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有哪些】抗菌药物外用应如何规范?
内服、注射用途的抗菌药物被随意外用的情况广泛存在,因此规范抗菌药物的外用十分必要。生活中经常会有遇见这种状况,将内服抗菌药物胶囊掰开,把药粉直接外敷在伤口上;在临床上,有时医师也会给予患者用抗菌药物注射液冲洗感染部位。这种是非常危险的用药行为,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抗菌消炎”作用,还极易引起细菌的耐药性,增加治疗难度,还容易诱发过敏反应,严重者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大多数内服、注射用途的抗菌药物不可以直接外用在皮肤和伤口上,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内服及注射用抗菌药物没有可以直接帮助药物透皮吸收的适宜基质,不容易透过皮肤发挥药效,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而易导致耐药菌产生,治疗效果差;
二是内服及注射用抗菌药物通常浓度较高,直接外用容易对局部皮肤和伤口造成刺激,严重情况下会造成局部组织过敏甚至坏死;
三是部分抗菌药物需要在体内经过转化、代谢才能发挥抗菌活性,外用难以到达感染病灶根本不能发挥药效。
局部外用抗菌药物尽量选择适宜的剂型,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过敏反应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较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不可局部应用。氨基糖苷类等耳毒性药不可局部滴耳。
只有说明书标注可以外用的抗菌药物才能外用,否则都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对于某些皮肤表层感染或者口腔、阴道等局部感染可采用抗菌药物局部应用,比如百多邦软膏、红霉素软膏、甲硝唑阴道栓等。眼部感染,选择抗菌药物滴眼剂,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
总之,应规范抗菌药物外用,尽量避免全身应用的抗菌药物局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