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戈里峰地图】永远的乔戈里峰
当我说想要成为永远的乔戈里峰时,有人问我:“快要到达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却没有珠穆朗玛峰的知名度,你不觉得可惜
吗?”而我的回答是:“我喜欢这样的状态——不乏能力却能平凡,有较大进取空间而过重思想负担,与第一差距不大,与第三差距不小,做一个无法征服的老二。”
不可否认,曾经的我也是一位“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的热血青年,抱着“凡是必争第一”的心态,事事不甘示弱,处处争强好胜。虽然也取得过不少成就,但那些成就除了让我感到一时之快外,随之而来的就是担心被他人超越的压力和恐惧。
即便如此,我仍抱着“凡事必争第一,不达第一决不罢休”的姿态不断努力着,可就是这种着急的心理,我在奋斗的过程中懂得仰望天空却不懂得脚踏实地,目标过于宏大而行动过于渺小,终日想着达到第一后的耀眼成绩,变换着一个又一个不切实际的计划,时常心血来潮却总是三分热度,就这样不断的恶性循环着,甚至有时还不择手段,直到高考成绩公布那天,其结果不言而喻。
且先不说为什么我拿不到第一,就说说我为什么要争第一吧。对啊,我为什么总是想着拿第一呢?第一能给我带来什么?自豪感、荣誉感,还是虚荣?有的时候就是因为差那么一点点拿不到第一而愤怒挫败,因此而慌乱着急,渐渐忘记初心、迷失自我。这也正好诠释了我总是想着争第一却常常拿不到第一的原因。
直到有一天,当小舅和我谈到“为人要低调”这个话题时,他说:“总是高调行事,总想着争强好胜,成为群体中的佼佼者,说不好听一点,你就是在逞能。”那一刻我才些许明白,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出了点问题。确实啊,我这么做往往都是出于虚荣心,想着引起他人的关注,有时候明明没有这番本事还要去做,这不是逞能又是什么呢?更何况,成为第一就让我很快乐了吗?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类似枪打出头鸟的例子屡见不鲜。
第一,在别人身上是一种鼓励,而在我身上,却成了一种严重阻碍我前进的压力,无论得到与否,我都难以继续前进。昨天看到白岩松在他给孩子的“人生邮件”特别强调“不争第一”:争第一的人,眼睛总是盯着对手,为了得到第一,也许很多不善良的手段都会派上用场。
也许,每一个战役,你都赢了,但夜深人静,一个又一个伤口,会让自己触目惊心。何必把争来的第一当成生命的奖杯!我们每一个人,只不过是和自己赛跑的人,在那条长长的人生路上,追求更好强过追求最好。
既然如此,那我就不争第一了嘛。但是,我又该何去何从呢,从此心无所向、随遇而安了吗?从乔戈里峰中,我找到了答案。
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人们常说的K2,是世界上第二高峰,高度仅次于珠穆朗玛峰,但其攀登难度远远高于珠穆朗玛峰,全球8000米以上的山峰中难度最大的一个,也可以说是全球最难征服的山峰,不少人认为,乔戈里峰才是真正的第一。
而我,欣赏乔戈里峰,也想成为乔戈里峰。没有珠穆朗玛峰那么惹人注目,却有着与珠穆朗玛峰几乎相同的实力,但却有着远大于珠穆朗玛峰的被征服难度。当我得知的那一刻起,在我心中,K2才是真正的幕后老大,才是真正的第一。
茨威格在《伟大的悲剧》中写道: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而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第二才是最值得欣赏的:努力后的惜败,一步之遥的遗憾,势均力敌的抗争只差一点运气……大家都知道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谁,可谁记住第二个登上月球的?我们都听说不少“超级丹”的艰辛经历,可又有多少人愿意主动去了解李宗伟呢?对于外行人,知道第一名就算是掌握了这个领域的常识了,没有必要耗费精力去考虑第二名的问题。
最高的山,最深的沟,最大的沙漠……为啥很多中国人能记住前三名河流呢?因为长江排第三……举了这么多例子,只是想说明第二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不低于第一的。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成为乔戈里峰这样的角色难道不好吗?在一个集体里做一名二把手,上有领导,下有诸位同学,虽没有领导的绝对权威,却能在自己管理范围中处好关系,既不冒失领导又能与同学们建立起略胜于领导的情谊,这就是为什么我更愿意成为一名副主任而不是主任的原因。
乔戈里峰,与珠穆朗玛峰的差距仅不到300米,但他却远比珠穆朗玛峰难被征服,换句话说,就是希望自己能成为乔戈里峰式的人物,在能力上可以和珠穆朗玛峰媲美,却不会像珠穆朗玛峰那么耀眼、那么多人想要征服,即使到了真的有人关注的时候,又能有足够的实力让人望而生畏。
当然,我深知,乔戈里峰的巍峨并不是我轻轻松松就能达到的,我需要时间,需要过程,需要我在最美韶华里以梦为马,不忘初心,永远前进。读得下万卷书,行得了万里路,还能够阅人无数,这就是我可以孜孜不倦的追求——视野不停,阅历不止。
我欣赏这样的千年老二,我也会努力成为这样的乔戈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