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巧若拙出处 历史上大巧若拙 最能看透人心的人是谁?

2019-02-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历史上大巧若拙,最能看透人心的人是谁?荀攸和陈平都是这样的人,特别是荀攸,曹操评价他就是:"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也".很多人一直以为"愚不可及"是一个贬义词,其实这是一个褒义词,孔子曾言道:"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大巧若拙出处 历史上大巧若拙 最能看透人心的人是谁?孔子的意思就是宁武子这个人,在君主开明的时候,才会发挥自己的才能.如果君主昏聩,那他就把自己包装的很愚蠢的

历史上大巧若拙,最能看透人心的人是谁?

荀攸和陈平都是这样的人,特别是荀攸,曹操评价他就是:“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也”。

很多人一直以为“愚不可及”是一个贬义词,其实这是一个褒义词,孔子曾言道:“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大巧若拙出处 历史上大巧若拙 最能看透人心的人是谁?

孔子的意思就是宁武子这个人,在君主开明的时候,才会发挥自己的才能。如果君主昏聩,那他就把自己包装的很愚蠢的样子。很多人能做到表现自己的才干,却不懂收敛自己的锋芒。说白了就是你比不上人家装糊涂的本事。

大巧若拙出处 历史上大巧若拙 最能看透人心的人是谁?

1、智识张权

荀攸在年少的时候就能看懂人心,荀攸早年丧父,在他十三岁的时候他的祖父广陵太守荀昙也去世了。荀昙的一个属下张权主动请求为荀昙守墓。

荀攸私下里对他的叔父荀衢说:“大人,此人面色异常,其中必有蹊跷”。

大巧若拙出处 历史上大巧若拙 最能看透人心的人是谁?

荀衢:“元芳你怎么看?”

有点串词了,荀衢等吊孝的宾客都走了,追问之下,张权才说原来他是因为犯了罪逃亡出来的。

2、劝阻曹操讨伐张绣,劝谏曹操急攻吕布

曹操决定讨伐张绣,荀攸对曹操说道:“现在张绣和刘表相互联合,但是张绣这人穷,需要刘表供给。时间长了,必然生变。你只管坐观其变就好。但是你要去讨伐他,刘表就会来救,这就麻烦了”

曹操不听,结果被袁绍偷袭了许都,撤退的时候又被刘表切断后路,还好曹操设下伏兵,击退了刘表和张绣的联军,才慌忙撤退出来。

曹操讨伐吕布的时候,士兵疲惫,吕布坚守不出。曹操想要退兵,荀攸对他说:“吕布接连败退,士气低落。陈宫虽然有智谋,但是反应迟钝,现在一定还没定下计策。现在急攻,一定能够攻下吕布”,曹操用水攻,果然攻破了吕布。

3、计破颜良,智斩文丑,分化二袁

建安五年,官渡之战爆发。袁绍进军黎阳,为了确保大军渡河,袁绍首先派颜良攻打白马。对于首战,曹操和袁绍都非常重视。曹操亲自增援白马,袁绍也向白马进军。荀攸一看这样不行,硬碰硬可碰不过袁绍。

于是荀攸建议可以派人佯装袭击延津,造成从背后攻击的样子。让袁绍分出兵力去延津,然后再派轻骑颜良,既可以分散袁绍兵力,又可以打颜良一个措手不及。曹操觉得有道理,依计行事。

袁绍以为曹操要用围魏救赵之计,实际上曹操用的是声东击西之计。袁绍果然上当了,曹操抓住机会派张辽和关羽为先锋,颜良猝不及防被关羽斩杀。结果袁军大败,曹操见好就收,把白马的百姓都迁了出来。

而袁绍渡河追击,曹操亲自带人断后。曹操只有五百人的殿后,袁绍军有五千人,手下都劝曹操赶快逃跑。但是曹操和荀攸相视一笑,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逃跑呢?荀攸说道:“此良机也,奈何去之?”

于是曹操让人丢下粮草辎重,造成逃跑的样子。袁绍军队开始抢夺战利品的时候,曹军突然杀出,袁绍的又一个大将文丑被杀了。袁军再次溃败。许攸来投曹操的时候,很多人都劝曹操不要相信他,只有荀攸和贾诩支持曹操接受许攸。

曹操在官渡之战后,开始考虑是先消灭刘表还是袁尚,袁谭的时候。大多数人认为应该先解决刘表,因为刘表强大。但是荀攸对曹操说:“刘表稳守江,汉之间。占据地理位置那么好,荆州又那么富有,但是他却没有一点进取之心。

但是袁绍刚死,河北并不稳定,袁尚和袁谭还在内讧。如果再等等河北内讧结束了,又一个袁绍出来了。不如趁此机会,拉拢一个,分化一个,就可以消灭除这个隐患了”。于是曹操和袁谭联姻,然后趁袁尚攻打袁谭的时候偷袭了邺城。

荀攸为人谨慎,从来不夸耀自己的能力。他的家人向他询问是否有攻破河北的计策,荀攸说道:“这样的大事我怎么能知道呢?”实际上,整个战略都是荀攸制定的,你不知道,骗鬼呢?

4、奇策十二

这也和杨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杨修想起来一件事仿佛要让天下人都要知道一样,所以他死了。荀攸看着什么都不懂,实际上人家心里闷青,只是不说而已。荀攸和钟繇交好,钟繇总是向他请教问题,钟繇说荀攸有奇策十二,但是钟繇到死也没有说出来。让裴松之急得都想破口大骂:“你钟繇算了白活了八十岁,荀攸死了十六年后你才去世,也不整理出来。”

攸亡后十六年,钟繇乃卒,撰攸奇策,亦有何难?而年造八十,犹云未就,遂使攸从征机策之谋不传於世,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