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红碱淖景区 红碱淖环湖路全线贯通
“去一趟村委会办公室,有时还得跨省区。”神木市中鸡镇创业村党支部书记高志雄兴奋地指着家门口刚铺好的水泥路说:“你看!这下畅通无阻了,再也不用绕弯啦!”
这条路就是10月31日全线贯通的红碱淖环湖路。
创业村地处陕蒙边界红碱淖北,由创业和壕赖两个自然村组成,两村中间隔着一段长约3公里的水草滩。遇到下雨天,滩里积水最深处有两米多,群众出行非常不便。一边的村民要去对面的村委会或镇政府,经常要绕道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札萨克镇,得多走三四十公里。在上世纪70年代,两个原本是“一家人”的自然村不得已各自独立成村,直到2015年才再次合并。
为什么不修条路呢?原来,红碱淖边缘这块水草滩区是陕蒙边界的争议区,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争议不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碱淖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也是濒危物种遗鸥等珍稀鸟类的重要栖息地,自然景观独特,旅游开发价值大。加之周边煤炭资源丰富,双方争执不下,互相砍树、毁庄稼乃至打架、斗殴等事件接连发生,严重时惊动到县(旗)、市政府直至省(自治区)、国务院。
2002年,神木市修建红碱淖环湖路途经这片区域时,遭到伊金霍洛旗札萨克镇刀劳窑则村群众的阻拦,这一搁就是16年。其间,双方在边界拉上铁丝网,后又因种草栽树、争抢游客和水面归属等问题发生过多次对峙和冲突。
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创业村群众出行不便问题再次提上中鸡镇的议事日程。新任镇党委书记白永清上中学时就知道“六尺巷”的故事,他一边以此为例教育干部群众,一边主动上门与伊金霍洛旗政府有关部门及札萨克镇商讨修路事宜。
经多次座谈协商,双方同意“搁置争议、方便群众”,引入在两地都有业务往来的第三方即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出资在争议区修路。几经沟通协调,中国石化下属一家建筑公司于今年4月进驻创业村。到10月31日,一条宽4.5米、长6.6公里的水泥路终于将红碱淖环湖路全线连接起来。
84岁的郭银花是札萨克镇乌兰陶勒盖村人,记者采访时她正在环湖路边儿子开的鲜鱼饭馆外晒太阳。老人听闻过陕蒙双方的争争吵吵,又眼看着水泥路一天天修好。她高兴地说:“路通了,来饭馆吃饭的人就多了,挣的钱自然也就多了,这是大好事。”
“陕蒙边界问题由来已久,但只要我们搁置争议,首先把事关群众直接利益的交通问题解决好,就能让两地群众友好往来、共同发展。”白永清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