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鸿老北京吆喝 臧鸿:老北京吆喝大王

2017-07-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他能喊出170多种老北京的叫卖声. 在相声大师侯宝林的推荐下,他为电影<伤逝>录制了70多种叫卖声,从此<四世同堂>.<霸王别姬>.<骆驼祥子>等100多部反映老北京生活的影视剧中,京味十足的叫卖声都出自他. 老舍夫人胡絜清听了他的叫卖声,当场为他题写"京城叫卖大王".臧老是一位"老北京吆喝"的集大成者,他的绝技是一连喊出170多种老北京的叫卖声.近日,记者有幸采访到臧鸿老人,和他聊起了近70年的叫卖生涯.九岁做报童,

他能喊出170多种老北京的叫卖声。 在相声大师侯宝林的推荐下,他为电影《伤逝》录制了70多种叫卖声,从此《四世同堂》、《霸王别姬》、《骆驼祥子》等100多部反映老北京生活的影视剧中,京味十足的叫卖声都出自他。 老舍夫人胡絜清听了他的叫卖声,当场为他题写“京城叫卖大王”。

臧老是一位“老北京吆喝”的集大成者,他的绝技是一连喊出170多种老北京的叫卖声。近日,记者有幸采访到臧鸿老人,和他聊起了近70年的叫卖生涯。九岁做报童,初尝老北京叫卖的魅力1932年,臧鸿老人生于北京城一个贫困的旗人家庭,到臧鸿九岁的时候,家里穷得实在是揭不开锅了,肚子饿得咕咕叫的臧鸿碰到同样饿肚子的小伙伴小歪子,小歪子眼睛一转:“兄弟啊,要不咱哥俩去卖报纸吧?一天挣的钱起码能买几斤棒子面吃。

”于是,两个小孩子到了和平门外西琉璃厂的一家报馆门口赊报纸,看看空口白牙、身无分文的两个小孩,管报的大爷哪敢把报纸赊给他们啊?两个小孩互相递个眼色,“扑通”一声就给老爷子跪下了。

老爷子赶忙扶起俩孩子,一咬牙,拿了200份《华北日报》给他们,从此,臧鸿开始了做报童的生活——60多年过去了,每当回忆起那位管报纸的老爷子,臧鸿还是由衷地感叹:“到底穷人帮穷人啊!

”报纸赊到了,拿到马路上,小臧鸿怯生生地叫卖“卖报——哪位看报?”转悠了大半天,手里的报纸一份都没卖出去,眼看着旁边卖报纸的雪片一样往外卖,小哥俩急了,凑过去跟人家讨教:“您怎么卖那么快啊?”都是穷兄弟,人家也热心指教:“你们得会吆喝啊!

声音这么小,还这么短,人家能乐意买吗?吆喝就得又长又好听才行!

”好,小哥俩憋足了吃奶的劲,放开嗓子叫卖起来。小臧鸿凭着多年耳濡目染的底子,加上天生一副好嗓子,很快就吆喝得有模有样起来,说起来神了,嗓子一亮开,他们的生意立马好起来,当天就卖出去180份报纸,扣除给报馆的钱,他给家里买了4公斤棒子面。

父母非常高兴,说:“那就别上学了,反正咱们也供不起,不如就去卖报吧。”半个月后,家里那口从来不满的面缸居然满了,全家人能够吃饱窝头了。

调分南北,腔有高低,叫卖也有大学问老北京是个特别讲究生活情趣的城市,叫卖也有许多的讲究和规矩,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都有不同的时鲜东西卖;而同样是卖东西,北京人不仅要挑你的货好不好,还要听你的叫卖声好不好听,讲不讲规矩。

比如同样的东西,在大宅门前叫卖要拖长声,既让宅门里的太太小姐能听见,又要透出优雅,不能野腔野调招人烦;而到了闹市,就要音短、甜脆、响亮,让人听起来干净利落,一听就想买。

从9岁到17岁,臧鸿先后卖过报纸、臭豆腐、海棠果、酸梅汤、小金鱼、柿子等七八十种东西。同样是卖东西,臧鸿的货就卖得格外快——他能一口气吆喝30多样菜名,挠得你心里痒痒的,不由得想掏钱买他的东西。

走进演艺圈,叫卖升华成艺术1952年,爱说爱唱的臧鸿被调进了铁路文工团,成为一名相声、评弹、双簧、戏剧兼修的专业艺人。1981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鲁迅的同名小说《伤逝》,导演水华特别希望在剧中能穿插几句地道的老北京叫卖声,在相声大师侯宝林的推荐下,臧鸿为《伤逝》录制了70多种叫卖声,并扮演了其中卖酸梅汤的小贩。

从此,臧鸿的叫卖成为导演们拍摄老北京电影的必备素材之一,20多年来,他已经先后为《城南旧事》、《知音》、《四世同堂》、《谭嗣同》、《开国大典》、《霸王别姬》等130多部电影、电视剧配了叫卖声。

1993年,臧鸿在北京老舍茶馆演出,老舍夫人胡清提出要听他叫卖柿子的声音,而且要听出卖京北高庄柿子和京东平谷大盖柿子的不同叫卖声,臧鸿清清嗓子,两种叫卖各来三遍,直听得胡清先生站起来鼓掌,连说“绝了,完全是那个味儿,我好像又回到了做姑娘的时候”!

说罢,当场题写了“京城叫卖大王”一幅字赠给臧鸿。如今,臧鸿老人已经年过古稀,但是,他依然为叫卖文化的传承在忙碌着,近日,他又做客淄博知名电视栏目《小语访谈》,从他带来的大徒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婚庆文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汤永青、徒孙郭雪松和在淄博新收的徒孙辛宏凯身上,我们能感受到老北京叫卖传承的脉络。

该访谈节目将于本周五晚18:50在科教频道《小语访谈》中播出,希望“老北京叫卖”和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好好传承下去。(晚报记者谭晓娟 通讯员闫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