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霖是专家吗 专家:以认为中国是大国中真正对犹太人最友好国家
巴以领导人近两天罕见地同时访华引发关注,这是巧合还是刻意为之?中国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本报就此采访了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博联社总裁马晓霖。
1. 北京晚报:巴以领导人近两天同时在中国访问,比较罕见,这是时间上的巧合还是有其他考量?两国领导人来华的目的是什么?
马晓霖:巴以领导人同时来访确实引起了国内外舆论关注,因为很少见到巴以这对“冤家”的首脑能同时访华,而且有一天半的时间交集。但事实上这是一种巧合,并不是中国刻意为之,中方可能还是考虑自己领导人的时间,安排两国领导人到访,赶巧双方相继抵达。
从巴以领导人的行程来看,各忙各的,没有产生任何交集,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7日已结束访问,并没有外界预测的会见内塔尼亚胡的“奇迹”发生。这说明他们同时到中国并不意味能带给中东和平进程什么惊喜。不论巴勒斯坦还是以色列,与中国的关系都发展得非常稳定、非常友好。
双方首脑来访都各有目的。巴方希望从政治、外交、经济等方方面面继续得到中国的支持,包括帮助他们独立建国、向以色列施加和谈压力,帮助巴恢复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
就以色列总理来讲,这趟中国行更侧重经贸合作,当然也会阐述以方在政治、安全等问题上的立场,包括希望中国关注伊朗核危机,进一步对伊朗施压等。另外,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立场很关键,以方也会就有关问题与中国领导沟通磋商。
2. 北京晚报:中国和巴勒斯坦以及以色列的关系怎样?
马晓霖:中国是巴勒斯坦的老朋友,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巴方领导人一直很重视对华关系。中国对巴方的最大支持在于外交和国际场合,尤其在联合国及重大国际组织讨论巴方权益时,中国一直鼎力相助,比如前年和去年巴方争取加入联合国时,中国顶着来自美以的巨大压力毫无保留地支持巴方主张。
以色列认为中国是所有大国力量中真正对犹太人最友好的国家。1992年建交以后,双方关系更加全面、均衡发展。中国在中东问题上基于国际法理、联合国决议,也基于同情弱者的大原则,对以色列相关政策批评较多,以色列也不“记仇”,因为以色列对中国的感情,从政府到民间一直都很友好。
2011年阿拉伯剧变后,由于担心自身战略环境恶化,又发现中国国力上升、美国国力下降以及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亚太,以色列对中国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希望中国能在以巴间、以阿间多做劝和工作,希望能得到中国的理解,这也是以色列继续重视对华关系的重要因素。
3. 北京晚报:中国在推动巴以和平进程方面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马晓霖:自从巴以开启和平进程,中国就积极支持双方通过谈判及和平手段解决历史争端,借助“以土地换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历史恩怨,但是中国毕竟实力有限,不是中东传统的大国、传统的玩家,对巴以双方制约的杠杆很少,很难对巴以双方的命运抉择产生影响,中国更多扮演“敲边鼓”的帮闲角色。
以色列过去也不愿意中国在中东和平进程中介入太多,因为中国的立场在保持中立的同时略为同情巴勒斯坦和阿拉伯方面,以色列不愿再增加一份大国压力。
这些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加,并回应阿拉伯国家的呼吁,中国设立了中东问题特使,反复在巴以之间、阿以之间劝和斡旋,表现出良好的意愿和实际行动。但是,未来的巴以和平进程更大的推手依然是美国、欧盟和俄罗斯,而非中国。我个人倒是希望有一天能在北京举行巴以和平谈判,实际上这也很难做到。
4. 北京晚报:美国多年斡旋巴以问题未果,中国若介入会对美国有何影响?
马晓霖:美国多年斡旋未果,客观原因是巴以问题难以解决,牵涉到两国核心利益,任何外力推动都是徒劳,难以奏效。从美国来讲,它有自己的难处,有力所不及的地方,特别在中东这个各种矛盾、利益和关系纠结在一起的地方。
美国推动中东和平最突出的成绩是促成埃及和以色列媾和,标志着阿以间全面战争时代的终结。但巴以一直未就核心问题达成妥协,反而陷入新的暴力圈。此轮经济危机以后美国实力下降,对以色列掣肘的力度远远不够,加上国内党派斗争以及犹太人超级强大的话语权,使得美国要么一边倒地同情以色列,要么就撒手不管。
尤其2011年阿拉伯革命之后,中东问题基本上被美国边缘化,美国不愿意插手这个烂摊子。从这个角度讲,如果中国能为巴以问题做点工作,美国其实乐见其成,这相当于帮它解套。
但如果中国真正成为中东和平进程的主要推手,实际上巴以之间和阿以之间很多的矛盾都会转移到中国身上,这对中国来讲也许就是场灾难,对美国来讲是一种解脱。当然美国的原则是,中国帮助解决问题可以,但不能取代它的主导地位,在中东发号施令的警察必须是它。
5. 北京晚报:巴以要重启和谈面临哪些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