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同书牌匾 黄老伯爱收藏 收藏多块清代书法家梁同书题字匾

2017-06-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小图:黄良歆收藏的梁同书题字匾. 大图:黄良歆讲述这块节孝匾的意义.清代乡饮酒礼上迎接大宾的牌.牌匾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风景,自秦汉以来延绵2000多年,承载我国历代文化.历史.雕刻工艺等多方面的信息,是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作品.类别多样,内容丰富,曾经广泛应用于宫殿.祠堂.商铺.民舍等多种建筑.我市年已八旬的市民黄良歆18年前开始收藏牌匾,如今已收藏了105块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牌匾.日前,<惠州日报>记者来到黄良歆家,走进了他的牌匾世界.少见清代大寿匾从河源龙川收回来黄

小图:黄良歆收藏的梁同书题字匾。 大图:黄良歆讲述这块节孝匾的意义。

清代乡饮酒礼上迎接大宾的牌。

牌匾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风景,自秦汉以来延绵2000多年,承载我国历代文化、历史、雕刻工艺等多方面的信息,是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作品。类别多样,内容丰富,曾经广泛应用于宫殿、祠堂、商铺、民舍等多种建筑。我市年已八旬的市民黄良歆18年前开始收藏牌匾,如今已收藏了105块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牌匾。日前,《惠州日报》记者来到黄良歆家,走进了他的牌匾世界。

少见清代大寿匾从河源龙川收回来

黄良歆的牌匾都放在家中一个仓库里。走进这间仓库,犹如进入牌匾的世界。最先进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块靠在墙上的大匾。大匾底色是红的,“萱荫桂兰”4个大字是金色的,周围木框还有雕刻的图案,部分图案的金漆已脱落。“这样的大匾非常少见。

”黄良歆介绍道,这是一块寿匾,长约4.25米,宽约1.3米。寿匾上记载的年代是清代同治四年,描述了一名外甥向91岁的舅母祝寿的内容。在外行人看来,这块寿匾很普通,黄良歆细细道出了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密码。“这块匾的底色是红色,是用朱砂上的色,4个大字和木框周围雕刻的图案是贴金的。这些雕刻图案是暗八宝,即雕刻的是八仙过海的八仙拿的书卷、宝剑等8个宝物,暗含祝寿的意思。”

这块寿匾是如何得来的?黄良歆说,这是他前几年从河源龙川收来的。“它是我从一名卖古玩的人手上收过来的。最先是有个县博物馆想收这块匾回去做镇馆之宝,但他们没谈拢价钱就先回去了。后来,有朋友告诉我,我马上买了回来。”黄良歆说,当时想购买这块匾的某县博物馆知道这块匾卖给他后,还打电话来和他商量,希望让给他们。“我也喜欢这块寿匾,所以就留下来了。”

收藏多块清代书法家梁同书题字匾

黄良歆收藏的寿匾不止这一块。他展示了另一块寿匾,当年寿匾的主人是一对花甲夫妻。寿匾上阳刻了几百个字,详细记载了寿星基本信息,歌颂了寿星的道德品质。寿匾上记载的时间为“民国癸丑年”,即1913年,寿星是61岁的谢月松与其60岁的妻子温氏,整块寿匾上共有339个字,祝寿的人达24个。

“这块寿匾历史虽然不算太长,但工艺相当高。”黄良歆说,寿匾上339个字和周围雕刻的祥花瑞草都是阳刻的,即字和图案都是凸出表面的,这种工艺是很难的。“这样的匾也很少见。”

在黄良歆的牌匾仓库里,记者看到了一块节孝匾。这块匾样式较简单,黑底,除了有关这块匾的文字简介外,就是大大的红色“节孝”二字。根据牌匾提供的信息,匾是清代同治十六年一位连城县县令嘉奖一位名叫姚月清的女子的。这位女子结婚5年丈夫去世,时年22岁,而后守节带大孩子,孝顺公婆,至同治十六年时已是五世同堂。“节孝匾对研究古代的节孝文化很有意义。”黄良歆说。

在节孝匾下方,一块非常有意境的题字匾——— “书带藕香”吸引了记者注意。这块匾底色是黑色的,呈现一条条暗纹。“书带藕香”4个大字是金色的,类似砂金般,题款为梁同书。“这块书房匾珍贵、特别之处在于是由清代书法家梁同书题字的。

”黄良歆说,梁同书生于清代雍正年间,是浙江人,他的书法在当时非常有名,当时的日本、朝鲜等国都以得到他的书法作品为荣。“梁同书题字的题字匾我有几块。”说着,黄良歆展示了另一块梁同书题字匾。匾右方是“静景”二字,左方是一行行草书,最后是梁同书的题款。

清代额被当菜板,他收回来做宝贝

黄良歆收藏最多的是匾,但在他的宝贝中,也有平时难得一见的牌、额。两对牌靠在墙上,颜色均为红色,有一对颜色更暗,牌上文字均为:“奉旨乡饮大宾”。“这对牌相当于现在的礼仪队在前面举的引导牌子。”黄良歆说,牌也有很多种,像电视剧中常见的官员出巡场景,里面有几个人举着“严肃”、“回避”的牌,这也是牌的一种。

“这两对牌是清代乡饮酒礼上迎接大宾的牌。”黄良歆介绍说,乡饮酒礼从我国周代就有,最初是乡人的一种聚会方式,后来儒家在其中注入了尊贤养老的思想,使一乡之人在宴饮欢聚之时受到教化,一直延续到清代。

黄良歆收藏的额有3块。额是竖放的,周围有木框,形成一个槽。其中一块较完整,底色为红色,四周木框刻有精美花纹,上面写有“钦点翰林”4个字,记载的时间为清代同治五年。“额一般都是竖放在府第门楣上的。”黄良歆说。记者看到,有一块额没有了四周的木框,背面有明显的菜刀切痕。“这块额是我在河源龙川收的,原先被人家做了菜板,幸亏收得及时,不然可能就被毁了。”

爱的是牌匾背后的历史文化

黄良歆是广东省收藏家协会会员,从1996年开始收藏牌匾,至今已收藏了105块。其中绝大部分是清代的,少数是民国时期的。黄良歆一直以来很痴迷我国传统文化。采访时,说到古代诗词,他常常是信手拈来,不仅能背诵完整,还能详细地解答出诗词中的寓意。

“开始收藏时我意识到,古代牌匾能传达出我国古代文化、历史、雕刻工艺等多方面的信息,和瓷器等其他文物不同,牌匾传达出来的信息是非常准确的。”黄良歆说,牌匾在明清时期成为十分普遍的文化活动和社交手段,根据种类分为功名匾、功德匾、节孝匾、书房匾、文人题字匾等,主要用来祝颂、褒奖、勉励、警语、题名等,内容涉及科举升迁、道德伦理、歌功颂德、寿喜宗教等等。

“很多牌匾里面的文字文釆飞扬、意境隽永,向现代的人传达古代皇权、文化、人物、信仰等很多信息。”

黄良歆认为,牌匾还能反映出古代的雕刻等多种工艺。“像牌匾上的字,有贴金、鎏金、堆麻灰砂金,底色用的都是矿物颜料,有朱砂、矿蓝、矿绿等,底色有喷砂底、大漆等。”但有些工艺黄良歆也不是特别清楚,像有些牌匾上的字刻好后是粘上去的,已经有上百年时间,到现在都是很牢固的。“估计是粘合剂用松香加了别的秘方,可惜我还弄不太清楚。”黄良歆认为,牌匾对研究我国古代工艺也有很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