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衍隽15门课满分 清华学霸成绩单惊呆网友:15门课满分 4门99分

2017-05-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星彤据网络资料重新草编(没有时间仔细编排,只是为了保存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料)清华特等奖学金是清华学生的最高荣誉,每年授予本科生和研究生各不超过十人. 11月2日14时,2014年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会举行,15名候选人从众多学霸中脱颖而出,第5个答辩的是电子工程系大四学生韩衍隽.韩衍隽的成绩单在大屏幕上出现后,现场停顿了两秒钟,接着传来一阵长时间的掌声.屏幕上,韩衍隽20门基础学科学习成绩为:15门满分100分,4门99分,只有一门量子与统计98分.     这份成绩单被传到网上后引起轰动

星彤据网络资料重新草编(没有时间仔细编排,只是为了保存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料)

清华特等奖学金是清华学生的最高荣誉,每年授予本科生和研究生各不超过十人。 11月2日14时,2014年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会举行,15名候选人从众多学霸中脱颖而出,第5个答辩的是电子工程系大四学生韩衍隽。韩衍隽的成绩单在大屏幕上出现后,现场停顿了两秒钟,接着传来一阵长时间的掌声。屏幕上,韩衍隽20门基础学科学习成绩为:15门满分100分,4门99分,只有一门量子与统计98分。

     这份成绩单被传到网上后引起轰动,很快,网上便出现了“膜拜清华学神”的话题,吸引了近7万人参与讨论。

被誉为清华新一代“学神”的韩衍隽,大学前三年成绩均在年级前六名。

在校科协、系科协担任职务,并义务组织考前答疑

参与皖南古村落保护情况的实地调研,主笔完成一万余字的调研报告

大一年级共在图书馆借阅逾100本书籍

参加两届挑战杯比赛,获得清华一、二等奖与首都特等奖,同时申请了三项发明专利;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并获得全球特等奖

大三入选斯坦福暑期科研项目,在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及博士生指导下学习,完成两篇论文

在TIT、《统计年鉴》、《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等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

清华大学教授、国家“973”青年科学专题项目首席科学家陈巍是韩衍隽的老师。在此次答辩会上陈巍教授对韩衍隽也是极力推荐,将他形容成为自己课程中闪耀的明星学生。

陈教授在推荐词中说道:“韩衍隽同学用先进的数学理论,解决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中最前沿的专业问题,将清华顶尖的学习成绩转化为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

“努力成为钱学森先生所描述的大师级人才,通过基础研究探索人类认知的极限”是他的奋斗目标。韩衍隽还曾是2011年安徽高考状元。凭借数学国家一等奖和物理国家二等奖,保送清华,不过他依然选择参加高考。韩同学是清华腰鼓队副队长,学业成绩三年均为班级第一,曾获美国大学生交叉学科建模竞赛全球特等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决赛一等奖第一名。 

大学三年在电子系繁重的课业压力下,韩衍隽抽出时间广泛阅读文理史哲经等各类书籍,并选修电子、数学、经管等各系课程。本科前三年里共修完215学分,其中15门课程取得满分,60%以上课程不低于95分。三年来他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决赛一等奖第一名、2014年美国大学生交叉学科建模竞赛全球特等奖,还申请了三项发明专利。

据安徽一位媒体人回忆,2011年6月高考完,他曾在安庆一中采访过韩衍隽。那年韩理科总成绩705分,全省总分第一名(由于已保送清华故不参加排名)。在安庆一中他就有个外号叫“大神”。

韩衍隽,1994年7月出生于安徽省潜山县,父亲韩竹青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母亲熊根林在潜山县疾病控制中心工作。据其母亲介绍,韩衍隽两岁上幼儿园,五岁开始读小学,喜欢独立思考。

2008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安庆一中理科实验班。安徽安庆一中教导处副主任金久曾是其高中班主任,他说韩衍隽高中成绩大都比第二名高几十分。从高二开始,韩衍隽主要精力放在奥林匹克竞赛上。

2011年,韩衍隽凭借其在全国数学竞赛和物理竞赛上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录取,被保送至清华数理基础班。不过他后来还是参加了当年的高考,并成为安徽省的理科状元。

“他是我见过最聪明的人!”韩衍隽的一名高中兼大学同学如是评价。

答辩会现场播放了一段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Weissman评价这名本科生的视频:“衍隽已经超出了至今为止我对斯坦福大学里最优秀的高年级博士生的预期,这真的是我对一个人所能给予的最高评价。”

韩衍隽通过大学老师婉拒了媒体采访。他表示自己只是平凡一员,还需再沉淀。

他眼中的自己

学习上没什么秘诀,最重要的是目标明确 爆红带来的荣誉感,远不如做研究给我带来的更多、更大

以下摘自《华商报》专访(有删节) 华商报:你怎么看待自己的“爆红”? 韩衍隽:我觉得这件事应当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对我来说只是一个荣誉,它给我带来的荣誉感或成就感远不如我所做的某一项研究给我带来的更多、更大。

已决定出国读博做学术研究 华商报:作为学神,你在学习上有什么秘诀? 韩衍隽:我觉得没什么秘诀。最重要的是心无旁骛,目标明确。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比如我自己想搞学术,刚进来的两年把基础打好,后来就开始尝试一下,进行一些真正的科研,搞一些学术研究。

这是一个标准的走科研的路子和步伐。另外就是科学地管理自己和管理时间。 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成长之道。比如有人在学校里参加一些学生社团组织,从事一些社会工作,也有人在创业,这是不同人选择的不同的道路,但都会殊途同归。

最重要的是朝自己的路走下去,最重要的是别偷懒,别把时间浪费在不重要的事情上。 华商报:有报道说你父母透露你准备放弃在清华读研,到国外读博? 韩衍隽:对的,我已经决定要出国读博士,做学术研究。

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一些尝试和探索。 华商报:你有什么课余爱好? 韩衍隽:我和其他同学没什么不同,学习之余偶尔打打游戏,我喜欢打一款暴雪公司出品的游戏《炉石传说》,作为休息调剂。

此外,平时也喜欢听音乐、游泳、跑步。 华商报:你喜欢听哪类音乐?有喜欢的歌星么? 韩衍隽:我喜欢流行音乐。中文的多,没有特别喜欢的歌星。这么说吧,我从来都不是谁的粉(笑)。

华商报:据你所知,在你们系还有比你更强的学神么? 韩衍隽:那肯定有的。不管在清华还是在电子工程系,各方面都有比我强的同学。虽然说我现在是所谓的清华特等奖学金热门候选人之一,这也是个很随机的事件。

每个院系推荐一个特奖候选人。我们系里有很多强人,我认为推荐任何一个人都很正常,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在答辩现场,拿到评委的高投票都不奇怪。只不过我很幸运地获得了这个机会,成为他们的一个代表。

事实上,我觉得离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梦想是用有限精力攻克人类未解问题 华商报:你的梦想或目标是什么? 韩衍隽:就像我在答辩现场说的那样,要用自己有限的精力去攻克人类未解的问题。为文明做贡献,为人类谋幸福。

每一个搞理科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就是我们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在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看人类到底能够理解多少未知的世界。这个话题说起来有点儿虚,可是确实是我的真实想法。 事实上,每个科学家或者研究者都在做一点小小的突破,我希望自己能做出这样的突破,在我感兴趣的领域,在人类目前的认知基础上做一点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华商报:能透露你的研究方向么? 韩衍隽:我的专业方向是电子工程,偏通信、信号处理方向。

现在面临毕业,在做跟自己的研究有关的课题,最终还没有定具体的题目。导师的要求不太高,关键是看自己的期望值有多高。 这两年我都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我的科研方向,大量地阅读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论文,我觉得这样的工作要趁年轻做。

华商报:你作为“清华学神”在网上突然火了,家人对你有什么样的告诫或提醒? 韩衍隽:是的,他们也都知道了,一方面是为我高兴,另一方面也要我对这件事要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获得清华特奖,这只是个荣誉并不是个什么成就。

最主要的是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要有清醒的把握。他们说这种所谓的出名,对自己的发展其实没有太多帮助。对了,我高中的班主任金久老师,也发短信表示祝贺。 华商报:感谢你接受采访。 韩衍隽:谢谢,你们是第一家获得当面采访的媒体,希望不要夸大,真实地反映就好。 

华商报驻北京实习记者 王辉 记者手记 学神似乎也很在意“公众形象” 在清华大学巨大、空旷的校园里找一位“突然火了”的“学神”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儿。 在被清华大学宣传部告知韩衍隽本人婉拒采访请求后,我在夜幕降临时赶到了清华园。

顺着清华路走了2公里,经过教学主楼、曾宪梓楼及曾引起巨大争议的“真维斯楼”,拐两个弯,就到了被称为“罗姆楼”的电子工程系教学楼。 现在,韩衍隽这个名字已伴随“清华学神”这个标签火遍网络,但在这座安静的教学楼里,很多同学都不知道韩衍隽这个人。

最终,在一位同年级学生的指引下,我几经辗转,在电子工程系宿舍楼6层的一间宿舍里找到了正沉浸在课题和论文里的韩衍隽。 坐在紧邻门边的电脑桌前埋头阅读的韩衍隽看到记者的到来似乎有些惊讶。

他说自己今天已拒绝了30多家媒体的采访请求,“没想到你这么晚还能找到宿舍来。” 这位“清华学神”起身向舍友借了一瓶尚未打开的矿泉水,并细心地问我“有没有带水杯”,又转身找了张凳子,让我“坐下歇口气再提问”。

接下来的对话中,“学神”略显拘谨,偶尔搓着双手,但他显然能在迅速的对答中做到思维敏捷、条理清晰。他告诉我,晚上还有功课要做,只能接受短暂的采访,但也小心地问记者,不知道今天讲的是不是记者和读者希望听到的。

我说,是的,我们希望展示一个真实的学神世界。 他对自己的“突然走红”表示意外,但似乎并不为之所动。他甚至迅速地说,应该“用辩证的观点”看待这件事,有利也有弊,关键看自己怎么把握。

在谦逊地表示“自己只不过是那么多清华强人的代表”后,韩衍隽在椅子上调整了坐姿,他说,自己的理想是“为文明做贡献,为人类谋幸福。” 年轻的“学神”似乎也很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他对我说,如果选用照片,最好使用网上传的那些,“那些看起来帅点,正式些。

”  王辉 学神的简历 曾是2011年安徽高考理科最高分 韩衍隽,毕业于安庆一中13班,2011年高考中以705分(其中政策加10分),成为安徽理科最高分。

他1994年出生于潜山县,父亲韩竹青长年在外打工,母亲熊根林在潜山县疾病控制中心上班。 2008年中考中,韩衍隽获得了潜山县第三名的好成绩。中考结束后,韩衍隽又在安庆一中理科实验班招生取得第一名的成绩,被安庆一中录取。

在2011年高考中,韩衍隽获得705分的好成绩,其中语文120分、数学148分、英语141分、理综286分、政策加分10分,成为安徽省高考理科最高分。

谈起已被保送到清华大学还要参加考试,韩衍隽表示,主要想证实一下自己的实力。 在清华期间,他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决赛一等奖第一名、第七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清华大学一二·九奖学金(综合优秀奖学金)、2014年美国大学生交叉学科建模竞赛全球特等奖,其间还申请了三项发明专利。

综合 同学眼中的他 他不在这个节点出名会在另一个节点出名 昨晚,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采访时,多位同学表示了对韩衍隽的崇拜。

一位不愿具名的同年级学生告诉华商报记者,能够考入清华,大家的智商都不低,差别在于勤奋程度,“就像那句经典的话,可怕的不是他比你牛,而是比你牛的人比你还勤奋。

”韩衍隽就是这样的人,除此之外,他有自己的坚定信念和目标。“更重要的是,他有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位同宿舍楼的同学说,“和其他学霸不同,韩衍隽是个非常容易相处的朋友,和他在一起,让人感觉到没有压力,从他身上,我们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 采访间,也有同学对照韩衍隽的成绩表示了惭愧,“和学神相比,自己真是在虚度年华。”同在清华的一位韩衍隽同乡好友告诉华商报记者,对朋友们来说,韩衍隽的出名并不意外,他不在这个时间节点出名,就会在另一个节点出名。

他表现出来的是基于更多的积累,“这件事,对我们这些朋友也是个砥砺和促进。” 华商报驻北京实习记者 王辉 母亲眼中的他 他只是个普通的孩子 “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他也喜欢看电视,爱玩游戏,只是会安排好时间,善于管理自己而已。

”昨晚,韩衍隽的母亲熊根林告诉华商报记者。 11月3日,熊根林在接受安徽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儿子韩衍隽从小到大,对待学习都比较严谨,独立性也比较强,家人也一直尊重他的选择。

 华商报记者 王黎莉 老师眼中的他 平时做题像考试一样 韩衍隽在安庆一中时的班主任金久曾用3个“三”字来评价自己的得意门生:“在安庆一中13班49名学生中,韩衍隽的年龄排行倒数第三,由于天生爱研究,三年来,其学习成绩基本稳定为全班前三位。

”昨日,金老师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用“沉稳”一词来形容韩衍隽,对于韩衍隽为何学习成绩这么优秀,金老师认为是天赋 勤奋。

金老师说,这个学生最主要的特点是做事情非常有规划性。“比如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洗衣服、什么时候学习哪门课,什么时候学到哪一步,他都有规划。

他的自我管理能力特别强。” 金老师说,韩衍隽自从考入安庆一中理科实验班后,他的学习成绩便一直十分优秀,曾多次获校“三好学生”,2011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大赛安徽第一名,全国第八名。“他做题十分严谨,平时做题都像考试一样,答题非常工整,书写规范,碰到难题总是列出一二三,当年安徽省高考试题的特点就是数理两门课较难,而这正是韩衍隽的优势。

” “他晚上休息的时间也比较早,一般10点多就睡觉了。”金老师说,韩衍隽学习效率很高,不是那种只关注学习的人,他除了学习好,韩衍隽还喜欢音乐、打球。

“他喜欢拉小提琴、他还曾经在班级的晚会上演唱。” 华商报记者 王黎莉 华商报驻北京实习记者 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