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钟有哪些】浙江这个村的党员都有个政治“生物钟”
6月15日,没有通知,无需叮嘱,绍兴市新昌县大市聚镇西山村的党员们照例来到村会议室,这天是村党员组织生活会时间,在本村居住的党员赶来了,在县城的也不落下,大伙儿聚在一起,围绕"学习强国"平台、《中国共产党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等展开学习和交流。
在村内远教广场,一道墙以时间轴的方式静静诉说着西山的故事。西山村党总支书记袁行健指着1954年的时间标,将西山村党员组织生活会的"雏形"娓娓道来。
西山村党支部成立于1954年,当时村支部为了更好地开展党员工作,联络党员间的感情,决定将每月十五日定为村党员组织生活会时间。后来,开会时间从晚上变成了白天。至此以后,每月15日的"约定"如接力棒一样一届传一届,一直延续至今。
期间,党支部书记换了6届,党支部成员由最初的3名变为96名,连党支部也已升格为党总支部,但是每月召开组织生活会习惯一直不曾更改,党员参会的自觉性也从未减弱,如此一坚持便是65年。
"村里一共有党员96名,年龄最大的已经97岁,最小的不过30里外,但他们有着一样的党员政治‘生物钟’。"袁行健说,党员们早已将组织生活会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每次开会,大家对于村里建设的意见都是直言不讳,有事说事,遇上重要问题,讨论也会格外激烈。"84岁的老党员袁明岳回忆道,刚开始开组织生活会时,村里还没通上电,大伙就点着煤油灯开。那会儿学习资料少,一份《人民日报》是最珍贵的精神食粮,党的方针政策、毛主席的重要指示,党员们一遍遍读,一点点去领会,常常热烈讨论到深夜。
"每月一次组织生活会,让党员明确发展方向,知晓国内外大事,对工作帮助很大。"村委会的档案室里,至今保留着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党章,虽然岁月更替,时光流转,党员们始终将责任和义务扛在肩上。
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管理、村务工作剖析……这些都成了大家讨论的议题。大事小事商量办、难题疙瘩众人解,村党总支着力营造既有纪律又有民主的政治生活环境。
组织生活会,不仅让村里的难事急事迎刃而解,更让党员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当时,村民袁新仁一家夫妻俩人患病,女儿尚在求学,全家无稳定收入,生活十分困难。村党总支部得知情况后,在组织生活会上提出捐款意见,全体党员一致赞同,而后就联合村委会发布倡议书,设立捐款点,大家纷纷倾囊相助,短短两天,共筹得善款两万余元,用集体的温暖照亮了这个家庭,为他们送去爱的鼓励。
组织生活会除了凝聚着党员们的执着坚守和群策群力外,村党总支部改革创新的探索步伐也从未停止。
65年来,西山村党员组织生活会的硬件设施由煤油灯变为电灯、简陋房屋变为宽敞的会议室,学习载体由纸质文本逐步扩展为远程教育、投影设备等现代化设施,学习内容由研读政策文件扩充为学习基层组织管理、法律知识、科学常识、实用技术等,学习形式由单一党性学习扩充为村内事项讨论、时事评论等,会议程序也从单纯的组织讲话学习扩充为党员发言、民主恳谈。这些改变,也让组织生活会变得更贴近党员、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组织生活会坚持65年月月开,一种追求,几代坚守。"组织生活会是一项制度,更是一种精神,要薪火相传,代代相承,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袁行健的一番话,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