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的资料 玩的就是心跳 蔺相如竟是一个冒险家和赌徒
我们都知道在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位名臣叫蔺相如,在人们心中,蔺相如的形象是足智多谋、心胸宽广、坚毅果敢的,他和廉颇"将相和"的故事更是广为后世传颂。但是只要我们翻开史书,仔细品读其中的记载就会发现,蔺相如的足智多谋和坚毅果敢都是假象,他其实是一个十足的冒险家和赌徒,他的计谋不仅称不上高明甚至给赵国带来了极大的危险。为什么这么说呢?
戏剧中的"将相和"
我们来看著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由此可见,在赵王就秦国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的问题向蔺相如询问对策时,蔺相如的回答是秦国国力比赵国强大,不能不答应。
赵王继续问蔺相如:"如果我们把和氏璧给他们了,他们抵赖,不给我们城池怎么办?"(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赵王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秦国素来以骄横傲慢著称,此次邀约背后的动机确实不得不防。
蔺相如塑像
我们看蔺相如是如何回答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蔺相如的意思是,秦国想要换和氏璧,如果赵国不同意,那么赵国理亏;如果赵国给了和氏璧,秦国不给赵国城池,那么秦国理亏。秦国这么强大,我们不能把理亏在自己身上,以给秦国攻打我们的借口,我们同意和秦国交换,这样即使他们不给我们城池,也是秦国理亏。
通过上述《史记》的记载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蔺相如对赵国用和氏璧同秦国对换城池的态度和政策,那就是无论如何也要把"理"掌握在自己手中,决不能给秦国留下找麻烦的把柄和借口。
秦昭襄王漫画形象
那么接下来我们再看蔺相如是怎么执行的。蔺相如先是到了秦国见到秦王,他看秦王对自己很傲慢无礼,于是假借和氏有瑕疵的借口把璧拿了回来并要求秦王斋戒五日并以大礼相待才能交换。秦王答应了蔺相如的要求,在斋戒五日后又庄重的召见蔺相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蔺相如私自决定派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而理由是害怕秦王拿了和氏璧后不给赵国城池。
完璧归赵漫画形象
这就有点让人奇怪了,不是你蔺相如让秦王斋戒五日,然后正式进行交换仪式的吗?现在秦王按你说的做了,你怎么又反悔了呢?有些人可能会说蔺相如这么做是防止秦王出尔反尔,可是要知道不管秦王真实的想法是怎样的,起码人家做好了准备,也拿出了诚意,而蔺相如却是实际上坐实了出尔反尔。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要忘了在蔺相如出使前他和赵王说的话,他们的初衷可是无论如何都不要得罪和激怒了秦国,都不要使自己理亏。可如此做法岂不是明摆着戏弄秦王吗?这和当初的计划可是南辕北辙,他难道不怕秦王一怒之下将他处死吗?他难道不怕秦国以此为借口攻打赵国,为赵国带来灭顶之灾吗?
赵惠文王漫画形象
有太多的疑问需要解开,这是蔺相如临时想到的应对之策还是赌上身家性命的一次巨大冒险呢?我们不得而知。而这次事件的结局也很让人匪夷所思,一向穷兵黩武的秦王居然放了蔺相如,交换没有达成,秦国也没有因此为难赵国,仿佛交换和氏璧的事情从来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而更加意外的是蔺相如回国后不仅没有被处罚,反而升了官,被赵王拜为上大夫。看来蔺相如这一次真的赌对了,他不仅赌对了秦王的反应,使自己全身而退;也赌赢了自己的前途,让自己一步登天。可是无论从哪方面看,蔺相如的这次赌博都太冒险了,他没有按计划执行,反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也许就算"富贵险中求"吧。
渑池会盟
而这还不是个例,在一年后的渑池会盟上,蔺相如又上演了一出以死相逼让秦王击缶的好戏,着实玩了一把心跳。不得不说,蔺相如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冒险家、一个疯狂的赌徒,但可能在他看来,这也许就是常规操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