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慧还没死 毛泽东就和贺子珍再婚?
毛泽东与贺子珍于1928年5月26日(一说6月27日)结婚,而杨开慧1930年11月14日才遇难,这是史料中早就挑明了的事情,而人们议论颇多。我最早看到的好像是魏明伦在一篇杂文中流露微词,最近又因为网络上贴出近年维修杨开慧旧居时发现的她的8件手迹,再次引起各种“闲话”。于是我觉得有必要钩沉史实,度乎情理,诉诸后人。 ]U^NQkgP
过去许多文章和影视作品试图用毛泽东当时以为杨开慧已经不再人世来作解释,说是1928年上半年毛泽东通过秘密渠道给杨开慧去过信,被一个店铺老板耽误了几个月,通路也就废止,后来又传来杨开慧和欧阳络(贺子珍恋人)都牺牲的消息,但此一说显然站不住脚。因为如果毛泽东当时信以为真,却在丧妻之后立即新婚,岂不更悖情理?更何况1929年11月8日,毛泽东在给当时上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立三的信中明确说: z#xL#9N
“开慧和岸英等我时常念及他们,想和他们通讯,不知通讯处。闻说泽民在上海,请兄替我通知泽民,要他把开慧的通讯处告诉我,并要他写信给我。” qZW*~_
这就是说,毛泽东当时不曾获悉过杨开慧遇难的消息,他确信妻儿尚在人世,时常念及,只是不知通讯处。 8qjGpYKc
那么,毛泽东为什么当时明知杨开慧尚在、而且带着他的三个孩子,却要和贺子珍再婚呢?难道是毛泽东所持婚姻观独特?这不可能。因为毛泽东历来主张一夫一妻、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但有道德法律约束,从未提出过过激主张。难道是毛泽东当时真是为情所动,任性而为吗?毛泽东固然是伟人,也是常人,我们没有必要为伟人讳而完全排除人之常情,但同时我们也得想想毛泽东当时的处境,在那种情况下他怎么可能一味浪漫而没有理智的考虑呢?如果我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我认为至少有两各方面情理值得考量: mpe]@bqfS
第一, 毛泽东当年去发动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可不是如同现在的远游和出差,而是从此进入了另一个天地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和当时的社会不共载天,简直如同阴阳两界,彼此生死难卜,前途难料,不可能合家将就。但毛泽东决意放弃此世的家小,为彼世奋斗终身,但这并非出家殉道。他是个男人,他遇到了同样不顾身家性命同入此境的贺子珍,两人结为战斗伴侣,这同世俗的弃旧迎新岂能同日而语? S:qbH;
第二, 贺子珍兄妹三人系当地永兴人氏,与袁文才是结义兄弟兄妹,贺子珍当时已在袁部,毛泽东上山后还有意把她的哥哥贺敏学也调来了。毛泽东要在井冈山站稳脚跟,能否团结改造袁文才的部队,能否取得当地人的信任是至关重要的。1928年四月朱德陈毅虽已率部来到井冈山,但随即湖南省委要他们进军湘南,虽然毛泽东极力反对,却有两个团离开井冈山(后为毛泽东追回),红军能否以井冈山为根据地成为袁文才、王佐担心的问题。据贺敏学的女儿贺小平讲(据《金陵晚报》文章),袁、王为了“锁住”毛泽东,不仅安排贺子珍做他的秘书,还有意撮合毛贺婚事。因此,身为政治家的毛泽东当时是否有这方面的考虑,也当在情理之中。 )k0?,x*%.
尽管如此,当毛泽东于1930年11月得知杨开慧遇难的消息之后,仍然觉得有负杨开慧,愧疚之心溢于言表。他给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写信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并寄款修墓立碑,上刻:“毛母杨开慧墓”,这“毛母”二字,已极尽天地人伦之义,后世道德家岂有非议耶? v,]t,9
关于毛泽东,可以说是我们最敞开谈论的领导人,这些年讨论的也够充分的。他的功过是非,自应任人评说,但我还是想强调邓小平说过的一句话:“一定要实事求是!”包括他的个人隐私,这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曹宗国 krvuZ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