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商游戏】你不知道的“高智商的坏处”|聪明也是一种负担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与他的心理咨询师
你不知道的“高智商的坏处”
原作者:David Robson 译者:April 七七
聪明人的幸福感,是我所知道的最罕见的东西。
——Ernest Hemingway(海明威)
我们的大多数教育体系,都是围绕智力建立起来的。人们希望自己、以及自己的后代都能尽可能的“聪明”。但其实,“聪明”也许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正面。相反,它有可能给你造成很多问题。
大约一个世纪以前,智商测试刚刚被发明出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招募中,智商测试被用来作为甄选的条件之一。不久之后的1926年,心理学家Lewis Terman做了一个关于智商的长程实验,他从加州的各个学校中挑选了1500名IQ得分在140以上的学生,其中有80人IQ在170以上。这群孩子被称作“白蚁”(实验代号),随后的几十年里,心理学家追踪了这些孩子一生的起落。
像预期中一样,“白蚁”中的许多人获得了财富和名望,他们的平均薪酬是普通白领的两倍。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达到了心理学家Terman的预期。他们中有许多人从事着更底层的职业,比如警员,船员以及打字员。这次试验的数据结果显示,智力与成就之间远没有达到完全相关,智商高和能否成功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此外,聪明同样没有能够给这些人带来更多的个人幸福。白蚁人群中,离婚、酗酒与自杀的比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同。
如今“白蚁”们已经陆续离开人世,这个研究的结果显示,聪明不等于更好的人生。在最好的情况中,一份极高的智力只是不改变你的生活满意度;但在最坏的情况下,它意味着你实际上更不容易满足。
虽然不是每一个高智商的人都会过得悲惨,这个结果仍旧令人费解。为什么高智商不能转化为一种长期的福祉,让个体受益呢?
“聪明”也是一种负担
一种可能性是,你的天资变成了一种负担。
的确,在1990年代,在世的“白蚁”们被要求回顾过往八十多年的人生。许多人都表示,他们并没有享受自己的成功。相反很多人都声称,某种程度上一直觉得自己没有达到儿时的预期,而深感困扰。
对于很多“有天赋”的孩子,这种“负担”的感觉都是一种挥之不去的人生主题,尤其是还有他人的期待共同发挥作用的时候。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数学神童Sufiah Yusof。她12岁考入牛津大学,在毕业前因为不堪压力辍学,开始当服务员。之后她成了一名应召女孩,在性服务的过程中用她背诵公式的本领取悦顾客。
除了负担感之外,焦虑感也与高智商同行。有人说,“聪明人对这个世界的失败看得更加透彻。当我们对此视而不见的时候,聪明人时刻保持清醒,为人类的现状和他人的愚蠢而忧心。”
持续的焦虑感可能是智力的一个标志。心理学家Alexander Penney研究发现,那些智商更高的人确实有着更高的焦虑水平。不过,事实的真相并不是上文所说的那样,这些聪明人并没有什么更深刻的焦虑感。事实上,他们大多数的焦虑都是寻常的、日常的顾虑。“并不是他们的担忧更深刻,他们只是对更多的事情更频繁地担忧”,Penney说。“如果发生了消极的事情,他们想得更多。”
随着探索的深入,Penney发现这似乎与语言智力相关(语言智力是IQ中的一项)。他推测更好的口才让这些人更容易用语言表达焦虑,并反复地思考它们。不过Penney也指出,这并不一定是一种缺点。“也许正是因为频繁的焦虑,他们比常人更多地解决问题”,他说,这可能帮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
“聪明”让你的决策更“愚蠢”
高智商的坏处还不止上述这些。
我们通常认为高智商的人能做出更好的决策。但残酷的真相是,更高的智力并不等于更明智的决定;实际上,在某些事情上它可能令你的选择更愚蠢。多伦多大学的Keith Stanovich教授多年研究测量理性。他发现,公平公正的决策和决策者的智力水平是相互独立的。
此外他还发现,决策者会受到“我侧偏见” (Me-side Bias)的影响。“我侧偏见”是指: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倾向——在收集信息时,更多关注支持我们原有预判的部分。也就是说,当我们收集“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决策时,我们很容易选择那些“站在我们这边”的证据,而忽视了客观的其他信息。
因此,明智的办法是在寻找结论之前先抛开所有的预判。但Stanovich发现:和智力水平一般的人相比,聪明人并不会更多的选择这种明智的办法来避免“我侧偏见”的出现。在这一点上,聪明人并没有比普通人做得更好。
这还不是全部。研究还发现,智商高的人更可能存在“偏见盲点”(Bias Blind Spot),即由于自己的偏见而存在的盲点。那就是,虽然他们很容易看见并批评别人的错误,但他们却更少看到自己的缺点。
此外,他们更容易输于“赌徒谬误”(gambler’s fallacy)。“赌徒谬误”是指,如果掷一枚硬币10次都是正面朝上,赌徒会觉得,第11次反面朝上的几率就变得更大,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第11次反面朝上的几率和前10次的结果无关。但高智商的人却比智商一般的人更容易输在这样的“赌徒谬误”上,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判断更加自信。
智商高的人,因为对自己的决策/判断力更有自信,他们也就更倾向于依赖直觉。研究显示,智商为140及以上的人,有两倍于普通人的可能,会刷爆他们的信用卡。实际上,Stanovic说,“在网络传播虚假信息的人,通常是智商更高的人。”显然,聪明的人可能是危险的,愚蠢的,误入歧途的。
“智慧”和“聪明”的区别
如果聪明并不能带来理性的决策和更好的人生,什么才能?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Igor Grossmann教授认为,我们需要考虑一个更古老的概念——“智慧”。“智慧的概念有一些飘忽的特质”,他承认,“但如果你仔细查阅它的内涵,很多人会同意,智慧的定义正是:有能力做出‘不受偏见影响的决策’。”
在一个实验中,Grossmann教授向他的志愿者们展示了不同的“社会两难困境”(Social Delimma)——从“如何应对克里米亚战争”,到报纸上提问栏目中刊登的人们诉说的种种困扰。志愿者们被要求讨论这些困境。
同时一组心理学家评价着他们的逻辑过程和“是否容易出现偏见”。心理学家们的评判内容包括:他们提出的观点和讨论是不是逻辑完整的;他们是否愿意承认自己所知道的事情是有限的——即他们对于自己智力的“谦逊”;以及他们是否会刻意无视那些不支持自己观点的重要细节。
研究者认为,这几个问题代表了更“智慧”的思考方式。结果显示,在这几个问题上,获得心理学家们高分评价的那些志愿者,有着更高的生活满意度、亲密关系质量,还有更低的焦虑水平,也想得更少。——这几点正是所有典型的“聪明人”都缺少的东西。
研究还发现,智慧的思考方式甚至能保证更长的寿命——那些获得高分的人活得更长。至关重要的研究结果是,Grossman教授发现,智商与一个人在上述评估问题中的表现毫不相关,智商高不能代表更多的智慧。“聪明的人虽然可以非常快速地产生观点,阐述为什么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很可能会用一种有偏见的方式。”
智慧是可以习得的
Google已经声称它计划以类似“对自己智力的谦逊”(即能够了解自己的知识是有限的,不高估自己)这样的特质来筛选候选人,而不再依据完全的智力和技能测试。相信未来越来越多的雇主会重视“智慧”而不是智力。
幸运的是,不论你的智力高低,“智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非常相信智慧能被训练”,Grossmann说。他指出,当我们能更多考虑到他人,而不仅仅是自己时,我们更容易放下偏见。按照这个逻辑,他发现,只需简单的用第三人称(“他”或“她”,而不是“我”)来讨论你自己的问题,就能创造出必要的情绪距离,来减少你的偏见,从而能够让你获得更明智的简介。
挑战在于如何让人们承认自己的缺点。如果一直以来,你都活在“高智商”的光环中,你会很难接受它其实蒙蔽了你的决策力。苏格拉底早就看破了这一切:最智慧的人其实是那些承认自己一无所知的人。有能力客观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是比高智商更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