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珍歌曲大全】郭淑珍:92岁不“退休” 音乐是根植于内心的爱
10月27日晚,四川大剧院的舞台熠熠生辉。纪念《黄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特别节目——《怒吼吧!黄河》交响合唱音乐会在此举办,92岁的郭淑珍先生亲临现场,观看演出。
谈起郭淑珍,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在中国声乐界她的名字可谓是声振屋瓦,一曲《黄河怨》唱出了抗日救亡中整个民族的悲愤和怒吼,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她,依旧奔波在舞台与讲台的第一线。
与音乐艺术的邂逅
1927年,郭淑珍出生于天津市,从小就热爱唱歌的她,因为声音亮、嗓门儿大,还被大家送了一个幽默的绰号"大喇叭"。郭淑珍回忆道:"小学时,音乐老师就教我们识五线谱,练二部重唱,当时我就对这些很感兴趣。"敢唱,也唱得好的她,时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我母亲喜欢民间艺术,从小我就看过很多戏曲名家的表演"。正是这些耳濡目染的艺术熏陶,让郭淑珍与音乐结缘。
1946年,19岁的郭淑珍顺利考取了北平艺专,却遭到了父亲的反对。"当时,我父亲认为学音乐就是‘下九流’,说什么都不让我去。直到第二年,事情才出现了转机。"当时我是去北平报考助产士学校的,刚好赶上艺专在北平招生,就随同学一起去报考了。在考场上,赵梅伯老师一眼就认出了我,我还没上台唱歌,就被直接录取了。"郭淑珍激动地回忆道。
最终,父亲成全了郭淑珍的音乐梦想,她如愿以偿的迈进艺术大门。在校期间,她表现优异,收获了诸多荣誉与奖项,并以优等生被国家选派赴苏联留学,进入前苏联国立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深造。留学期间,郭淑珍接受了高水平的专业教育和严格的正规训练。她说:"许多时候,一个作品一练就是几十次,甚至上百次。"
铸就辉煌的《黄河怨》
提起《黄河大合唱》,就不得不提《黄河怨》。那段如泣如诉、撕心裂肺的歌声就出自于郭淑珍,而《黄河大合唱》也成为了人们对郭淑珍的一个经典记忆。
谈及关于《黄河大合唱》的选拔时,郭淑珍十分激动,她说:"当时的竞争非常激烈,国内许多声乐界高水平的歌唱家都参与了选拔。我在准备阶段,遇到了纠结不知道如何把曲中的情感表达到最好。后来,我反复地观看电影,了解作品创作的环境,不断揣摩作者的情感,思索着如何将这些情感表达出来,整整三天三夜没有睡觉。"
1977年,郭淑珍在一次演出时的照片
正是对于作品的深刻了解,郭淑珍在演唱《黄河怨》时,作品的表达与情感的处理感人至深。郭淑珍说:"我借鉴了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李勇奇哭诉时的情感表达,来增添整体音乐的惨烈气氛。"在她的演唱中,台下听众仿佛被拉回到了惨遭日寇铁蹄蹂躏的悲惨岁月,侧耳听着一位普通中国妇女心碎的呜咽。选拔结束后,指挥家李德伦对我说:"郭淑珍,你把我唱哭了,我们都哭了"。后来,郭淑珍便正式成为了《黄河怨》的主唱。
之后《黄河大合唱》在全国范围内接连开演,让郭淑珍走入了大众的视野,她的名字也与《黄河怨》一起被每一位听众所熟知。
功成名就,桃李满园
除去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还有一个重要身份:声乐教育家。几十年来她相继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人才,孟玲、吴霜、王秀芬、吴碧霞等都是她的学生。如果郭淑珍的前半生用"歌声飘四海"来形容,那她的后半生则是"桃李满天下"。
在中央音乐学院的课堂上,这个声乐歌剧系的老教授有着和她年纪极其不相符的旺盛精力。有时,她站在琴房的中央,让伴奏停下,抬起双手,右脚掌"拍打"着地板,一遍一遍,一句一句地指导着学生。
"以前一个学生给我唱了首《花非花》,我一听就知道她"花"字的发声不对,就这一个字,她练了不下五十遍,唱到后面都哭了。我认为,如果一个学生唱的不对,一直到下课了还是没唱对,我却让他走了,这会对他的自信心造成很大的打击,他会以为自己的问题没办法解决,慢慢的就会没有信心。
所以我让他的问题在课堂上就能解决,给他一个信心,让他知道无论多大的问题最后都能克服,他可以做到。只要我不放弃,他们也就不会放弃。"郭淑珍用严谨的态度保护学生的音乐梦想。
作为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郭淑珍早已功成名就,桃李满天下。今年是《黄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也是郭淑珍进入人生的第92个年头,然而她似乎并没有"退休"的意思,仍在不知疲倦地奔走于琴房与剧场之间,传承着黄河精神。
年龄对她来说似乎只是一个数字而已,音乐才是根植于内心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