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杰经方医案】《刘志杰经方医案》
刻诊:鼻塞流清涕两月余,伴头晕,颈项酸痛,微热汗出,畏寒,心悸胸闷,手足凉,腹冷痛,便溏,舌质淡胖,边缘有齿痕,苔白腻,脉寸微浮,关尺沉弦。
这个病人,常年愿意感冒,感冒后,就遗留下鼻塞流涕,久久不能痊愈。这次也是这样。当时看了一下脉,促脉,是有上焦表证,以及中下焦虚寒,看看舌象,是一派寒饮,就想到了一个条文。
“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金匮)”
病人,该是有太阴虚寒的,问问大便呢,他说长期便溏,这就证实了判断。再一问,肚子怕凉吗?说是很凉的,还时常冷痛。长期鼻塞的病人,无论是流清涕还是黄浊涕,都要考虑是否腹中寒。也就是“其人内有久寒者”。无热的,要考虑少阴和太阴的问题,尤其是外感引发者,常见到少阴太阴合病。有热的,要考虑厥阴问题,是寒热错杂。这是治疗西医说的那个慢性鼻炎的关键。都是水饮上逆造成的。
大家知道,一块冷冻的铁,拿出来放到温度较高的地方,会有水气凝结在上面。人体也是这样,鼻子,总是呼吸外界的空气,内有寒邪,遇到偏温的气体,也会如此,流清涕不止。很多久寒的病人,一到春天,气候转暖,就开始发作,鼻塞流涕,和气候有关。
这个,绝不是歪理邪说,不过是个比喻而已,临床上,确实是这样。也有的病人,遇到天气变寒,也会如此,这也都是内外寒热不调造成的。这些问题,都要考虑是内有久寒的问题。厥阴的鼻塞,就容易出现天冷流涕的问题,因为厥阴夹有阳明热,寒气遇到这点阳明热,阳气不能外发,并且勾动寒饮,就会如此。我们来分析一下他的症状。
颈项酸痛,微热汗出,畏寒,手足凉,寸微浮。这是典型的少阴中风证。少阴中风证,有芍药附子甘草汤和桂枝加附子汤对治。头晕,心悸胸闷,腹冷痛,便溏,舌质淡胖,边缘有齿痕,苔白腻,关尺沉弦。这是典型的太阴虚寒水饮导致的。这个,有苓桂术甘汤和真武汤对治。苓桂术甘汤和真武汤,也同时可以解表。那么,人家病人主诉的,是鼻塞,十分痛苦,我们就要研究一下药症对治。我用了细辛和白芷。
细辛,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这个药,是入少阴、太阴病位的药,辛温驱寒,利孔窍因虚寒水饮而不通。
白芷,辛苦温。主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这个药,也是入太阴少阴病位的,去头面部风寒之邪。时方派喜欢用它治疗鼻塞头痛。
我们再看看与此病有关的相关条文方证:
1、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膶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3、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不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4、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因此,我们处方如下:
桂枝40 白术40 白芍40 生姜30 生附子10 云苓40 炙甘草20 细辛10 白芷30
四付水煎服。
苓桂术甘汤和真武汤,在药量上做了调整,加大去虚寒水饮和降逆的力度。四付药,来信说,诸症痊愈,告诉他,再来二诊,进行根治,因为工作繁忙,当时拒绝了。至今没有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