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民居的传说 柳氏家谱 柳氏民居的三雕
木雕、石雕、砖雕是柳氏民居的三雕,民居木雕集南北风韵于一身,窗棂、耍头以典雅大方为先,替雀、栏杆以玲珑精巧为主。古院中每一道门楣、窗棂、栏杆、窗扇、飞檐,每一块裙板、匾额,每一道梁枋,每一级斗拱,无不雕刻着精美的纹饰。千姿百态,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其中仅窗花图案就达40余种,故事木雕板块千余方
不论你置身在关帝庙,还是那些民居院落中,环顾四周,几乎满目都是木雕饰品。那些精美的雕刻,成为柳氏民居的又一大特点
“行邀天宠”的门头雕刻中,不但有这些动物、植物的单体形象,而且还用这些形象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群体,赋予了它多种涵义
二层楼的木栏杆,从扶手下面的垫木、栏板到地栿都有装饰处理,栏板部分虽然大的框架相同,但其中每一部分的分格式样,木垫板上的花饰却各不相同
司马第二楼栏杆
司马第二楼护板
以现存比较完整的司马第与中宪第来看,在梁坊的外表上,梁柱交接处的雀替上、梁坊之间的梁托上、二层楼的栏杆上,几乎所有的门窗上,凡是由木料制成的构件,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装饰处理
这里的木雕既有宫廷建筑装饰中常见的龙、狮子、麒麟、蝙蝠等动物形象和牡丹、莲荷、各种卷草等植物形象以及万字、寿字等纹样,同时又有官式建筑很少用的果品、花瓶、笔筒等民俗、民间用品。而且这些动、植物本身的形象也不像在官式建筑中那么规范化,而比较自由多样,显得生动而活泼
在柳氏民居的建筑上,不但有许多木雕装饰,而且也有不少石雕装饰。其中几座住宅的门前都有守门石狮子,他们有蹲立在门枕石上的,有戏耍在抱鼓石上的,
最为著名的是民居现存的八只教化狮石雕,确系唐代图案,明成化年间工艺,其神态各异,活泼动感、寓意深刻,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这八只教化狮分别位于两座牌坊夹杆石上
丹桂传芳”牌坊下的第一尊石狮叫“翘尾巴狮”,它嘴上拴着绳索,尾巴向上翘着,表现文人傲慢清高、口无遮拦、爱发表意见。用绳索拴住狮嘴,告诫柳氏族人,话到嘴边留半句,祸从口出的道理。第二尊石狮叫“老实狮”,狮子的尾巴藏在了两腿之间,表现文人不再傲慢,懂得夹着尾巴做人了
第三尊石狮叫“安分守己狮”。狮脚下有两个小狮子,肚子下有一个大圆球,意为安安分分过日子,坚守规矩。第四尊石狮脚下踩着一个探出头来的狮,肚子里还有一个低着头的小狮,意为“出人头地”
“青云接武”牌坊下的第一尊石狮叫“金榜题名狮”,狮胸前戴了一朵花,表示已经高中进士。第二尊石狮叫“寻求靠山狮”,狮身紧靠石柱,提醒柳氏后人,高中进士后要投靠到权的门下,便于日后发展
第三尊石狮的前腿直直站立,身子向上仰起,狮身下卧着一个头、鹿尾、狮身的小狮子。意为“坐享俸禄”。第四尊石狮叫“宦海沉浮狮”,狮脖上的一圈毛,酷似内方外圆的古钱,意为挂着钱串子在宦海里寻求生存。告诫柳氏后人,官场沉浮变化莫测,该用真本事就得用真本事,该花钱送礼也要舍得花钱
石狮,狮子的造型自西汉传入中国,就为中国的百姓所喜爱,无论宫廷还是民间,在门前蹲上两个狮子,既有护卫之意,也求吉祥之福
柳氏民居现存石狮102个,几乎每座建筑前都有石狮。它们或蹲立在门枕石座上,或嬉耍在抱鼓石面上,神态各异,憨态可掬,憨态可掬。神形比较接近唐宋时期的狮子风格,总体造型浓厚
小狮子之间有一根绳索将它们连结,在形象上增强了狮子之间的联系,避免在整体构图上的松散,在称呼上因'绳'与'神'谐音,因而使这些狮子得到了“神狮”的美名
母狮慈祥安静
雄狮威严傲视
既无皇宫大门前狮子的凶狠,也无南方民间石狮的滑稽
但在细部的处理上又敢于突破传统
司马第大门右边的母狮子按传统形式应该是脚按一只幼狮,而在这里却是脚按绣球,而在胸前又卧伏着一只小狮,成为不分雌雄的形象了
柱础石是支撑屋室的建筑构件之一,有防蛀、防潮功效,大多为下方上圆状,中间是八角石墩,取四平八稳之意
柳氏民居,柱础石就有鼓形、瓶形、瓜形、六面锤形等几种,柱顶上雕刻有佛家八宝:法轮、法螺、白盖、莲花、盘长、宝瓶、宝伞、金鱼;谷间八宝:宝珠、古钱、玉磬、犀角、珊瑚、灵芝、银锭、方胜,道家的八仙兵:渔鼓、玉笛、宝剑、葫芦、花篮、紫板、芭蕉扇、荷花,另外还有琴棋书画、麒麟送子、苏武牧羊等故事传说
柱础石的出现要比柱晚大约5000年左右
最有代表性的是天圆地方柱础石,雕刻精美,寓意含蓄,分层精雕细刻。最底下紧靠地面的一层为方形石,取地方之意;第二层开始,均为圆柱形,取天圆之说;各层依次雕刻锦缎花纹、蝙蝠、草龙、祥云,其间的用意不难理解
砖雕是在青砖上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等图案,是在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用于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筑物的构件和墙面。通常是指青砖雕刻而成的雕刻工艺品,上图为柳氏民居关帝庙影壁下部石雕
柳氏民居的砖雕传承了南北砖雕艺术的特点,把三雕艺术发挥到了极致,上图为关帝庙对面影壁下部砖雕
司马第影壁砖雕局部
另外,柳氏民居现存名人书画碑四十余通,除朱熹、王国光外,明代理学家王阳明、书画家文征明、方元焕等均在此留下了手迹。朱熹、文征明、王阳明的书法碑刻在北方非常少见,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文物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