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戎生 半世生涯戎马间

2017-05-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当年纷飞战火下,运送物资的战士曾挑着一个扁担挑子,一头是电台,一头坐着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子,那便是在抗日烽火中降生的年幼的粟戎生.在扬州的外公很欣赏女婿的军事才能,故给外孙起名为"戎生",粟裕对这个名字非常喜欢.当时,无暇照顾妻儿的粟裕正率领新四军第一师进行艰苦的反扫荡和反清乡斗争.婴孩时的戎生已经开始跟随部队过上风雨飘扬的行军生活,有马和骡时就被随意安置在鞍子上.就这样,一直跟随部队南下解放上海直到全军胜利.粟戎生在人生道路上的最初经历,已经预示了他日后的金戈铁马的军人生涯.scre

当年纷飞战火下,运送物资的战士曾挑着一个扁担挑子,一头是电台,一头坐着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子,那便是在抗日烽火中降生的年幼的粟戎生。在扬州的外公很欣赏女婿的军事才能,故给外孙起名为“戎生”,粟裕对这个名字非常喜欢。

当时,无暇照顾妻儿的粟裕正率领新四军第一师进行艰苦的反扫荡和反清乡斗争。婴孩时的戎生已经开始跟随部队过上风雨飘扬的行军生活,有马和骡时就被随意安置在鞍子上。就这样,一直跟随部队南下解放上海直到全军胜利。粟戎生在人生道路上的最初经历,已经预示了他日后的金戈铁马的军人生涯。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alt="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

左图:粟裕大将(中)和儿子们在一起

中图:粟裕大将视察哈军工

右图:粟裕大将(左)与陈赓大将(右)于1955年国庆大典上

将门虎子

回忆起那个身经百战,战功显赫的大将父亲粟裕,粟戎生摇摇头说自己的军人生涯比起父亲来根本不值得一提,但父亲对他从小的严格教育至今依然记忆犹新:长辈们告诉他,粟戎生才两岁多大的时候,严父粟裕就开始训练儿子游泳,年幼的粟戎生在水边摇摇摆摆自然是不敢下水,有着军人雷厉风行作风的父亲让他抱着一根竹竿,然后果断地扔进水里,逼着他学游泳,因为粟裕说不许自己的儿子是兔子胆。

严厉的父亲还在他孩提时就制定了严格规定:吃饭绝不可挑食,而且速度要快;夜行军切不可啼哭,饥寒时切不可抱怨叫喊,否则会遭到父亲的厉声呵斥。

儿时就有随军经历的粟戎生又在这样几近严酷的锻炼下成长,自小就铸就了坚韧不怕磨难的性格和顽强的意志力。粟戎生感慨道:“父亲在十几岁时亲眼见到旧军队如何欺压百姓,上学的时候还同旧军队发生过冲突。

父亲很痛恨反动统治的黑暗,痛恨旧军队,他当时立志要带出一支为百姓做事的军队,于是开始苦练本领,学骑马把右手小拇指摔断过。所以我长大之后很理解父亲当时为什么这样严格要求我,他希望我也能从小立下志向投身解放事业。 ”

粟戎生回忆说,从他幼年开始,到他当学员、排长、连长、团长、师长,军长……在不同时期他都铭记着父亲都对他的严格要求。从哈军工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抗美援越的云南一线,从战士到排长一干就是五年。上千次的战斗警报,频繁地移防,绝大多数时间他都睡在帐篷里,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家里依然摆放着军用帐篷的原因。

艰苦的军旅岁月把粟戎生磨炼成一名坚毅性格的军人。他当了连长之后,父亲又教他如何去带兵作战,包括如何研究地形地图这些事情父亲都会一招一式地指点他,把自己在长年战争生涯中的宝贵作战经验传授给儿子。

父子之间的谈话也总是离不开军事话题,常常在闲聊中,父亲毫无预兆的“出题考试”会随时冷不丁地冒出来,检验儿子的军事能力是否过硬,比如:

“要是你带的部队被敌人包围了,这时候应该首先考虑哪些问题?”

“摩托化部队在公路的行军途中要是被敌人空袭,汽车的爆炸引起公路堵死,影响了部队机动你该怎么办?”

粟戎生对父亲这种苦心的见缝插针式教育非常感激,他说:“尤其是我在部队中担任着重要职务的时候,更加深深体会到爸爸那时对我的培养有多么的重要,很多难题因为平时的知识积累都变得没那么复杂了。”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alt="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

左图、中图:粟戎生在训练场

右图:粟戎生检阅部队

枪不离手的粟氏家族

五岁时,粟戎生得到的人生第一件来自父亲的礼物便是一把小手枪,粟裕对儿子说:“好好学,长大后就当兵。”粟戎生强调:“那可不是什么小孩子玩的玩具手枪,是从地主家缴来的真兵器,只不过射程很近。”兴奋地拿着小手枪四处比划的粟戎生果真从那时起就没再脱离过对枪支弹药的迷恋。

退休前的粟戎生据说在军中爱枪那是出了名的,枪法也是奇准。在他当第24集团军军长时,只要下部队,有一个不变的科目必定是跟师长、团长和旅长们比试枪法。

粟戎生说:“和这些带兵的人比试,并不是为了比出枪法的高低输赢,而是要让他们知道差距的存在。因为我的枪法非常准,能比过我的人极少。他们如果总比不过我就永远不会忘记练习。想想看,要是师旅团长们都出现在训练场上苦练,那还能不带动部队的训练士气吗?我给不少部队都上过射击课,讲完了就立即比试枪法。随便他们选什么人,一般都打不过我。”说到最钟爱的兴趣时,粟戎生总是神态愉悦,忍不住地微笑。

“您身为和平年代的军人,还要总是练枪法吗?”

“当然得练!从工作来讲是为了带动部队;从个人来说,经常到靶场打打枪能时刻提醒自己的军人职责。尽管现代是和平年代,身为军人还是要时刻都能做好准备去前线打仗,不能够放松警惕。”

除了精准的枪法之外,陆军部队的地面武器他差不多都玩得通转熟练。他说:“爸爸为什么在我五岁就送我小手枪,他是要教我爱枪,要我热爱军人生涯,培养军人的气质。”

粟戎生回忆说:“我这么爱枪,受父亲的影响太深了。战争岁月里爸爸枪不离身,成了高级指挥员之后他腰里也总别着一把左轮手枪。全国解放以后他仍然保持着对枪的爱好。在战斗中缴获的枪、军工厂制造的枪、外国代表团赠送的枪他都保留了好些支。

我上学时周末回到家,爸爸一有空就带我们去实弹射击。他还常常同我们比赛。有一回,他嫌靶太大,把一根树枝插在地上,上面顶着半个乒乓球让我和弟弟打。我弟弟是区射击代表队的队员,但几十米外打这么小的东西还是第一次,结果弟弟和我都没打中。

爸爸笑了笑,接过枪压上子弹迅速瞄准,第一枪就击中目标,我们当时都看呆了。爸爸对枪有种特殊的感情,各种类型的枪他都打过,而且很熟悉性能。爸爸对枪非常爱惜,有一次我擦他的一支狙击步枪时把瞄准镜给取下来了,他把我狠狠批评了一顿。后来耐心跟我讲了这对对射击精度的影响。

“爸爸对我们国家自己设计制造的枪感情尤其特殊。有一次我说:‘美国的卡宾枪又轻又灵活,比咱们的枪好多了。’他沉下脸教训我:‘你就知道崇洋!告诉你,咱们自己也有好枪——半自动步枪!我们最终总要立足于用自己的武器去消灭敌人。

’现在回想起来,他这句话包含了很深很复杂的含义,我当时并没能理解。1960年部队送给他一支五六式半自动步枪,爸爸当时特别高兴。他左手残废,就请修理工安了一个握把,这样他就能进行各种姿式的射击了。这支枪也成了他的一件宝贝。 ”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alt="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

粟戎生在雪地野战训练中

文革时,根据中央的规定,私人手中的武器一律上缴。粟戎生回忆道:“爸爸让我把枪精心地擦拭干净,并对接收的同志再三叮嘱要保管好,运动结束了他可还要的。当时我进部队5年了,所以理解也很同情爸爸:一个老军人在战争年代同枪结下的感情就象对孩子一样难以割舍。

但当时我只想对了一半。爸爸喜欢保存四样东西:枪、地图、指北针、望远镜。一个又旧又破的的指北针他也能当宝贝收着。四样东西里,他最喜爱的又数枪和地图。有一次,部队印制了一种的确良的华北地区交通图,精制耐用,我多领了一张给他,他特别高兴,看了又看,很珍惜地收进了他的书柜里。

他办公室和住房内,最主要的装饰品就是地图。世界上哪里发生了动荡他就挂哪里的地图。爸爸这种爱枪的情愫,不只是对过去战斗生活的感情寄托,还是时刻注意着战争风云,为国家的安危而枕戈待发的优良军人传统。爸爸的言传身教让我学到很多,对我的军事生涯有极大的熏陶作用。”

粟戎生担任军区副司令以后,主要负责部队的训练和装备工作。在训练方面,这些年里他组织了几十个师旅的实兵实装实弹对抗演习,和部队一起千里行军、风餐露宿、摸爬滚打,使部队的训练水平和野战化能力居全军前列;在装备方面,领导和参与了多项装备改造工作,使现役老装备的信息化水平有了扎实的进步。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alt="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

粟戎生在猫耳洞里

将军的“野战之家”

参观中将的书房和卧室时,你会有误入军事博物馆兵器展示厅的感觉。举目之下,尽是军用水壶、望远镜、武装带等野战军装备。走进客厅,四面白墙之外家具陈设都极其简单。但在那简单的蓝布沙发后面,有着让这个简朴客厅最惹人赞叹的整整一面墙,粟戎生那面墙上精心设计了一个以军徽为背景的隔断,上面密密麻麻摆满了枪械弹壳、飞机坦克和火箭导弹等各式各样的军事模型。

此外还有粟戎生将军不同军衔时在部队里的照片,有他年轻时拿着望远镜光着脊梁在猫儿洞里的照片,有当连长时骑着高大战马的英姿,还有穿着迷彩野战衣指挥部队的训练照。

最让人难忘的是在客厅靠窗的一角竟还搭着一顶军用帐篷,里面铺着整整齐齐的标准军用卧具,帐篷前还码着一双野战军的专用胶鞋。粟戎生笑着说:“这是我在家里的地铺,时不时就睡上几次,像回到了部队里的军旅生活,睡得比软床上更舒服!”

客厅里挂着一张画,画中有森林和小溪,一片自然风景。但粟戎生冲着画中央伸手一拉,竟出现一组活动式柜子,柜子向两边移开,里面是他的军事书籍收藏。将军颇有几分得意地说:“这个书柜也是我自己设计的,既节省空间,隐蔽性又强。”

尽管房子的主人在退休后总是一身普通便装,却依然无法掩盖他身上强烈的军人气质,房子里的陈设和物件仿佛形成了一个磁场,浓烈的军旅气氛让人觉得在这里除了军事话题之外,别无可谈。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alt="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

将军的“修理铺子”

如今已退休一年多的中将告诉记者,他时常翻看地理旅游类的书,趁现在身体还行,想好好地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闲暇时就打打枪,或者游泳锻炼身体。学工出身的人总喜欢动手摆弄东西,中将笑着说:“那时雷达、导弹出了故障我就常常自己修。现在家里什么东西坏了,拿到街上修不好,拿回来我再修,全能修好。一出门逛街总是要淘些稀奇古怪的工具回来过瘾。我妹妹让我干脆开个修理铺,说我总能把死马当活马医。这建议很好,值得考虑。”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alt="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

粟戎生军事简历

粟戎生,粟裕大将之子,1942年生于江苏扬州,原籍湖南会同,侗族。196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后任战士、班长、技师、排长,1969年后任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团长。

1983年任步兵第200师师长、第67集团军参谋长。1990年后任总参谋部军务部副部长、第24集团军军长。1998年8月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99年获得中将军衔。2006年1月,63岁的粟戎生从部队退休。

在粟戎生的军事生涯中,从南陲到北疆,每当他踏上新的征途时,父亲粟裕大将所写的那首深沉激昂的《老兵乐》总是能响在耳边:

“半世生涯戎马间,征骑倥偬未下鞍。爆炸轰鸣如击鼓,枪弹呼啸若琴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