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晓君 丁晓君金喜全京剧诠释梁祝 将演《柳荫记》
新浪娱乐讯 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故事的京剧《柳荫记》首演于1953年,由当时师承梅兰芳的旦行演员杜近芳和叶派小生创始人叶盛兰主演,深受观众喜爱。而“叶杜”之后,这出“人保戏”的剧目鲜见于舞台。59年后,杜近芳弟子丁晓君(微博)与叶少兰弟子金喜全,在师傅的支持下重拾此剧,将于7月7日在梅兰芳大剧院首演。
名家创排京剧“梁祝”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湘剧、黄梅戏、粤剧等剧种皆有“梁祝”演绎版本,其中,又以越剧《梁祝》最为知名,“十八相送”、“楼台会”脍炙人口。京剧版“梁祝”有另一个名字――《柳荫记》,此名直接来自川剧。
1952年,川剧《柳荫记》在京演出,周恩来总理看后非常喜欢,希望京剧能够移植过来,遂请戏剧家马彦祥改编,“通天教主”王瑶卿设计唱腔,21岁的杜近芳与39岁的叶盛兰合作出演,首演即引起轰动,该剧继而成为中国京剧院的经典剧目之一。
与昆曲、越剧、黄梅戏偏重才子佳人题材不同,京剧中讲的大多是帝王将相、绿林豪杰的故事。《柳荫记》是少有的几出小生与旦角为主角的经典爱情戏之一,也是叶、杜两人当年创排的新剧目。在1978年叶盛兰过世后,杜近芳与叶盛兰的次子叶少兰曾在1986年复排此剧,并于1999年为60年代的老录音配像演出,两位艺术家以半百的年龄演绎青春少年少女纯净真挚的爱情依然打动人心。
而该剧也因唱段极多,又要旦角扮小生,对演员嗓子、身段要求极高,在“叶杜”之外,这出“人保戏”的剧目鲜见于舞台。
“叶杜”后人重拾经典
作为叶少兰和杜近芳的传承弟子,丁晓君、金喜全重拾《柳荫记》是两人继《白蛇传》《谢瑶环》之后第三部复排的“叶杜”剧目。隶属上海京剧院(微博)的金喜全为排练此剧不辞辛苦往返于京沪两地间,他透露,与丁晓君的合作始于三年前,“当时晓君到上海演出《白蛇传》,请我演了一次许仙,合作下来大家都觉得很舒服,因为京剧有很多流派,程式和表演风格都不同,而我俩从师的叶少栏和杜近芳,这两位老师在戏路、戏的风格上相当统一,因为当年很多新剧就是为两人量身打造的,所以我们合作起来非常顺手、默契。
”
《白蛇传》之后,丁晓君便和金喜全商议将两位老师当年剧目一一复排上演,在去年成功演出《谢瑶环》之后,两人又将《柳荫记》搬上舞台。丁晓君介绍,复排的《柳荫记》在结构、故事情节上全面继承1952年原版,略有删减,全剧时长2小时45分钟。
“晓君从去年就开始筹划,商量戏服配什么花儿,绣什么颜色绒线,用什么样扇子,可以说这个戏最终呈现的是我们一年多来工作的成果,希望能让观众欣赏到老一辈艺术家的经典剧目。”金喜全表示。
叶少兰杜近芳亲自指导
丁晓君和金喜全的老师杜近芳和叶少兰也在不遗余力地帮助徒弟们圆梦。此次复排,由杜近芳担任剧本整理、叶少兰担任复排导演,每次排练两位大师都亲自到场指导。“这次复排,我师傅根据她多年演出经验,对一些唱腔做了调整,也是她提出要给剧目‘瘦身’,对一些过场戏进行删减,让整出戏更加紧凑了。”丁晓君说。
金喜全则透露叶少兰老师对两人指导细致入微,“《柳荫记》里的情感非常细腻,叶老师说就像工笔画,需要我们一笔一划精雕细刻,他会注意到我们每一句唱词、每一个动作是否准确、符合人物性格和当时心情,帮我们把人物吃透。”
半个月前的一次排练,杜近芳亲自示范动作时差点摔倒,把两位晚辈吓得不轻,“她太投入了,一演戏就忘了自己已经80岁了,动作一猛差点整个人仰过去,多亏我俩手快馋住了。”丁晓君说到此事非常感慨,“两位老师想让我们把戏演好演真,他们说过一辈子也没留下什么家当,所拥有的就是这份舞台艺术财富,但京剧是需要人来传承的,他们希望年轻一辈能把这些艺术瑰宝继承下去,让经典剧目一直活在舞台上。” (徐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