,我们同样可以轻易地找到三个相同的词汇:卿卿、荡悠悠和昏惨惨三个在《长生殿》中应用过的词汇。
且这三个词都是在文学作品中不常出现的生辟词汇。荡悠悠和昏惨惨均在百度里无百科词条,尤其是荡悠悠一句,人们除了《红楼梦》里的几次提及(十二曲中三次提及)外,竟很难打到其它的例句。关于这个相同词的详细比较和分析容后进一步分析。
另外一个能表征洪昇创作特点就是【聪明累】中的连续的迭句形容词的运用,所谓迭句形容词,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类似荡悠悠这样的把一个字重叠两次的词汇。我们先从【聪明累】中把运用迭句形容词的句子单独摘出来: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聪明累】总字数99字(包括标点符号,下同),包含迭句的句子为36个字,超过了全篇的三分之一。是谁这样喜欢连用迭句形容词呢。虽然迭句形容词起于元曲,但最后却流行于昆曲,笔者曾经对比较著名的元曲和昆曲进行过检索,均发现有迭句形容词运用,但如果是喜欢连续使用迭句形容词的非洪昇莫属,在他仅存的两部昆曲《长生殿》和《四婵娟》中均体现得非常明显,其他作品基本都是单独使用迭句,偶尔有作品连续使用二到三次,极少有超过四次的。
而洪昇的《长生殿》中连续七八次,甚至十余次的比比皆是。在这一点上和《红楼梦十二曲》中的特点非常一致,在十二曲中除了【聪明累】中联用四次外,四首使用迭句的曲子,只有【喜冤家】一首没有联用,其余的【恨无常】连用二个,【晚韶华】更是连用六句。为了证明笔者上述观点不谬,下面摘抄一段《长生殿》中精彩的迭句连用的文字:
想当日乱纷纷乘舆值播迁,翻滚滚羽林生闹喧,恶狠狠兵骄将又专,焰腾腾威行虐肆煽,闹炒炒不由天子宣,昏惨惨结成妃后冤。扑剌剌生分开交颈鸳,格支支轻挦扯并蒂莲,致使得娇怯怯游魂逐杜鹃。空落得哭哀哀悲啼咽楚猿,恨茫茫高和太华连,泪漫漫平将沧海填。
12个迭句连用,堪称中国迭句运用之最。除了洪昇的作品,根本找不出第二人。此段话源自《长生殿》的第四十六出《觅魂》。这是安史之乱结束后,太上皇李隆基特派寻找杨玉环的道士杨通幽在天上向织女娘娘讲述杨玉环命丧马嵬坡的惨景。通过笔者的分析,这段话部分演化成了【聪明累】。同样都是对年轻女子赴死时惨状的描写,让我们看看在【聪明累】和《长生殿.觅魂》中各自是如何表达的:
【聪明累】: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觅魂》 :昏惨惨结成妃后冤,扑剌剌生分开交颈鸳
两部作品在前后两句中几乎是运用的相同的迭句。昏惨惨就不用说了,完全一致。而这个“怱喇喇”与“扑剌剌”的意思是完全一致的,虽然“喇”和“剌”为不同的字,但音却是一致的,都为“拉”。“怱喇喇”与“扑剌剌”在词典上的词义也是相同的都是形容风声的一个“象声词”。
在百度百科的例句中,把“喇喇”和“剌剌”均与风字联在一起,如汤显祖的《牡丹亭·御淮》:“风喇喇,阵旗飘。”李商隐的《送李千牛李将军越阙五十韵》:“去程风剌剌,别夜漏丁丁。
”因此,《红楼梦》中的这两句与《长生殿》中的两句有着明显的承上启下的关系。本来喜欢连续运用迭句的作家就少之又少,再加上如此密切的关联性,恐怕是用巧合是难以解释,就是想抄袭也不会这样的无缝对接,结论只是一个,同一作家所为。
同样描述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两段句子说得是同一个人的事,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站在“冰山”肩上的大唐贵妃杨玉环。当然也不排除这些句子中的“大厦倾”和“灯将灭”之句有暗喻家族败落的一语双关之意。但我们要肯定的是这些句子的源头在《长生殿》用来描述杨玉环之死的。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笔者还可以从【聪明累】中找出更有力的证据。前面说过,荡悠悠一句虽然在词典上没有正经的词条,但在十二曲中却被反复使用,大家可能还不知道,“荡悠悠”一词在《长生殿》中正是对死后杨玉环之魂游走的专有词汇:
荡悠悠一缕断魂,痛察察一条白练香喉锁。(《冥追》)
(背介)今后啊,随风去,信路行。荡荡悠悠,日隐宵征。(《情悔》)
因此,【聪明累】中的“荡悠悠”,正是描述了杨玉环灵魂在黑夜的痛苦之梦。在《长生殿》中,杨玉环的鬼魂就始终是处在梦境之中。
【北收江南】呀,早则是五更短梦,瞥眼醒南柯。把荣华抛却,只留得罪殃多。
悄魂灵御风似梦游,路沉沉不辨昏和昼。(《尸解》)
三更梦,五更梦,全部出自那个荡悠悠夜里游荡的鬼魂杨玉环。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能够非常清楚地看到,【聪明累】和红楼梦十二曲中其它的曲子一样,是作者洪昇在刻意表达他的《长生殿》情结。在我的红楼梦十二曲的研究接近尾声的时候,我要再一次向《红楼梦》文学解析的旗手土默热老师致敬,因为是他给我们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