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人才市场】苏州高新区人才“朋友圈”何以不断拓展?

2019-03-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人才是第一资源,而环境是集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让苏州高新区的人才"朋友圈"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苏州高新区通过积极搭建各类引才平台.重点发挥各类大院大所引才优势,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构建完善人才服务体系等举措,不断优化人才集聚环境,各类人才纷至沓来.截至目前,高新区已有各级各类领军人才超1000人次.其中,国家级人才计划75人,省"创新团队"12个,省"双创人才&quo

人才是第一资源,而环境是集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让苏州高新区的人才"朋友圈"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苏州高新区通过积极搭建各类引才平台、重点发挥各类大院大所引才优势,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构建完善人才服务体系等举措,不断优化人才集聚环境,各类人才纷至沓来。

截至目前,高新区已有各级各类领军人才超1000人次。其中,国家级人才计划75人,省"创新团队"12个,省"双创人才"80人,市"姑苏重大创新团队"3个,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58人,区"科技领军人才"783人。伴随着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在苏州高新区,不断发展壮大的人才"朋友圈"正释放出澎湃的发展活力。

广开路径集聚高端人才

各类院所已累计 集聚人才6000多人

今年1月,清正生态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成立。 喜庆的现场,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公司背后一支强劲的研发团队。 这支团队就是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汽爆环境领域应用研发团队。该团队于去年8月引进,不到半年就成立了产业化公司。

公司的主营范围以瞬时弹射式汽爆技术为核心,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了超音速汽爆设备的原理模型,是目前全球唯一进行标准超音速汽爆设备研发、组织制造的企业。 汽爆团队是清华研究院引进的研发团队之一。

依托清华大学的国际合作项目、国际论坛以及专家推荐等渠道,截至目前,清华研究院共引进了包括汽爆团队在内的17支环境领域高水平技术研发团队,其中4名科研团队负责人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分别获得2018年、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累计获批市、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8人,已申请并获批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

拓宽招才引智渠道,广开路径集聚高端人才,清华研究院是苏州高新区广纳优秀人才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苏州高新区累计集聚院所平台超100家,充分发挥院所引才优势,苏州高新区组建了大院大所人才工作联盟,推动院所加速集聚高端人才。数据显示,目前各类院所已累计集聚人才6000多人,形成技术驱动型院所吸引高层次创新人才、成果转化型院所培育创业人才项目、产业发展型院所招募高端产业人才的生动局面。

同时,苏州高新区积极搭建各类引才平台。依托"北美离岸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北美人才工作站"、中澳"江苏-维州研创中心"、日本海外高层次人才联络处等海外平台,不断拓宽海外高端人才引进渠道。

此外,精心组织各类引才活动,2018年的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高新区分会场活动,共吸引350多名海内外人才参会,组织实施10余场特色引才活动,促成136个优质人才项目成功签约。举办医疗器械、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专家考察对接活动,开展"智汇苏高新"人才项目路演,牵头举办苏州生物与生命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绿色技术创新应用大赛、"苏南科创杯"海创大赛等赛事,着力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和团队。

围绕"产业链" 打造"人才链"

让人才和产业发展相得益彰

人才"来"是前提,"留"才是关键。让引进来的人才能够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才能留得住,进而成为发展的"金钥匙"。

近日,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公布了2018年江苏省政策引导类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立项名单,高新区企业苏州心擎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的"中短期体外人工心脏产品关键技术的合作研发"项目名列其中。

负责该项目的徐博翎是英国剑桥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的双料博士。自2005年进入剑桥大学起,她就一直从事国际前沿的微创型人工心脏设计研发。在累积多年海外的研究经验后,她于2013年9月回国受聘全职担任苏州大学教授。

2017年7月,徐博翎创立了心擎医疗。公司选址在苏州高新区,看中的就是苏州高新区正在打造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创业一年半以来,徐博翎的公司从一开始的2人小团队发展到近20人的专业研发团队,完成了全国第一个体外人工心脏工程样机,目前已完成了首批大动物实验,达到了预期效果。"除了上下游的产业优势,高新区还给了我们创业者充分对接各种资源的平台,这里是个让梦想开花的地方。"徐博翎说。

种好"梧桐树",夯实产业发展优势,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提高引进人才与本地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在苏州高新区,徐博翎的成功创业经历并非个例。事实上,心擎医疗所在的行业是高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医疗器械产业。

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区引进医疗器械产业各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00余人次,医疗器械产业保持年均20%的增长速度。苏州高新区初步形成了以医学影像、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生物医学材料和植介入器材、诊疗设备为特色的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水深则鱼知聚,林茂则鸟有归。让更多的人才和产业发展相得益彰,近年来,苏州高新区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度,2018年,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医疗器械等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培育壮大,实现新兴产业产值1821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8.1%,较上一年提高1个百分点,占比列全市第二。

贷款、落户、发展资金全程配套

解决后顾之忧让人才落地生根

引才有政策,留人有举措。要想让人才引得来、用得上、留得住,除了栽好梧桐树、筑好引凤巢,还需切实为各类人才在当地的创业创新解除后顾之忧。

来到苏州高新区近十年,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脱硝催化剂检测与再生技术研究所所长孔凡海最深的感触是"选对了地方"。

这样的感触来自点点滴滴的累积。2010年,孔凡海博士毕业后来到了苏州高新区工作,就职于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初来乍到,办理家人落户手续时,苏州高新区相关工作人员热情而快速的办事效率就让他印象深刻。

后来买房时,他享受到了紧缺人才公积金贷款优惠政策。事业快速发展时,作为苏州高新区产业紧缺人才,他又拿到了12万元薪酬补贴……列举着这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举措,孔凡海说:"在这样一个暖心的地方,来了就不会再走。"

再优厚的引进条件,比不上人才引进的配套政策更受人才们青睐。人才的住房问题,子女的入学问题,发展的资金问题,凡此种种,配套政策解决的其实是人才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只有保障人才安居乐业,才能让人才落地生根,真正安心留下来,为区域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力才智。

近年来,苏州高新区不断修订完善区科技领军人才计划、区高技能领军人才计划,制定出台传统工艺(织绣)人才发展扶持实施办法,筹划启动人才安居"金巢工程",构建起"六位一体"人才安居保障体系。

同时,苏州高新区加快实施苏高新"6333"聚才计划,统筹推进各支人才队伍建设。牵头科技、人社、金融办等部门,对接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苏州金融小镇及苏南科技金融路演中心等人才支撑平台,举办科技企业招聘专场,实施人才项目季度路演,推出30亿元"高新贷"产品和"科技成果转化贷",助推科技人才企业快速成长。

进一步做深做细服务保障,让人才有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苏州高新区加快建设人才线上线下服务阵地,优化提升"智汇苏高新"平台功能,全面推广高层次人才电子服务卡,建成投用"智汇苏高新"高层次人才会客厅等,一个个精准化、个性化服务,让人才没了后顾之忧,尽展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