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之茶馆演技爆表】《茶馆》经典结尾源自于是之的一个提议(图)
说起话剧《茶馆》,大家都会提起它的创作者老舍。正像曹禺先生所说,《茶馆》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老舍的《茶馆》既是一出经典的话剧,也是一部内涵极深的文学作品。3月13日至15日,该剧将在武汉琴台大剧院经典重现。接下来,让记者带着你继续去探寻那些背后的故事——
三个月成就经典
老舍的《茶馆》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把三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变迁,装进了不足5万字中。 这出三幕话剧中,共有70多个人物登场,其中50个是有姓名或绰号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层次。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部传世作品,老舍只用了3个月就完成了。
1954年,老舍将三幕话剧《秦氏三兄弟》的初稿送到北京人艺,结果大家一致认为剧中第一幕描写秦家开设的“裕泰大茶馆”的故事最精彩。之后,焦菊隐来到老舍家,跟他商议剧本的修改意见。老舍听后非常兴奋,立刻说:“你们的意见非常好!我3个月后就交稿。”3个月后,老舍准时把重新写好的剧本交到北京人艺,定名为《茶馆》。
于是之的提议
剧本完成后,话剧《茶馆》正式开始排演。北京人艺决定由于是之扮演王利发,郑榕扮演常四爷,蓝天野扮演秦仲义,其他角色由黄宗洛、林连昆、英若诚等扮演。在排练过程中,《茶馆》也在不断地修改。江城知名编剧、《海底捞月》等方言喜剧的创作者李冰告诉记者,每一个戏剧科班出身的人都知道,《茶馆》不是老舍一个人的成就,它是好剧本遇到好导演,加上这么多好艺术家集体智慧的结果。
常四爷的扮演者郑榕回忆说,之前在讨论该剧的时候,初稿的结尾是“王掌柜救了革命者,自己饮弹牺牲”。但是当时于是之提意见,说“希望在结尾处有几个老头儿话沧桑的戏”。当时老舍只是“嗯”了两声,并没有说话,于是之也没再说什么。没想到这句话说到了老舍的心里,最后也成就了该剧最感人的一幕。一周后,老舍修改成3个老人说着掏心窝子的话,并掷起漫天纸钱的场面,这一幕也成为话剧史上最经典的画面。
人物刻画显功力
究竟老舍的《茶馆》经典在哪?应该每位观众都有自己心中的解答。而在李冰心里,老舍是空前绝后的戏剧大师,“当今不会再有老舍这样的编剧了。”
李冰认为,老舍最厉害的是人物刻画,“《茶馆》中没有环环相扣的精彩故事,都是一个个人物。其实,讲故事是很容易的,但塑造人物的戏剧结构往往不讨好,但凡塑造人物的功力差一点,就会把观众看跑。老舍塑造人物的能力空前绝后,每个人物都是速写式的,几笔就勾勒得清清楚楚。《茶馆》的文学价值也正体现在这里,就像《红楼梦》一样,都是家长里短的小事,却用文字将人物和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勾勒出来。”
如今,那个时代已经远离我们,《茶馆》还能如当年那么受欢迎吗?对此李冰丝毫没有怀疑,他向记者讲了一个故事。1980年,在讨论用哪出戏去欧洲演出的时候,英若诚提出用《茶馆》,但很多人觉得清末的历史背景太复杂,外国人恐怕难懂。最终的结果是,演出后大受好评,“经典作品写的是人的基本情感,只要你体现的是普遍情感,就能打动观众,跟时代背景无关。” 记者赵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