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十论钱穆读后感】读钱穆《人生十论》有感

2019-01-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这本书是从上一份工作离职的时候同事赠与的,翻来覆去看了好些遍,如今也成为了我的枕边书.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就是把人.社会.秩序.东西方国家的不同人生追求掰开揉碎了,然后用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读起来十分酣畅又发人深省.[人生十论钱穆读后感]读钱穆<人生十论>有感里面有一句陈述我十分喜欢,"倘使教育有办法,政治尚是次好的,倘使政治有办法,法律尚是次好的,倘使法律有办法,战争尚是次好的,倘使战争有办法,较之人吃人,也还算得较好的."作为一名法科学子,法律在我脑海中一直是社会治理最高位

这本书是从上一份工作离职的时候同事赠与的,翻来覆去看了好些遍,如今也成为了我的枕边书。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就是把人、社会、秩序、东西方国家的不同人生追求掰开揉碎了,然后用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读起来十分酣畅又发人深省。

【人生十论钱穆读后感】读钱穆《人生十论》有感

里面有一句陈述我十分喜欢,“倘使教育有办法,政治尚是次好的,倘使政治有办法,法律尚是次好的,倘使法律有办法,战争尚是次好的,倘使战争有办法,较之人吃人,也还算得较好的。”

作为一名法科学子,法律在我脑海中一直是社会治理最高位阶的存在,而他这段描述将教育和政治列在法律之前,着实让我玩味了许久。社会秩序根源上讲是人的秩序,人的秩序又大致可分为道德律和行为准则两种。法律可分为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法律规则即行为规则,法律原则实为弥补法律规则的“兜底性”指引。

【人生十论钱穆读后感】读钱穆《人生十论》有感

由此可见,出于法律规则的滞后性和不可穷尽性,作为社会治理手段,对于道德秩序和社会演进过程中所需的新行为准则,法律“尚是次好的”。

教育在这段描述里面是处于最高位阶的,其大意是追本溯源,从人性本身进行“培育”,与其设定规则限制人性恶的一面,不如从头培育善的一面,用文化感染和艺术熏陶来提高人性修养,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由此我也联想到了“精准扶贫”工作,经济上的直接援助能起到的效果是短暂不可持续的,而教育能起到很好的补位作用。

多数的“贫困”是处于“放羊赚钱,赚钱娶媳妇,娶媳妇生娃,生娃放羊”式的循环中的,教育能打开贫穷下一代的视野,赋予他们一定的社会技能,进而改变他们的观念,发挥“造血”而非“输血”作用。

而这样的前提,则是教育的公平化。前段时间“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新闻刷爆各路媒体,将名牌大学寒门学子的比例拿出来做了分析,显示由于教育资源分配的差异,能通过高考这一相对公平的平台改变人生的寒门学子越来越少。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平等”和“平均”的差异,严格按量平均分配并不意味着绝对公正,如何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是一个需要深度调研的课题。

钱穆先生在书中对于人生路向选择、人生目的与自由、物与心、适与神等诸多方面也都作了精彩阐述,人生“十论”是论不穷尽的,但也无需再论,语言也是存在本身局限的,单是感受钱穆先生字里行间那份洒脱恣意已是痛快,不敢奢求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