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县唐容川】唐容川的《血证论》

2019-11-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血证论>为清末唐容川所著,是一部论治血证的专书.该书论述血证的病机和治法颇多创见,多少年来,得到了中医临床工作者的普遍重视.  血证的治法,如吐血.呕血.咯血.唾血.咳血.鼻衄.脑衄.目衄.耳衄.齿衄.舌衄.大衄.汗血.血箭.血痣.血瘙.疮血.创血.跌打血.便血.尿血.经血.产血等的治疗,那是大夫的事情.[彭县唐容川]唐容川的<血证论>  我们要解决的,是"未病";我们要了解的,是这些血证的成因.能够认清亚健康的状态,能够认清疾病成因,就能够自我调节,从而避免

《血证论》为清末唐容川所著,是一部论治血证的专书。该书论述血证的病机和治法颇多创见,多少年来,得到了中医临床工作者的普遍重视。  血证的治法,如吐血、呕血、咯血、唾血、咳血、鼻衄、脑衄、目衄、耳衄、齿衄、舌衄、大衄、汗血、血箭、血痣、血瘙、疮血、创血、跌打血、便血、尿血、经血、产血等的治疗,那是大夫的事情。

【彭县唐容川】唐容川的《血证论》

  我们要解决的,是“未病”;我们要了解的,是这些血证的成因。能够认清亚健康的状态,能够认清疾病成因,就能够自我调节,从而避免生病。

这是我学习唐容川《血证论》的动机。  在气、血、水、火的相互关系方面,祖国医学早有许多指导临床实践的论述。替如朱丹溪“气有余便是火”的论述,张志聪“血乃中焦之汁”的观点,说明了气、火同源和水、血同源的生发关系。

【彭县唐容川】唐容川的《血证论》

又有“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水、火既济”,“水、火不济”等,说明了气血之间,水火之间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是水、气之间,血、火之间存在的生发关系,长期以来却被人们所忽视。

唐宗海《阴阳水火气血论》一文,在这方面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总结。他认为水即化气”,“气与水本属一家,治气即是治水,治水即是治气”。又认为:“火即化血”,“血与火原一家治火即是治血”。

【彭县唐容川】唐容川的《血证论》

他列举了大量临床实例,证明上述论点。他举出太阳之气不达,在外则汗不得出,在内则痰饮交动;又举出水阴不足,上可形成痰咳(肺气不宣、下可形成闭结 (腑气不通用以说明气、水相互致病的道理。

  唐宗海《男女异同论》一文认为,在脐下,男子有丹田,女子有血室,二者均为气血的总会。女子的气入血室,可从血化为月信;男子的血入丹田,可从气化为肾精。女子主血,月信色赤;男子主气,肾精质清。

血、火同源,月信多火;气、水同源,肾精多水。但阴中有阳,故月信中亦有水;阳中有阴,故肾精中亦有血。因此月信属血而非纯血,肾精属水而非纯水。作者把气、血、水、火的概念溶铸于男女生理异同的机理中,给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了有利条件。

更重要的是上述说理都是以临床实践为依据的,因此,这种观点尽管在论证方法上,仍然采用比较朴素的方法,但对祖国医学基本理论的补充,具有重要意义。  五行和阴阳,是国学的两个认知模型。

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将这两个模型转化定义为三五归一。他认为木火一家,金水一家,土为媒,自为一家。  魏伯阳认为,阴阳就是水火,就是坎离,就是男女,就是金公姹女,就是血赤精白,就是先天后天。

  魏伯阳认为,坎离易位。河图与洛书的关系,就是坎离易位。张紫阳《悟真篇》将坎离易位解释为,“金公本是东家子,送在西邻寄体生。认得唤来归舍养,配将姹女作亲情。

”  三家也即是精气神。  唐宗海的阴阳、水火、气血、男女是传承有源的。  气血是水火,是他的发明,是他的功绩。我们也可以说,气血是坎离。  中医历来讲气血。

养生家则讲精气神。   气血是水火,使医家、养生家成为一家。这是和《内经》一脉相承的。因为在那里,医与摄生,本是一家;摄生治未病,医治已病。 唐宗海的气血是水火,解决了理论问题。养生不但要讲气,也需要谈血。我们自己解决症状问题,不仅要调气,也要调血;不仅要养气,也要养血。 肝藏血,肝是调血、养血的关键。

病机是我们要学习的。而在心肝脾肺肾五脏中,对血证病机而言,肝是最重要的。唐宗海在《脏腑病机论》中说:

肝为风木之脏,胆寄其间,胆为相火,木生火也。肝主藏血,血生于心,下行胞中,是为血海。凡周身之血,总视血海为治乱。血海不扰,则周身之血,无不随之而安。肝经主其部分,故肝主藏血焉。至其所以能藏之故,则以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

设木郁为火,则血不和。火发为怒,则血横决,吐血、错经、血痛诸证作焉。怒太甚则狂,火太甚则颊肿面青,目赤头痛。木火克土,则口燥泄痢,饥不能食,回食逆满,皆系木郁为火之见证也。

若木挟水邪上攻,又为子借母势,肆虐脾经,痰饮、泄泻、呕吐、头痛之病又作矣。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泻中满之证在所难免。

肝之清阳,即魂气也,故又主藏魂。血不养肝,火扰其魂,则梦遗不寐。肝又主筋,瘛疯囊缩,皆属肝病。分部于季胁少腹之间,凡季胁少腹疝痛,皆责于肝。其经名为厥阴,谓阴之尽也。阴极则变阳,故病至此,厥深热亦深,厥微热亦微。

血分不和,尤多寒热并见。与少阳相表里,故肝病及胆,亦能吐酸呕苦,耳聋目眩。于位居左,多病左胁痛,又左胁有动气,肝之主病,大略如此。  胆与肝连,司相火,胆汁味苦,即火味也。相火之宣布在三焦,而寄居则在胆府。

胆火不旺,则虚怯惊悸;胆火太亢,则口苦呕逆,目眩耳聋,其经绕耳故也。界居身侧,风火交煽。则身不可转侧,手足抽掣。以表里言,则少阳之气,内行三焦,外行腠理,为荣卫之枢机。逆其枢机,则呕吐胸满。

邪客腠理,人与阴争则热,出与阳争则寒。故疟疾,少阳主之。虚劳骨蒸,亦属少阳,以荣卫腠理之间不和,而相火炽甚故也。相火挟痰则为癲痫。相火不戢,则肝魂亦不宁,故烦梦遗精。且胆中相火如不亢烈,则为清阳之木气,上升于胃,胃土得其疏达,故水谷化;亢烈,则清阳遏郁,脾胃不和。胸胁之间骨尽处,乃少阳之分,病则其分多痛,经行身之侧,痛则不利屈伸,此胆经主病之大略也。

唐宗海在这里很好说明了肝脏亚健康所造成的诸多症状。  这些也就是我们在肝阴虚、肝气滞、肝血癖、肝血虚的状态下所能看到的症状。  ①肝气滞:  病:慢性腹泻,胃肠炎,胃肠癌  症:善太息,消极抑郁,口臭,体味重,大便溏软无力,便碎,便烂,小便淋漓不尽,漏尿,慢性腹泻,食少腹胀,腹水浮肿,肋胁窜痛,咽部异物感,头发枯黄,女子乳房胀痛,气结肿瘤,  ②肝阴虚  病:失眠,抑郁,肝硬化,肾衰竭,肾炎,肝癌,肝胆及肾脏结石  症:皮肤甲错,两鬂I早白,画黄褐斑,急躁易怒,夜视昏暗,肝胆结石,下腹松软,关节痛风,筋脉拘挛  ③肝血瘀  病:大脑萎缩,健忘,痴呆,脑血栓,脑卒中,心脏病,冠心病,心梗,  症:小便刺痛,胸肋刺痛,心悸,心痛眼目干涩,视物模糊,暴躁易怒,项强肩僵背痛,头痛,健忘,男子阳痿,女子痛经,血块,官寒不孕  ④肝血虚  病:乳腺、卵巢、子宮、前列腺相关炎症,肿瘤及癌症,性能力下降,不孕不育,流产  症:不寐健忘,面色苍白,女性月经迟来色淡,女性乳房萎缩,头畢眼花,眼目酸涩,夜视昏暗,男性勃起无力,手足麻木,关节无力.

  ⑤肝阳上亢,为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肝阳亢逆于上,导致上实下虚,是本虚标实证  病:失眠,高血压,美尼尔氏综合症,眩晕  症: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咽干,容易疲劳,肢体麻木,胁隐痛,遗精,女子月经量少,不孕,舌红,少苔,脉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