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华故事 讲述家乡故事 晋江安海许著华:用乡土文化作伴手礼

2017-09-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他无师自通,用拓印把安海古城搬到纸上;他走街串巷,创作手绘地图引人入胜;他再造"石将军",用文创传播乡土文化许著华:用乡土文化作伴手礼"安平桥上的阵头"明信片体现安海文化. 地心引力 供图新版晋江手绘地图(局部)东南网1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芳 通讯员 林锦鑫)元旦假期,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迎来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在晋江伴手礼旗舰店,不少游客在一款名为"安海有礼"的伴手礼盒前驻足.打开来看,礼盒包含一对"不肯去石将军"摆件.

他无师自通,用拓印把安海古城搬到纸上;他走街串巷,创作手绘地图引人入胜;他再造“石将军”,用文创传播乡土文化

许著华:用乡土文化作伴手礼

“安平桥上的阵头”明信片体现安海文化。 地心引力 供图

新版晋江手绘地图(局部)

东南网1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芳 通讯员 林锦鑫)元旦假期,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迎来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在晋江伴手礼旗舰店,不少游客在一款名为“安海有礼”的伴手礼盒前驻足。打开来看,礼盒包含一对“不肯去石将军”摆件、“安平桥上的阵头”明信片,以及《守艺安平》和《安海故事》读本。

许著华,既是这份伴手礼的主策划,也是其中《守艺安平》的作者。多年来,这位85后安海青年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讲述家乡的故事。

拓印安海古镇

2006年,许著华从安海到闽江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就读。他说:“福州与安海截然不同,让我发现,原来自己对安海的感情那么深。”于是,他开始用照片、速写、版画等多种多样的方法记录家乡,并配以文字描述,发表在BBS贴吧上。

安海保留了许多古代碑刻。许著华尝试用摄影的形式,记录这些珍贵的古迹。但对碑刻资料保存来说,照片并不是最理想的。这时,他在BBS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李作港和姜玉荣,三人开始研究通过拓印把碑刻留在纸上。

有了想法,却不懂技术,便带着墨水和纸张去试。一开始并没有正规的拓包,而是直接用宣纸捏成纸团,稀里糊涂地有了第一张拓印作品。“现在看来,那幅作品惨不忍睹,但对我们三个人来说,十分珍贵。”许著华说。

在接下来的两年多,三个“拓友”一面拓印碑刻,一面技术攻关。有时拓印面积较大,无法用水直接将纸张固定在碑面上,就需要熬制白芨充当黏合剂。“黏度很重要。太稀无法黏住;太稠黏性过强,拓片与碑文不好脱离。这需要经验的累积。”许著华说。

2008年8月,安海石井书院重修时发现一块明代碑刻,风化情况极其严重,如果不及时把碑刻记录下来,在重修的过程中再受到损坏,将是很大的遗憾。于是,许著华和姜玉荣两人急忙进行拓印。谁料白芨的稠稀度没有把握好,黏度过高,两人从下午工作到次日凌晨三四点,纸张怎么都揭不下来。他们只好放弃,第二天重新清理后,再进行拓印。

“通过拓片核对碑文上的文字,发现与地方志书上的记载有出入,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也是我们想以拓印的形式来记录的重要原因。”许著华说。

明代的安海古镇疆界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两年多时间,他们拓印了其中200多方碑刻,过程十分辛苦。但许著华坦言:“想到这样做可以更好地保护传统文化,觉得一切都值了。”

2011年,他挑选了150多幅碑刻拓片,整理成《安平碑拓录》。这是目前安海古镇碑刻最为完整的记录。

对许著华而言,拓印是今日事业的根基。“这些古老的文化,是我取之不竭的创新之源。”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