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将军纪念馆汇报材料

2018-01-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解方,1908年11月出生在东丰县小四平镇四平村,于1984年4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他早年留学日本,于1936年4月光荣地加入中国

解方,1908年11月出生在东丰县小四平镇四平村,于1984年4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他早年留学日本,于1936年4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历任中央情报部三局局长、三五八旅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副参谋长、十二兵团参谋长、高等军事学院教育长、后勤学院副院长等职。

曾当选为党的七大代表,全国第一届人大代表和全国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55年解方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一、建馆历程

为了纪念解方将军光辉的一生,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对当地青少年学生、党员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小四平镇党委、政府于2008年在市委宣传部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始谋划解方将军纪念馆的建设工作,2009年筹资建解方将军塑像,去北京同解方将军的小儿子解海南见面,对解方将军的事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010年经请示县委县政府统一,开始立项筹建纪念馆,年末土建结束,纪念馆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10平方米,一楼展示厅,展出实物64件、照片100余幅。

二楼为多功能室,可容纳130人,拥有电脑、投影仪等设备,三楼为讨论交流活动室。2011年开始装修布展,在2011年5月16日成功迎接省党史委举办的"寻访红色革命足迹活动",6月16日辽源市纪念解方将军座谈会在此召开,解方将军的长子解延风,孙女解宇飞,解小竟以及东丰籍现役将军,省、市、县部分领导参加了这个活动,2011年7月2日纪念馆正式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纪念馆对公众开放之后,每年可接待参观游客6000人左右,特别在清明节、"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点,来此举办各种纪念活动的络绎不绝,目前解方将军纪念馆被确定为省级党史教育基地和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馆内展出内容

(一)一楼共分为四个展区,按时间顺序划分。

1.第一展区

时间从1908年至1949年,记录解方从出生至1949年11月参加广西战役前的历史,重点介绍解方从一名普通学生能转变成一名无产阶级战士的过程。主题词为"积极抗日、救国救民"。

内容:1908年11月7日,解方出生在吉林省东丰县小四平镇五朵莲花山脚下,1916年在小四平公立小学读书,后来考入奉天省立第三中学,1927年春,张作霖为了壮大东北奉系军阀的实力,拟派包括其二子张学铭在内的一批学生去日本学习军事。

张学铭看重解方的人品和才学,特邀他赴日陪读,解方在听人转告之后,婉言谢绝,表达了自己想要报考医学院,将来悬壶济世的打算。张学铭得知解方拒绝了自己的请求后,向他大哥张学良作了汇报,张学良出于对解方的"爱才"之心,传给解方"大医医国"四个字,张学良的话对解方而言不啻于醍醐灌顶,在心里打开了一扇窗,于是他答应了张学铭的要求,被张学良资助保送,与张学铭等一起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二十一期步兵科留学,由于在陆军大学留学期间解方刻苦努力、勤奋好学很快成为出类拔萃的高材生。

他的军事技能,如骑马、射击等练的很精,尤其射击常获十枪百环的满分;在最重要的战术课上,教官总是将他的作业列为样本,并令其为全班实地示范。

1928年春,解方在日本陆军第三师团第六联队当兵,同年5月,中日在山东发生军事冲突,是为"济南惨案",日本该联队奉调增援在华的日本侵略军,解方在激愤之余,离队以示抗议。1930年夏天,解方学习期满。

他的成绩是众所周知的第一名,但校方对其离队抗议增援侵华日军的反日行动耿耿于怀,硬行降为第三名。1930年,东北集团的地盘扩展到华北,张学铭任天津市长和市公安局长两个关键职务,因张学铭独力难支,便要解方和孙铭九、贾陶、黄冠南一起协助张学铭处理天津复杂的军事和外交事宜,1931年土肥圆贤二图谋策动天津暴乱,夺取天津及塘沽港,成立伪政权,再以此横扫河北。

在11月8日晚、26日发动了两次天津事变都被解方打败,后来天津事变开始进入边打边谈、昼打夜谈的新阶段,刚满二十三岁的解方受张学铭委托、亦文亦武,参与对日交涉。在两个不同而又相关的战场上,他同样干的漂亮。

1936年4月,由刘澜波和苗渤然介绍,解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人生道路的根本转变,从一个激进民主主义的爱国者上升为一个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共产主义战士。解方抓住一切时机,利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五十一军和东北军中宣传抗日救国思想,把那些有爱国思想的优秀人才吸引到党的队伍中来,到1940年,通过中共东北军工作委员会发展党员数百人,为抗日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

   1936年12月12日清晨,"西安事变"爆发,解方在接到张学良将军密电后,做了周密细致的部署,于当晚发动了"兰州事变",也就是有名的"参谋造反"。由于行动果断、迅速、周密,五十一军很快控制了兰州的局势,解除西安后顾之忧,壮大了"西安事变"的声威,增强了张、杨两将军的军事实力和政治谈判地位。

在东北军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情况下,解方于1941年6月到达延安。为了完成党的"七大"提出的"争取东北"的战略任务,在1945年9月从关内各解放区派出十万多部队,两万多党政干部,先期挺进东北,解方被分配到西安任辽北二军分区司令员,在此期间,解方参加了攻打梅河、辉南的战斗,亲自指挥了"四保临江"战役。

1948年5月长春战役开始了,解方根据首长的意图,严密地组织司令部工作,指挥部队环城构建一、二线阵地和纵横交通壕,将我数万大军部署在迫近敌人城下的地下工事中,既能守又能攻,把敌人紧紧地围困在城中,根据敌情分析,拟制六个打敌突围的方案。

这些工作,都是解放长春战役胜利的重要保障。解方还在首长意图下,同国民党第六十军和新七军谈判代表进行了数次谈判,促使对方达成放下武器的协议,并组织部队进行接防和做好受降工作,解方还参与了平津战役、渡江、衡宝两个战役和广西战役。

2.第二展区

时间从1949年12月至1950年5月1日,记录了解方将军从筹备到组织解放海南岛战役的全过程,主题词为"坚持真理、无私无畏"。

内容: 解放海南岛战役是解方将军军事生涯中为数不多的亲自带兵打仗的一场战役,在这场战役中,解方将军把毛泽东军事思想同实际作战情况紧密结合在一起,坚定立场,立足现实,与军团领导密切配合,创造了木帆船打败炮舰的奇迹。

 1949年12月18日,四十军集结在北海地区待命,解方预见到应在敌人立足未稳之际趁势攻取,解放海南岛,于是解方就安排军侦察科同志注意收集材料,买了一些介绍海南岛风土人情的"游记"一类的小册子,又陆续收集到清朝海军提督的《航海手册》和当地的《潮汐表》等有关海情的资料。四十军接到参加解放海南岛的作战任务后,这些材料都派上了用场,同志们都十分佩服他的精明预见。

(1)有什么样的船,打什么样的仗

1949年12月30日,四十军在雷州半岛的海康县城召开了党委会,12月31日,下发了《渡海作战准备工作指示》,这个指示是根据军党委会议精神,由解方亲自拟定和实施的,指出了在当前主要准备工作时提到要收集船只、船工和领航人员,军组成船只、工人收管委员会,配合当地政府有组织、有计划、有政策地收集船只和领航人员等。

解方将军提出的工作部署上可以看出,从一开始就立足于以民用的帆船为主,而且就地取材,就地搜集,不"等、靠、要"。

怎样渡海作战在当时却存在多种说法,毛泽东主席在1950年1月10日的电报中指示"请令邓(华)、赖(传珠)、洪(学智)不依靠北风而依靠改装机器的船这方面去准备, 后来的战争事实是按照韩先楚和解方的想法"立足木帆船,立足现有装备",但改装机器船和到澳门购登陆艇却成了林彪在海南岛战役的又一"罪名"。

    (2)克服无知、提高自己

渡海登陆作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部队一无装备,二无经验,客观情况复杂,主观缺少知识,主客观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这是一个严酷的现实,解方认为要打好第一个渡海登陆硬仗,就必须迅速地、积极的战胜自己的无知。为了打消顾虑,解方对所有将士提出了第一点要求就是渡海必须熟悉海。

为了克服全军将士这种畏惧心理,他带头跳进大海游泳,并组织一批会游泳的干部士兵一同游,借以消除部队指战员的恐惧心理。他还把侦察科的同志派到海边去,了解敌情、海情,重点了解海情,他还经常带着机关人员到部队去了解情况,倾听下边的意见,到海上去体验航海的要领,研究上下船、摇橹、划桨、如何少晕船以及海上射击、指挥联络等要领,经常到修造厂了解船只情况,对收集到的船只进行分类,这都为改造炮艇和机帆船,航海船只的调配、编队,保持船队战斗队形提供了重要依据。

(3)推进准备,夺取船只,积累经验

    1950年2月1日,十五兵团广州会议结束后,解方将军组织了两次偷渡、并亲自指挥了攻克涠洲岛的战役,夺回了300多艘木帆船。解方认为这是由摸索到典型的突破,于是在3月9日致电四十军党委,系统地提出了渡海登录作战的七点具体建议,四十军党委于3月12日正式向十五兵团和四野司令员提出建议:"缩短准备过程,争取于谷雨前后,以两军主力发动攻琼战役"。

但是兵团领导仍然决定动用一一八师余下的五个营于清明节前后实施第三次偷渡,并且一再督促四十军抓紧行动,立即实施。

事态发展到最后关键时刻,何去何从,急待决策,解方以无私无畏,坚持真理的精神,坚持以主力实施登陆发起总攻的主张,由于他处在战略工作第一线,掌握着第一手材料,每项建议和意见都是有凭有据、有据可查的,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经过反复的讨论、论证,终于同兵团达成了共识。

因此,1950年4月10日,兵团经四野司令部和中央军委的批示,最后决定以主力在海南岛登陆,发起战役总攻。

5月1日海南岛全境解放。毛泽东说:"海南岛一仗,打得不错嘛!有些事情,真好像预测算计好一样,要是晚打2个月,很有可能变成第二个台湾岛"。

3.第三展区

时间从1950年8月至1953年4月,记录了解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事迹,主题词为"才思敏捷、军中奇才"。

内容: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7月5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我军开始准备保家卫国战役,1950年8月,解方到达安东第十三兵团司令部,任十三兵团参谋长。10月8日应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研究中国人民志愿军渡江开赴朝鲜战场的问题时,解方要求工兵团反复演练夜间架设和撤卸浮桥技术,达到迅速、准确、快捷,解方还反复研究计算各军的开进计划,由于计划周密、准确,所以二十五万志愿军在两个夜晚跨过鸭绿江后,具有现代化侦察工具和器材的美军竟然没有发现,这不能不说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抗美援朝战争共分两个阶段,历时三年。从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这个阶段连续进行了五次战略性战役。在五次战役中,解方都殚精竭虑地协助彭总指挥作战,每次向彭总报告都详尽清楚,每次讨论作战方案时都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建议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为彭总正确的实施作战计划提供了真实可靠的重要依据。

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开始,解方又被彭总委派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谈判代表参加停战谈判。在长达两年多的谈判过程中,他始终坚持彭总说的一句话,"敌人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也休想让他在谈判桌上得到"。

毛主席对谈判的指示是:"原则要坚持、策略要灵活","和固有利、拖也不怕","只要涉及到朝鲜人民的主权问题,我们决不让步!"这后一句话,深深印在了解方将军的脑子里。在以后的谈判中,他竭尽全力地为实现这一指示,做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

回顾这段唇枪舌剑的历史,李克农同志曾给解方将军很高的评价,说他在谈判桌上"立场坚定,善于动脑子、讲话有水平,非常机敏,是个难得的人才。"彭总不只一次地对他的办公室主任杨凤安说:"回国后,我要把解方推荐给周总理,让他干外交,这样的军事外交人才,不多呀!

"美国军事史专家赫姆斯说,解方将军在谈判桌上"足智多谋",令人"望而生畏"。连谈判对手美军谈判首席代表乔埃也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朝中方面谈判的"主要对手是解方",说解方将军"思维敏捷"、"很难对付"、"有外交才华,无八股气"。

4.第四展区

时间从1953年4月至1984年4月,记录了解方在从抗美援朝战场回国至患食道癌逝世这段历史,重点介绍解方在高院工作期间的主要事迹,主题词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内容:1953年4月,中央军委任命解方同志为总参军训部副部长,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在新时期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军事训练工作。1955年,解方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中央军委建立高等军事学院后,解方同志于1964年3月17日始任副院长。在两院期间,解方同志直接参加了大量的教学领导工作,深入教学第一线并亲自授军事课,先后受到刘伯承元帅、叶剑英元帅的器重,为全军培养高级军事领导和指挥人才付出了很大心血,成绩斐然,得到教学人员的普遍称赞。

解方同志在学习外国军事院校教学经验方面能注意同我军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死搬硬套苏军的经验,强调学习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军事著作,要批判的学习苏联的经验。

他还结合当时的现代条件,编写了几本重点教材,如战役法原则、运动战、阵地进攻、阵地防御和抗登陆等,每个具体课目都有想定。学院的学术研究工作,主要是结合教学、教材编写进行的,对一些重大学术问题,曾经组织过专题研究,解方同志总是亲自组织并积极参加,他不但带头学习,亲自参加讨论,还经常作学术报告,年终作学术研究工作总结,因此,当时学院的学术研究空气比较浓,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是学院发展的黄金时代。

1984年1月,解方同志在病危之中,仍关心重新编写《抗美援朝战争史》和《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总结》工作,还念念不忘要自己写《中共东北军地下党史》,1984年4月9日6时55分,解方同志与世长辞了,终年七十六岁。

(二)二楼展区主要用于播放自制记录片《解方将军》,时长13分钟左右。

    解方很小就在外求学,参加革命,把一生都献给了党的事业,很少回到家乡,父母先后去世,他也是在解放东北返乡革命时才知道的。光复东北时,任东北挺进支队参谋长,到东北地区工作,1945年12月29日到东丰县视察时,正赶上大刀匪攻打东丰县县城,解方积极部署指挥,没用多长时间就把大刀匪击溃。

1946年1月,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参谋长兼参谋长,2月,在任辽北军区副司令员兼七纵队副司令员驻守东丰时,约见小学时老师沈梦谭及同学陈振国等人,以自身为例动员师友投身革命。

土改时,解方动员庶母献地及财产,并积极支持夫人章帆的建议:"解家在土改时,不能享受任何优待。"嗣后,庶母生活困窘,解方将自己部分工资寄往县政府,以政府补助名义分期预付。

文革平反后,解方拿出补发工资5000元,在家乡建了一座可容纳600人同时观看演出的大俱乐部,用于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且对家乡的发展和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