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罡伊扎特 殷 罡:美国对伊朗 还能怎么样
作者:殷 罡 美国的情报评估事实上宣布了伊朗核危机告一段落,战争风险大大减少了,但新的较量又开始了。 2007年年末,正当“伊核六方”就安理会有关伊朗核问题的新决议的立场日渐趋近、伊朗面临进一步国际制裁的时候,美国情报部门的集体判断公诸于世了:伊朗在2003年秋季已经中断了核武器计划,并且在2009年以前不可能生产出武器级的浓缩铀。
表面上看,这是给布什政府的伊朗政策泼了一瓢凉水(还有人说是打了一记耳光),同时给伊朗洗刷了罪名,难怪布什总统在记者会上神色凝重,内贾德振臂欢呼伟大胜利。
其实,这个问题不那么简单。到底谁胜利了谁失败了,也不是现在就可以分得清的。它只不过意味着:一场新的较量开始了。
2003年秋天发生了什么 这或许是谁也想不到的一个“突发事件”:美国总统一个劲儿地说伊朗发展核武器会引发新的世界大战,而美国诸情报机构却异口同声地说:伊朗的核武器计划四年前就停止了。 四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么蹊跷? 翻开旧报纸就知道了。
说来并不复杂,2003年2月9日,当国际原子能机构把全部精力用于伊拉克核设施的最后核查之际,时任伊朗总统哈塔米突然宣布在本国中部地区发现铀矿,并准备自行开采提炼。
此后,伊朗做出了加快发展核技术的姿态,同时宣布这一切都是为了民用。美国时值紧锣密鼓地准备伊拉克战争之际,无暇他顾,布什总统只表示严重质疑伊朗核计划的和平目的,再无别的动作。倒是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欧洲三国显得比较紧张,不断造访德黑兰,敦促伊朗签署并实施核安全保障的附加议定书。
俄罗斯总统普京则通过同伊朗签署5吨核燃料的供应协议实施进一步具体介入,并劝说伊朗做出不发展核武器的承诺。 似乎是“配合”了伊朗可能会做出的实质性让步,法国和美国相继查封了伊朗反政府组织“人民圣战者”驻巴黎和华盛顿的办事处,并逮捕了相关人员,冻结了该组织的资金。
当年9月25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宣布在伊朗发现了第二处武器级浓缩铀的痕迹,伊朗面临着空前的国际压力。
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大国对伊朗的劝说,哈塔米总统的回应是:“如果伊朗发展民用核计划的权利得到保证,伊朗将考虑放弃被西方国家怀疑将用于制造核武器的浓缩铀提炼项目。
” 12月10日,伊朗代表终于在维也纳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附加议定书。这意味着伊朗从此必须以透明的方式发展核技术,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任意核查。 不管后来发生了什么,当时的世界的确松了一口气。
根据此次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说法,使得美国情报机构做出伊朗已经停止核武器计划这一判断的情报有千余条,但最关键的是通过线人得到了伊朗决定停止核武器计划的秘密会议的讨论记录。 如果这是一个假情报,那么“停止核武器计划”的结论就是靠不住的;如果是真情报,那就意味着伊朗的确有制造核武器的计划。
通过对当年伊朗核问题事态发展的脉络和美国情报机构做出的报告的分析,如果没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大阴谋的话,我们基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伊朗的确有一个制造核武器的计划,也的确在2003年秋季停止了。
布什的担子是轻了还是重了 事情走到这一步,布什的尴尬是不言而喻的,世界又松了一口气也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布什来讲,此前他说的关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话不能不说是过头了,需要改口;对于世界来讲,至少在一定时间里可以避免受到战争的连累了,特别是对海湾国家和包括中国在内的海湾石油的主要进口国来讲。
似乎是布什总统丢了人,内贾德总统得了分。但细想之下,问题又不是这样轻巧。 首先,对于布什来讲,在其任内的最后一年发动对伊朗的战争这一艰难而危险的决策选择可以基本排除了,政策取向趋于明朗化,这位不断招惹是非的总统身上的担子不是重了,而是轻了。
第二,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刻意降低身段,避免单边主义形象,欧洲国家在解决伊朗核问题上的作用并不逊于美国,何况还有要在伊朗问题上为本国争得最大利益的俄罗斯和中国,所有这些国家都不希望海湾局势变得不可收拾,都不能接受核不扩散体系被伊朗打破,都不得不保护安理会决议的尊严。
基于这一点,大国合作的路子还是可以走下去的,犯不着美国单打独斗,赔钱死人惹麻烦。 第三,布什的担子轻了,内贾德的担子却重了。
内贾德正遭受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批评,以致最近伊朗21个政党联名指责他“制造危机”,加之很快伊朗就要举行大选,而大选的结果多半是温和派取代激进派,内贾德已经没有精力再同美国叫板了,他需要做的是改善自己的形象,保住自己的位子。
如此看来,对于布什总统来讲,最好的办法是静观伊朗内政的变化,这的确是一件最轻松的选择。 安理会决议不是废纸 问题还是要回到安理会决议上来。
正是由于伊朗在核技术发展方面没有得到国际信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才将问题交给安理会处置。安理会先是在2006年7月31日通过了警告伊朗的第1696号决议,要求伊朗须暂停包括研究与开发在内的所有与铀浓缩相关和后处理活动。
如果伊朗在一个月内不履行决议,安理会将考虑对其实施制裁。 这个决议遭到伊朗的嘲弄。在安理会决议规定的期限还剩五天的时候,内贾德大张旗鼓地出席了伊朗重水工厂的竣工仪式,并宣布绝不停止铀浓缩活动。
2006年12月和2007年3月,安理会相继通过了第1737号决议和第1747号决议,宣布了对伊朗的制裁。 1737号决议的核心内容是:对伊朗的七个核研究与开发实体、三个导弹开发生产实体、12个参加核设施与导弹开发的负责人实施制裁,制裁措施包括冻结资金、禁止向其提供资金等。
1747号决议将制裁范围扩大到另外10个参与核计划或弹道导弹计划的实体、伊朗革命卫队的三个军工实体、八个参与核计划或弹道导弹计划的负责人,以及革命卫队的七位将领。
决议还呼吁武器出口国在向伊朗出售重型常规武器时保持克制和警惕。 与此同时,上述三个决议都做出了对伊朗和平利用核能计划的支持和援助承诺,条件是伊朗必须暂停铀浓缩活动。
但安理会的决议均被内贾德斥为“废纸”,伊朗不断展示在铀浓缩活动中的进展,着实让“伊核六方”伤透了脑筋。 其实,认真读过安理会的决议,不难发现,只要伊朗尊重决议,伊朗的和平利用核能计划非但不会受到阻碍,反而会得到充分保证。
对于伊朗的国家利益来讲,这是最好不过的了。但如果伊朗继续对安理会决议采取嘲弄态度,伊朗是不会得到任何大国支持的。 正如中国一再表明的那样,伊朗核问题的解决应该遵守两条原则:一是通过政治途径,二是恪守核不扩散体系。
舍此,任何做法都是危险的。 是世界的机会更是伊朗的机会 美国的情报评估事实上宣布了伊朗核危机告一段落,战争风险大大减少,而新的较量又开始了。
布什政府的做法或许可以归纳为三条:第一是坚持大国协商,第二是继续推动国际制裁,第三是静候伊朗领导层“换届”。 大国协商并达成一致,继续推动国际制裁,是美国最渴望看到的事情,但这件事情不会进行得很顺利。
于是,带头加强对伊朗的制裁是美国必然要采取的办法,这样的制裁不一定是直接针对伊朗核计划,而是在“支持恐怖主义”这个问题上下功夫,2007年10月25日宣布的对伊朗革命卫队实施金融制裁就是一个例子。
考虑到伊朗的国内局势,布什总统至少在内贾德任内不会向伊朗摇动橄榄枝。或许还有新的机会,而如果真有什么机会的话,那一定是在伊朗“换届”之后。 美国的情报评估对于伊朗来讲,或许提供了更大的机会。
这就是以实际行动表明:在核问题上采取更符合伊朗永久国家利益的政策。这样的政策自然也会得到海湾其他国家和石油进口国的欢迎,得到世界的欢迎。 伊朗成为一个和平利用核能的强国的局面不是不可能到来。
已经有国家看到了这一前景,俄罗斯的货轮已经如约把5吨核燃料运到了伊朗,俄罗斯建设的布什尔核电站不久就可以投入运营了。这既使得伊朗的和平利用核能的说法成为了事实,也为俄罗斯扩大在伊朗的存在奠定了根基。不管今后事态如何发展,俄罗斯似乎是赢定了。 伊朗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波斯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但愿伊朗人民不要放过这一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