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生论文 走进王荣生的语文教学理论
王荣生是新中国第一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他的博士学位论文《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由上海教育出版后,被誉为是语文教学研究的一座高峰。江浙一道中小学语文教师人手一册,浙江师大语文教育硕士则全文誊抄王荣生该著作。
有人认为,自语文学科独立设科以来,有三个阶段:一是以叶圣陶为代表的语言训练阶段,二是以钱理群为代表的人文教育阶段,三是以王荣生为代表的课程论阶段。应该说,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
语文教学研究充斥着有过多的"我认为",更多的是个人经验和所谓模式。王荣生是从课程与教学论的高度研究语文的。他重学理,更重实践。他提倡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观课评教,研究了相当数量的案例。
罗大耳朵较早阅读过王荣生的《语文课课程论基础》。他关于语文学科层叠蕴涵分析,以及对定篇、例文、样本、用件的鉴别,言前人之所未言,不仅新颖,而且管用,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后来,罗大耳朵还读过他的《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等书,重点也是讲语文教学研究要从过多的关注教学方法转移到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他发表在《语文学习》上的一系列研究文章,重点谈关注教学内容和关注学情两个方面。
2009年12月,罗大耳朵到川师参加国培项目 培训,有幸听王荣生老师讲语文教学的两个转变。2010年5月,我到射洪参加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再次听到王荣生老师讲学习方式的改革与教学内容的 重构。我认真听讲座,并作了比较详细的笔记。课后,拷了王荣生老师的讲座课件,回到单位后认真研究。
由于对王荣生充满佩服,罗大耳朵到成都新教育书 店买了王荣生的《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以前曾读过《听窦桂梅老师讲课》、《听余映潮老师讲课》、《听郑桂华老师讲课》等教学实录,但观课评教方面的书我很 少读。王荣生拿着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对一些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课例进行分析解剖。
令人痛快,令人害怕,令人大开眼界。如他对《竹影》教学内容的评价,认为 执教者的十七个问题一无是处;他在评郑桂华执教的《安塞腰鼓》时,对西安一教师执教的课例认为环环都是瞎搞。
王荣生是一个讲学理的人,他的研究和分析令人信服。正如他所说:我解剖的都是一些优秀教师所上的优秀的课,连这些课都存在大量问题,可见一般语文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严重。
王荣生是一个研究者,一个引领者,是当代语文教育研究的顶尖高手。但他不是一味的批判,更不是指手划脚,而是一个开拓者,一个建设者。他根据文体样式和学情施教的观点以及他追问式的评课方法,对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切实的帮助。
罗大耳朵把王荣生老师的一些观点和说法整理如下,共同行参考。
●语文教学充斥着太多的我认为和自以为是。
●很多语文教师的阅读,是一种病态的阅读,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变态的阅读。
●研究表明,我国语文教学的问题和困难,主要出在教学内容上,而不仅仅是教学方法上。
●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问题,表现在课堂教 学,是集团性地、长时期地、大面积地出现教学内容的不正确、不合适。认识语文教学的问题,应该树立这样一个原则: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集团性的问题 乃至错误,一定不是教师个体的素质问题,一定是语文课程研制、语文教材编制上的问题乃至错误。
●正因为问题乃至错误是集团性的、长时期的、大面积的,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才有其必要性,才有其意义。事实上,我所批评的那些课,执教教师都是很优秀的;唯其优秀,才把他们当作承受批评的替罪羊,尽管这样做,我也于心不忍。
●教课文,要教对内容。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内容的点越具体、越清晰,更能有效地组织教学。
●课堂教学的两个要点是:合宜的教训内容,有效的教学设计。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倡导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但普遍的情况是你说说我说说他说说。
●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的五种样式是:名课研习,课例研讨,课例评析,课例兼评,课例综述。
●建构主义的引进,使我们观课评教的立足点,从教师的教逐渐转移到了学生的学,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两个侧面,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我们认为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
●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其价值都极为有限。
●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察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在感受课堂教学的气氛活跃之后,更要关注学生是不是驻留了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语文体验,关注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问题。
●一堂好的语文课,主要的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
●反思自己想教与实际所教之间的关联,审议自己 所教与学生实际所学之间的关联,反思和审议自己想教、所教、学生所学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关联,考查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应该成为语文教师校本教研的主题,应该 作为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在阅读教学中,脱离了上下文来学习词语,无论是看注释还是造句子,我认为都不妥当。
●追求效率,是魏书生老师语文教学改革的突出特征,甚至可以说是灵魂。
●从教学内容的显性层面,魏书生老师执教的《统筹方法》这堂课,效率几乎为零,很可能为负。
●当今的语文教学,应该从"把我对教材的理解教给学生"转移到"把我理解教材的方式教给学生"。
●在中外母语教材的比较研究中,我鉴别出了语文教材选文的四种功能:定篇、样本、例文、用件。不同类型的选文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因而需要不同的教学策略。
●如果有意识地将一篇课文处置成样本,那么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与本性根本矛盾的教学方式,绝对是个严重的事故;如果在讲和听的还是文中所讲述的那东西,那也许该称作语文教学的灾难。
●讲课文有讲课文适用的地方(定篇),教读法有教读法适用的地方(例文与样本),离开课文作所听说读写的延伸,也有作延伸适用的地方(用件)。
●我之所以倾向于教读法,是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目前还处于比较低级的水平,是因为在我们语文教学中的讲课文频频发生严重事故,经常性地出现灾难。
●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有点类似名中医看病的样子,别人一般难得其中三昧。
●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是,广大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严重紊乱,几乎不知道自己在教什么。
●语文教材对课文的阐释、语文教材的思考与练习题、语文教学参考书的答案,有许多是不妥当的,有较大偏差乃至错误的也不在少数。而我们的语文教师却照讲不误,而且在教学中放大偏差,往往还要增加新的错误。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必须彻底加以改变。
●据我和同事的观察与研究,中学语文的散文教学,目前极少有教对内容的,往往是错得一塌糊涂,严重地违反读与写的常识。
●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学,阅读的主导文类是散文,写作的全副心思几乎完全倾注在散文。何以如此?为何如此?我以为,这是很需要问一问、查一查、想一想、议一议的。
●散文的特征用南帆的话说就是无特征。散文无规范,只要一讲规范,散文就死。
●散文是真实人与事的抒写,不联系到被写的人与事,谈不上对散文的理解;散文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离开了写作这个人,也谈不上对散文的理解。
●一堂语文课,运用着多种教学方法。为什么要用 这些方法呢?一线的语文教师往往茫然不知,或者是因为流行,或者是因为好看,或者是因为"我喜欢",或者是因为"我就这样",有不少人甚至还不知道这里还 有一个"为什么"的问题。
而过去的语文教学研究,包括特级教师的创建教学模式,则把教学方法抽象化,依据什么"原则"、什么"理念",或者抽掉眼下这一篇 课文的这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谈论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学习氛围什么的,而压根忘记了学生的积极性是有方向的、学习的范围是要讲场合的。离开了教学内容有 效实现这一基准,七方法八方法、这方法那方法,在我看来,都是乱方法。
●教散文,需要朗读和串讲。只能由对文本有切身感受的人来朗读,只能由对文本有深刻理解的人来串讲。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当一种教学方法被合适的人用在合适是地方并产生合适的效果时,它就有效,反之,就无效。
●根据对优秀课例的分析,我们初步认定,阶段以2——3个为宜。语文教师的备课工夫,要花在对起点的辨认、终点的确定、2——3个环节的把握上。
●语文教师教案里的教学目标,多数是骗人的。我 建议,为了避免骗人骗己,语文教师的教案最好不用教学目标这种高雅的词语,改用教学结果行不行?这至少有利于语文教师把事前设计与事后效果区分开来,把自 我悬想与学生实情区分开来。教学结果,也就是一堂课里学生最后收获的东西,而这个东西大家在课堂里是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