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点秋香祝枝山】吴中四才子之一 祝枝山你了解吗!

2019-05-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

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祝枝山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5岁时就能书一尺见方的大字,9岁便能作诗文,被称为“神童”。10岁已博览群书,文章瑰丽,才智非凡。17岁即中秀才,32岁中举人,但直到55岁才谋得一官半职,授广东兴宁县知县,63岁任京兆应天府通判。

由于不满官场腐败之风,一年后他就借故辞官,回故里度残年。 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与 唐寅 、 文徵明 、 徐祯卿 并称" 吴中四才子 "。

又与 文徵明 、 王宠 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楷书早年精谨,师法 赵孟頫 、 褚遂良 ,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草书师法 李邕 、 黄庭坚 、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北京大学教授、 引碑入草 开创者的 李志敏 评价:"祝枝山的狂草,骨力弱于旭、素,但在宋人影响下,又自成一格"。

其代表作有《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所书"六体书诗赋卷""草书 杜甫 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皆为传世墨宝。

祝枝山为人风趣洒脱,才华横溢,好游山玩水而不拘小节。他常以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乐于助人的形象出现于《三笑》、《王老虎抢亲》等众多的戏曲艺术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中。祝枝山是唐伯虎最要好的朋友,虽为举人,但无意于功名,心思全在书法上,草书尤其闻名。

两人性情相近,时常拎著酒壶,乘著渔船,一面饮酒赋诗,一面欣赏山水,颇有避世弃俗之意。在唐伯虎於京都被都元敬陷害后不久,祝枝山也辞了知县,两人更是结伴冶游,放情诗酒,寄意名花。

曾传说两人有一次抵扬州,发现所带银两已用尽,听说扬州的盐政御史喜好风雅,便化身为化缘道士来到衙门。御史请他们以石为题,联句成诗,于是两人之作,御史极为满意,便大赏银子,两人又因此多玩好几天。而祝枝山著名的草书,加上唐伯虎精湛的画技,更使得「唐画祝字」远近驰名。

有一天,县太爷把祝枝山请到县衙,拿出儿子写的一篇文章让祝枝山看。祝枝山难以推辞,认真看了一遍,提笔写了两句唐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还注了一行小字“打两个成语即为评语”。

周围的师爷们一看,纷纷恭维说:“上句是“有声有色”,说文章写得好;下句是“青云直上”,指公子前途无量。”县太爷眉开眼笑,忙问祝枝山对不对。祝枝山大笑道:“我已经写在令郎文章的角下。”说罢,扬长而去。

县太爷连忙仔细查找,终于在文章右下角找到了八个小字,一看,弄了个倒憋气,你知是哪八个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