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水电影 于德水大地耕诗(中国摄影家·于德水)

2017-09-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85年起,于德水开始把目光锁定在中原土地.黄泛区的人们在这广袤的大地上休养生息,他们融入泥土,享受着自己的文化和生命.大空间中的人地关系

1985年起,于德水开始把目光锁定在中原土地。黄泛区的人们在这广袤的大地上休养生息,他们融入泥土,享受着自己的文化和生命。大空间中的人地关系与河南性格,构成了于德水的影像现实,也构成了于德水的生命现实。

关于河南、关于黄河、关于土地、关于那里的人民……于德水用淳厚的影像语言谱写着他自己心中的诗篇和中原大地的诗篇。30个春秋,于德水一路走来。他从不张扬,却在每一个时期都被人关注、被人牵挂,也让人迷惑、让人惊诧。

温和深厚的于德水是“河南群体”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坚守正道的善行招来了更多盟友——在他的周围,聚集着数以千计的中原摄影者。 ——陈小波 于德水的生性与经历形成他的影像气质:平和、自然中执著不变,不动声色中潜藏激情,韧度与刚性中弥散着细腻与温柔。

他的影像中还有一种耐人寻味的东西;诗意。这是超越于现实叙述的表达,是精神与情感提升的显现,正是由于有了这种萦绕于影像的诗意,于德水的影像语境有了一种纯度。

——摄影评论家李媚 他终于在黄河岸边找到了心灵的家园,放下了刻意的艺术营造,放下了沉重的精神发掘,放下了《中原土》中尚透出的强化生活的意图,走进了一种无染无着的自由境界,一种了无挂碍的自在状态,拍摄就是和乡民们一样的日常生活,或者说就是和乡民们一样地活着,不经意的随手之间,就凝止了平常而微妙的瞬间。

——摄影评论家 陈晓琦 作为一个人,他为什么总是接近身份与他迥异的人群,而在亲近同时又谨慎地保持着尊重的距离?这个人身上的谜,是作家要找的。

对这个人的书写,才是作家的作品。 ——作家、文学评论家 何向阳 人类学认为的好照片,主要不是从艺术上或情感上考虑,它更注重照片中各种信息的完整和连贯。《麦场上的夫妻》、《村头的剃头人》、《水利工程指挥部》、《田野里的艺人》展现了地点、场景、人物、性别、身份、年纪、工具、互相间关系等,可以从里边分析出很多社会状况信息。

——影视人类学学者 邓卫荣 于德水始终向黄土鞠躬,向养育两岸人民的黄河鞠躬,并用镜头勾摹着乡野中原乡村农民的生存本质与生存困境。 ——作家、摄影家 李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