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第一部 《士兵突击》修复版受关注带来的启示
近日,北京近百名“士兵突击迷”,在三里屯一家电影院,从早上10点到晚上10点,一天刷完了17集高清修复版的《士兵突击》。这是中国电视剧史上第一部高清修复作品登上大银幕,以它为代表的经典老剧又迎来了一次“青春”。
有媒体报道说,修复版《士兵突击》再次创造了观剧热潮。是不是可以形容为“热潮”,还需要更多的调查数据来证明,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这是一次以“享受”为主题的怀旧行为—为了在“高大上”的电影院舒适地观看这部剧,观众们准备了干粮、纸巾、毛毯、U形枕、拖鞋……这几乎是住酒店的配置了,良好的环境,无形中是会给剧作加分的。
当然,最大的“享受”,当属画质的显著提升,由于年代久远,经典作品的片源已出现多重损伤,技术人员通过强大的算法能力,以及其他尖端科技,不但去除了噪声、划痕、抖动和色偏等,还增加了H D R高动态范围图像处理,使色彩层次更丰富和鲜艳。对老版作品进行黑边去除,还可以在不同终端实现全屏效果。
修复版《士兵突击》的受欢迎,是数字时代以及智能时代的必然,技术一方面拥有了让“沉睡”的内容焕发新生机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具备了“二次创作”的可能性。当然,更潜在的一个心理诱因是,在信息洪流泥沙俱下的时代,人们已经变得越来越懒惰,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懒得选择,如果有经过无数人检验的优质作品呈现于眼前,可以轻易地得到,又能拥有过去受众所不曾体验的V IP待遇,大家乐见其成,与其“冒险”去观看新作品,不如在经典作品里寻找快乐与安慰。
近几年来,观看新的影视作品,的确有了“冒险”的性质,在宣传营销的包装下,在无责任感的幕后创作团队、无演技演员的粗制滥造下,大量质量不高的影视作品霸占各种屏幕,除了少数一些优质作品在捍卫创作的尊严外,影视娱乐业缺乏足够多的合格作品作为基础来支撑庞大的消费需求,这无形中也为像《士兵突击》这样的旧作复播留出了空间。
《士兵突击》是2006年的年度现象级电视剧,它塑造出一群可信、可爱又可敬的军人形象,它提出的“不抛弃不放弃”精神具有长久的激励意义,《士兵突击》的复播是有价值的,但这个模式是否具有可复制性还有待观察。据了解,有平台已经建了“高清专区”,有了1000部经过修复的影视作品,可除了《士兵突击》之外,其他修复作品暂时并未达到理想的二次传播效果,至于哪些作品有修复价值,还需要平台多加研究与考虑,高清修复需要投入不少精力与资金,如果修复完之后少人喝彩,也是一种重复与浪费。
就电影的修复重映状况看,有几部作品成绩不错,《泰坦尼克号3D版》内地获近10亿元票房,《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1 .75亿票房,《千与千寻》4.6亿票房……但整体看来,在这些年的电影修复潮中,赚钱的还是少数,有业内人士指出,电影修复重映情怀大于票房。电影尚且如此,电视剧的广泛修复再播也不容乐观。
这是影视作品的特质决定的,影视文艺创作的魅力在于未知与创新,这也是人类对于故事的永恒渴望,如果文艺作品失去了讲述新故事的能力,那么在过去也不会诞生如此多的经典。《士兵突击》修复再播带来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但最值得深思的地方在于:我们的影视行业究竟发生了什么问题,才会使观众把注意力与期望放在旧作那里? 韩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