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思浩采访 卢思浩:在迷茫中寻找方向
励志、治愈、温暖,是当前很多“90后”人气作家作品的标签。今年24岁的卢思浩,已经出版《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离开前请叫醒我》等多部作品,他的《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销量超过150万册。
近期,卢思浩正忙着到全国各地宣传自己主编的新书《我想和你在一起》。10月10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卢思浩。卢思浩透露,未来几年,他将80%的精力用于创作一部长篇小说。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我想和你在一起》中有许多短篇故事,这本书集结了一批人气作家,其中大部分作品出自“90后”作家。从这些作品中,总结出“90后”作家的特质是什么?
卢思浩:“90后”作家的共同特质是,有能力从身边很小的事情出发,总结出一些细腻的东西,把它写到读者心里去。“90后”读者的痛点在于过度自由、很迷茫,我们写作的重心,就是在迷茫的环境中寻找方向。当读者在生活上、事业上遇到瓶颈期,我们的作品比较细腻、励志,能够写出年轻读者的痛点、抓住读者。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很多“90后”人气作家写的微故事反响非常好,能达到百万册,但一些从事严肃文学写作的作家销售则相差较远,对于这一现象,你怎么看?
卢思浩:和电影票房相似,图书销量并不完全代表作品质量。一些严肃文学作品能够产生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有时候读者购买图书,只是受到了畅销书排行榜的影响,阅读这部作品也许并不能给读者带来改变。“90后”作家作品销量较好,也是因为大家都会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与读者交流,在网上推广度比较高。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你写过许多短篇故事,创作源泉来自哪里?
卢思浩:我是半路出家的写作者。最初写作时人还在国外读金融。在有学业的情况下写一些自己的经历和身边人的故事,完全是出于爱好。当时我按照写日记、随笔的风格来写,没有考虑卖得好不好,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靠写作赚钱。
回国后,我才通过签售和读者有了近距离的接触。之前到内蒙古做签售的时候,我收到了500多封读者来信,他们会在信中告诉我,我的作品给他们带来了什么。这让我感到,我对读者是有影响的。因此,我想以更高的要求继续历练、提升自己。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你过往的作品以短篇故事集为主,这些作品受到欢迎的原因是什么?
卢思浩:很多“90后”“00后”都习惯于碎片化阅读。大部分年轻读者,趋向于看一些贴近自身的内容,从中找到共鸣。短篇故事可以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
我自己本身是个写作者,时间比较自由,会系统阅读一些长篇著作。我最近在看徐则臣的《耶路撒冷》和东野圭吾的系列作品。在签售时,会向读者推荐自己阅读的作品。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今后的创作会延续以往的写作风格吗?有没有更多新的想法和尝试?
卢思浩:写作者需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多注意社会上发生的问题和存在的现象。我非常喜欢村上春树,梦想和他一样,创作的作品包含了爱情、亲情和死亡等主题。但目前我的阅历和年纪都不够。
我会经常和一些作家交流,汲取灵感,相信累积到一个时间,我的写作会有个质变。接下来我的写作会多关注我们这一代人遇到的社会现象和问题,特别是多关注边缘人士遇到的问题。我正在筹划一部长篇小说,希望能够在2018年和读者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