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达集团刘沧龙 刘沧龙四川宏达集团董事长

2017-06-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虽然刘沧龙和他的团队都不懂电解锌技术,但这并没有使他们退却."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跨行业有巨大的风险,但是这一步必须要迈出去."他自己带头钻研

虽然刘沧龙和他的团队都不懂电解锌技术,但这并没有使他们退却。“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跨行业有巨大的风险,但是这一步必须要迈出去。”他自己带头钻研技术,同时设法引进这方面的人才。

整整研究了一年,刘沧龙和他的团队研究出了“冶化结合”的技术,即用电解锌冶炼过程中的原料硫化锌精矿所产生的废气来制硫酸,不仅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降低了成本,而且还解决了传统硫铁矿制酸工艺中的环保问题。“其实我们搞的就是循环经济,只不过当时没有这种提法罢了。”刘沧龙说。

这种先进的工艺技术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力。直到现在,这种工艺都没有过时,宏达公司还在采用。

“有了电解锌,‘冶化结合’也成功了,我有优势了,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不,还是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危机感在推动着我,促使我一定要把这个加工型企业变成资源型企业。”刘沧龙说。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宏达集团具备了年产20万吨磷复肥和2.7万吨电解锌生产能力。随着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产能不断扩大,对原料保障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初期,随着一般加工业的迅速兴起,原料保障成为了制约企业做大做强的瓶颈。

然而在当时,投资矿山也有诸多风险。在多数股东拿不定主意、甚至反对的情况下,刘沧龙大胆做出了“走出什邡,寻找资源,有效整合,开创未来”的重大决策。经过长达8年的调查研究和商业谈判,宏达集团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契机,于2003年力挫群雄,注入5.

8亿元现金,成功控股了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潜在经济价值巨大的云南兰坪铅锌矿。有了充足的资源保障,宏达集团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就使电解锌年生产能力由2.7万吨提高到22万吨,列全国同行业第三位。

有了整合兰坪铅锌资源的成功经验,宏达集团迅速在全国实施资源整合战略:2004年参与四川甘洛铅锌资源整合;2005年完成了云南怒江跑马坪铅锌资源整合;2006年进入内蒙、西藏和贵州进行多金属和非金属资源整合,其中对西藏的铅、锌、铜、钼资源整合已初步完成。

今年,宏达集团又联合全国近10家民企走进非洲,在坦桑尼亚成立了中非国际矿产资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美元,将对整个非洲丰富的多金属资源、非金属资源及油气资源进行有计划分步骤的整合。由于成功实施了资源整合战略,宏达集团的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得到了快速大幅提升,引起了国内外业界和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

诚信的价值观

2006年1月,香港凤凰卫视推出了全新节目《诚信为本》,第一期就选定了宏达集团。面对聚光灯,当记者问及宏达成功的秘诀时,刘沧龙不假思索地用了四个字:诚信、团结。

早在创业之初,刘沧龙就倡导“先做人,后做事”,万事德为首的行为准则。

那时候,乡镇企业遍地开花,“村村点火,乡乡冒烟”。很多企业经营不善迅速垮掉,借来的钱自然就还不上了。也有不少人耍滑头,转移资产,注销公司,再重新成立一个新公司,以前的贷款也就赖掉了。

“这种事情是非常考验人的。”刘沧龙说。当时他身边的人也跟他提出:“别人借钱都不还,我们为什么要还?”刘沧龙不为所动,他说:“我想的是,从古到今,借钱还钱,天经地义。借钱还钱,你才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今天你赖掉了一千万、两千万,但是明天你需要资金,可以赚更多钱的时候,你可能就借不到钱了,就失去了赚钱的机会。”

刘沧龙自豪地告诉记者:从1979年建厂以来,他没有拖欠过金融机构一分利息,更没有逾期还款的记录,这在同时期的企业中是极其罕见的。宏达也因此得到了金融机构的赞许,被四川省银行协会授予四川省银企合作诚实守信单位、最佳诚信客户AAA级信用企业。

“我们现在中小企业融资都是信用贷款,其他企业就做不到,必须抵押。所以,我们的诚信经过20多年的积淀,到今天企业也尝到了甜头。”刘沧龙欣慰地说。

宏达集团始终把诚信作为企业立身之本,把守法经营、合规经商、依法纳税作为企业的生命线,在企业培养形成了对顾客负责的精神,做到了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28年来,企业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违纪违规经营的不良记录,无影响社会治安和稳定的突发事件发生。刘沧龙告诉记者:凡与他的公司有过合作的企业,不论大小,没有一家受到过损害。换句话说,刘沧龙和他的公司没有做过一件对不起合作者的事情,这是何等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