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景古筝 陈其钢郭文景作品奏响杭州 爱乐团长称古典音乐已成时尚
新蓝网2月26日讯 杭州的宋先生走到作曲家陈其钢面前,激动的对陈其钢说:“陈先生,我第一次听你的《蝶恋花》,太震撼了,我完全被感染了,谢谢陈先生。”陈其钢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微微一笑。这是昨天晚上发生在杭州爱乐乐团的一场主题为“中国风”的交响音乐会结束后的场景。
这场音乐会演出的曲目便是两位中国当代作曲家郭文景和陈其钢的作品,两人一个豪放一个婉约,尽管曲风有些怪异,仍然深受现场观众的喜爱,在演出结束后,记者看见,有不少观众都来到两位作曲家面前,找两位作曲家签名留念。
当然,这并非是杭州爱乐乐团第一次演奏中国作曲家的作品。据杭州爱乐乐团团长邓京山介绍,像这样的音乐会,杭州爱乐之前就演了十几场,从梁祝、瑶族舞曲、乔家大院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再到谭盾、叶小刚等学院派先锋作曲家,再到周天这样的80后新锐,虽然风格各异,但都效果明显。
邓京山认为,之所以这些中国作曲家的作品能受到杭州观众的喜爱,是因为作品中反映家乡文化的地域元素,当然由于作曲家站在更高的角度,因此他们的作品就更有生命力。
据了解,就在去年年底,当代作曲家叶小刚应邀为杭州西湖写作的大型声乐交响乐《七阙西湖》由杭州爱乐乐团完成首演,也同样引起了轰动。尽管对于这部作品赞美声一片,但是还有观众认为,《七阙西湖》这样的学院派作品写得虽好,但没有歌唱性,并不能体现西湖的美。
而在2009年,浙江交响乐团举行的一场作曲家王西麟的专场音乐会却让现场观众一片哗然,甚至有偏激的观众认为,这种鬼哭狼嚎的“锅碗瓢盆交响曲”根本就不适合给人听。当然,关于这样的讨论一直在继续,不止一次出现在了谭盾、郭文景、秦文琛等一批擅长使用现代作曲技法的中国当代作曲家的身上。
然而,音乐界都普遍认为,传统的手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作曲的需求了,不能再表现当今社会更复杂更深刻的情感,谭盾、叶小刚、郭文景、陈其钢这批作曲家的创作风格恰恰又是大多数学院派新锐作曲家以及各大音乐学院作曲专业学生的发展的趋势。
他们的风格尽管各有差异,但对于旋律写作却普遍不太重视,这也让绝大多数国内听众对他们的音乐产生了成见,甚至对立的情绪。实际上关于这种对立的情绪不仅仅只出现在国内,即便在国外,勋伯格、贝格之类20世纪初期的先锋派作曲家的曲风现在仍没有被听众接受。
这种对立情绪的产生,又不得不引起了更多的思考,音乐创作究竟是应该继续往学院派的道路上行进还是应该回归到更原始更通俗旋律优美的传统音乐道路?
作曲家郭文景认为,观众不适应往往是因为无法理解,但是要理解这些作品,也就必须扩大自己的听觉经验。郭文景认为,作曲家创作一部新作品,乐队演奏这部作品,就是给听众创造扩大听觉经验的机会,听众只有更加宽容的带着好奇心去聆听,而不是排斥,才能真正走进这些作品。
作曲家陈其钢近年来经历了风格的转变,从创作《蝶恋花》、《五行》等现代音乐走进了电影音乐、通俗音乐的领域,近年来他的创作了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以及电影《金陵十三钗》原声等曲目也深受广大国内听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喜爱。陈其钢认为,音乐创作最重要的使命还是服务听众,听众的层次不同,作曲家面临的挑战也不同。陈其钢认为,如果观众有着与作品相似的文化环境,他们一定会产生共鸣的。
杭州爱乐乐团邓京山告诉记者,无论是学院派的作品还是通俗的作品,都不是对立的,大家听音乐是为了从不同风格的音乐中寻求感动,杭州爱乐乐团近几年也致力于为杭州的听众们创造一个百花齐放的环境。
邓京山认为,比起前两年,杭州的音乐氛围有了明显的提升,目前古典音乐也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人来听音乐会并且讨论这些作品本身就是一件好事。相对于西方古典音乐,东方的音乐给听众有着更多的亲切感,据邓京山透露,接下来他们还将邀请更多不同风格的作曲家为杭州作曲,相信一定会满足更多的听众。(记者 杨云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