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律铭卢浮宫】贝律铭卢浮宫的改造

2018-03-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卢浮宫是法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地标,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殊不知,20多年前卢浮宫不是现在这番模样,它破败失修,缺乏维护,遭到忽视,经历过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才得以重生,闻名世界.<新卢浮宫之战--卢浮宫浴火重生记>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作者雅克·朗格为法国前文化部长.本书记录了卢浮宫始于1981年,长达20年的改造历程,披露了不少不为人知的细节."金字塔"是卢浮宫改造的标志性工程,其设计者是美籍华人设计师贝聿铭.近日,记者采访了本书的译者.北京大学法语系

卢浮宫是法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地标,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殊不知,20多年前卢浮宫不是现在这番模样,它破败失修,缺乏维护,遭到忽视,经历过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才得以重生,闻名世界。

《新卢浮宫之战——卢浮宫浴火重生记》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作者雅克·朗格为法国前文化部长。本书记录了卢浮宫始于1981年,长达20年的改造历程,披露了不少不为人知的细节。

“金字塔”是卢浮宫改造的标志性工程,其设计者是美籍华人设计师贝聿铭。近日,记者采访了本书的译者、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董强,他说,本书揭示了不少以前不为人所知的新内容。

“把建筑专家们吓着了”

1984年1月24日,《法兰西晚报》发表了贝聿铭设计的金字塔模型照片,首次将这一设计公布于众。从此,舆论战火被点燃。

《自由巴黎人》以《令人惊讶的中国金字塔》为题,发表文章,称“金字塔”“奇形怪状”,把建筑专家们“着实吓着了”。艺术批评家安德烈·费尔米热尔撰文《死人之屋》,直指贝聿铭设计愚蠢,将卢浮宫变成死人之屋……

1985年初,“金字塔”正式开工后,第二轮“战斗”开始了。反对派成立反新卢浮宫委员会,指责“金字塔”构成了“对文物古迹的重度破坏”。当年2月,建筑师公会联盟主席德拉波特致信总统,表示将新卢浮宫的设计交给外国人,一个美籍华人,令人愤怒。

作为赞成派,雅克·朗格对“金字塔”作出正面评价:“金字塔既简约又高雅。它正如贝聿铭自己所说,属于一切时代的艺术,属于全世界的艺术。”

与此同时,面对指责声,贝聿铭坚决捍卫自己的设计理念,认为自己的解决办法是好的。“我来自中国,一个具有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国家。它有令人自豪的过去,但那是过去。法国人非常眷恋过去。”

“模拟”赢得一片叫好

5月1日,应希拉克要求,一个真实大小的“模拟金字塔”出现在卢浮宫广场,供全社会考察。对此,贝聿铭心存顾虑,担心模拟会产生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在随后的5天时间内,巴黎人和游客纷纷来到“模拟金字塔”前,一睹为快。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大部分参观者被吸引了,并大为叫好。希拉克表示,此时才意识到它的比例很完美。之后,反对的呼声偃旗息鼓。

在此之前,很多人以为“金字塔”是简单地放置于地面,没有任何附带结构,而且非常巨大,会超过周围建筑。“事实胜于雄辩,人们一看到模拟出来的样子,马上意识到玻璃金字塔与老卢浮宫的比例关系非常和谐”,董强表示,将公共设计以模拟实景方式呈现,对于向普通大众征求意见非常有效,值得文化建设者借鉴。

  最大的挑战是玻璃

对于“金字塔”而言,最大的挑战来自于主材——玻璃。贝聿铭的要求是玻璃必须是安全系数极高的、完全平面的、完全透明的,以便从金字塔的内部看外面的卢浮宫时,没有任何变形,包括因为玻璃颜色而造成的改变。

几乎所有的专家都知道,完全透明、无色的玻璃是不存在的。贝聿铭也知道这一点,但他不愿意放弃这一想法。

几天之后,贝聿铭手上拿了一块玻璃,向合作伙伴展示。它是完全透明的,由德国人制造的,用于喷气式飞机。但这种玻璃只能用于面积很小的地方,否则不耐用。贝聿铭请制作企业进行研究,最终促使工程师研制成一种几乎完全透明的玻璃,并且可以在大面积上很牢固。

对于这场“金字塔之战”,董强表示,从文化研究角度来看,贝聿铭的“金字塔”的产生意义深远。“这是一种极其大胆的创作,同时兼顾了实用、美观和象征意义,兼顾了民族意义与普世意义。”

法语翻译家、文学研究家董强:

我们对卢浮宫的了解还非常浅

听过雅克·朗格口述《新卢浮宫之战》的大致内容后,董强便产生浓厚的兴趣,“翻译这本书,可以说是为国家的决策层和读者群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产品。”董强说。

卢浮宫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欧洲景点之一。“我们对卢浮宫的了解还非常浅,属于漫画式的游览阶段”,董强指出,中国游客喜欢拥在卢浮宫著名藏品前照相,却意识不到卢浮宫的博大和丰富,更不知道它的改造过程,以及在大众娱乐和文化品位之间找到平衡点的过程,还有法国人对文物拯救和保护所表现出的观念等等。

“比如说,卢浮宫学校是培养文博管理高级人才的,就开设在卢浮宫里;科学与艺术紧密相连,许多先进的仪器,就在卢浮宫地下,可以帮助人们进行辨伪、修复等工作。”“今天的卢浮宫完全是一番新面目、新气象,这个建筑完全活了起来。你能感觉到,它今天能够成为这个样子,是有许多人在后面努力,是有故事的。”董强说。

当下,我们应如何审视这个伟大的博物馆?董强说:“卢浮宫是一个小宇宙,是世界文明的浓缩,是我们可以长久徜徉的地方,这里面不仅仅可以令人产生‘达·芬奇密码’的灵感,还有许多其他值得我们去解开的谜。它让我们更加珍惜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意识到世界的多样化。”

=============

?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同济大学名誉教 授 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 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 1917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 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1935年赴美国哈 弗大学建筑系学习师从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 后来他留美学习建筑学,以超人的智慧多次 完成复杂的设计任务

,并在纽约开设了自己 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又成立了“贝聿铭设计 公司”,专门承担工程的设计任务。贝聿铭 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 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 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 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

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

? 贝聿铭主导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著如美国国家大气 研究中心,伊弗森美术馆、狄莫伊艺术中心雕塑馆等。这 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 于建筑。到贝聿铭晚期作品内庭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之 一,在手法上更着重再自然光的的投入,使内庭成为光庭, 如香山饭店的常春厅纽约阿孟科IBM公司的入口大厅,香 港中国银行的中庭,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与比华利山 庄创意艺人经济中心等。

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 万端,“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聿铭的名言。

伊弗森美术馆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

著名作品

? 肯尼迪图书馆是一座倚 海矗立,黑白分明的现 代化建筑。是一套几何 图形的组合,一个圆台 形体,一个似长方形, 似三角形的竖体,一个 横长条体。建筑主体上 有一块大面积突出的黑 色玻璃幕墙,镶嵌在全 白建筑正面上,整座建 筑造型独特简洁,反差 分明。

?肯尼迪图书馆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

「东馆」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它东望国会大厦,西望白宫。而 它所占有的地形却是使建筑师们 倍伤脑筋的不规则四边形。为了 使这座建筑物能够同周围环境构 成高度谐调的景色,贝聿铭精心 构思,创造性地把不同高度,不 同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 柱交错相连,给人以变幻莫测的 感觉。

阳光透过蜘蛛网似的天窗, 从不同的角度射入,自成一幅美 丽的图画。这座费时十年,耗资 近亿美元建成的“东馆”,被誉 为“现代艺术与建筑充满创意的 结合”。

中银大厦

?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由贝聿铭建筑师事务 所设计,1990年完工。总建筑面积12.9万 平方米,地上70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 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时是香港最高 的建筑物,亦是美国地区以外最高的摩天 大厦。

结构采用4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 室内无一根柱子。仔细观察中银大厦,会 发现许多贝氏作品惯用的设计,以平面为 例,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 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 高升,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 变化多端。

澳门科学馆

中国馆

?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办公楼, 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西北区, 占地面积约10796平方米, 建筑面积39900平方米。北 临梵奈斯大街,西临国际街, 南侧是国际路和中央公园。 ? 新办公楼外墙采用的是色泽 淡雅、质地细腻的法国石灰 石,与华盛顿地区众多的石 灰石联邦建筑相协调。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 贝聿铭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高二十一米,底宽三十米,耸立在庭

院中央。它的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

积约有二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二百吨,其中玻璃净重一百零五吨, 金属支架仅有九十五吨。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

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

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 在这座大型玻璃金字塔的南北东三面还有三座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 作点缀,与七个三角形喷水池汇成平面与立体几何图形的奇特美景。 人们不但不再指责他,而且称“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卢浮宫

?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 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是法国文艺复 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 。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 塞纳河北岸(右岸),始建于1204年,历经800多年扩建、 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

卢浮宫占地面积(含草坪)约为45 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它的整体 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 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 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同时,卢浮宫也是法国历 史上最悠久的王宫。

?卢浮宫共分希腊罗马艺术 馆、埃及艺术馆、东方艺术 馆、绘画馆、雕刻馆和装饰 艺术馆6个部分

有大量希腊、罗马、埃及及东方的古董,还有法国、意大利的远古 遗物,陈列面积5.5万平方米。其中最著名的是镇宫三宝,《维纳斯》 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

变迁

? 卢浮宫始建于1204年,最初作为法国王室居住的城堡,主要用于存放 王室的档案和珍宝。16世纪中叶弗朗西斯一世重建卢浮宫,并购入了 包括《蒙娜丽莎》在内的许多珍品。从此法国历代国王开始按自己的 喜好和审美不断地改造这个宫殿,到拿破仑三世时,卢浮宫整个宏伟 建筑群才告以完成。

法国人不断地从欧洲乃至世界各地搜寻稀世珍宝, 充实着卢浮宫的馆藏。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 成为一个博物馆。

如今博物馆收藏的艺术品已达40万件,其中包括雕 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 1981年,法国政府这座精美的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从此卢浮宫 成了专业博物馆。其艺术藏品种类之丰富,档次之高堪称世界一流。 这既是卢浮宫的曲折发展史,也是法国变迁史的折射。

建筑结构

? 卢浮宫博物馆闻名天下,不仅仅在 于她的展品之丰富、之珍贵,更在 于博物馆本身便是一座杰出的艺术 建筑。卢浮宫东立面是欧洲古典主 义时期建筑的代表作品。据统计, 卢浮宫博物馆包括庭院在内占地19 公顷,自东向西横卧在塞纳河的右 岸,两侧的长度均为690米,整个 建筑壮丽雄伟。

用来展示珍品的数 百个宽敞的大厅富丽堂皇,大厅的 四壁及顶部都有精美的壁画及精细 的浮雕,处处都是呕心沥血的艺术 结晶,让人叹为观止。

? 在卢浮宫几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最初一直是比较分散的建筑群, 并没有像今天这样形成一个整体。 ? 这种情况到1981年后得到了改变,1981年9月,弗朗索瓦·密特朗在 当选为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后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许诺:“让卢浮 宫恢复原来的用途”这指的是让财政部搬出“黎塞留侧翼”。

“黎塞 留侧翼”建于1852~1857年间,长195米,宽80米,是卢浮宫的一个组 成部分,自1871年以来一直由财政部占据。

1989年7月当时的财政部 长爱德华·巴拉迪尔在再三请求下方才离开这赏心悦目的地方。“黎 塞留侧翼”的收回及开放,一下子使卢浮宫增加了2.15万平方米的展 览面积、3个庭院和165个新展厅,共展出艺术品1.2万件,其中3000 件是从存放室取出的,卢浮宫博物馆的展品由此大大增加。

卢浮宫的改造

改造原因

? 卢浮宫到了密特朗总统时代,偌大的宫殿里只有两个洗手 间可供大众使用。最糟的是,走近卢浮宫让人如坠五里迷 雾,人们在狭窄、标示不清的入口处四处流窜。卢浮宫每 年370万名游客,大多都会迷失在224间昏暗的屋子里,试 图找寻赫赫有名的3件作品:米罗的“维纳斯”、萨莫得 拉斯的“胜利女神”和透过防弹玻璃对着观众微笑的“蒙 娜丽莎”。

参观者在卢浮宫里头来回奔波,结果大都是乘 兴而来,败兴而归。密特朗出任法国总统后,发起了当代 法国前所未有的文化热潮。他一手主导巴黎城市风貌的改 观,卢浮宫改建计划就是他的大手笔。

改造过程

? 为此,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 应征者都是法国及其它国家著名建筑 师。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 界上十五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 应征的设 计方案遴选抉择。结果,有 十三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 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不 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 大波。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 八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 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但是密特朗 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 设计方案。

? 当密特朗总统以国宾的礼遇将贝聿 铭请到巴黎,为三百年前的古典主 义经典作品卢浮宫设计新的扩建时, 法国人对贝聿铭要在卢浮宫的院子 里建造一个玻璃金字塔的设想,表 现了空前的反对。在贝的回忆里, 在他投入卢浮宫扩建的13年中,有 2年的时间都花在了吵架上。

当他 于1984年1月23日把金字塔方案当 作“钻石”提交到历史古迹最高委 员会时,得到的回答是:这巨大的 破玩意只是一颗假钻石。当时90% 的巴黎人反对建造玻璃金字塔。

? 贝聿铭在1983年春天和冬天4次参观 了卢浮宫。他发现卢浮宫处于一种 “可怜”的境地。8个世纪的不同用 途和多次外貌改动使它成为一个杂 乱无章、高不可攀的建筑。其外立 面虽给人深刻印象却很少有内在的 一致性。

贝聿铭发现收藏品散布在 长约11km的阴沉的走廊和条件不佳 的小陈列室中,有的既没有照明也 没有采暖,许多地方已有一个多世 纪没经维修。卢浮宫只有一个昏暗 的咖啡馆而几乎没有衣帽间等设施。 正如已故的艺术史学家莎士泰尔所 言,卢浮宫在世界各国的大型建筑 物中“以最差的保存、最糟的管理 和最脏的建筑而声名狼藉”。

? 卢浮宫还尤其需要“公共空间”—坐椅、餐厅、咖啡馆、 休息室、商店、讲演厅以及其它令人偷快的环境。贝说同

样重要的需求是服务保障—办公室、贮藏区和修理工作室。

? “在国家美术馆整修前,服务空间与公共空间之比大约 是1:5,而它应该是1:1。但在卢浮宫,天哪,它是1:150” 现任卢浮宫馆长称他的博物馆是“一座没有后台的剧院”。

? 贝聿铭在对卢浮宫进行了参观与考察后草拟了一个5英亩的地下楼层, 包含宽大的储藏空间,运输艺术品的电车,拥有400个座位的视听室、 会议室,一间书店及旧馆内气氛良好的咖啡厅。贝聿铭的计划共增加 了8万2千平方米的展览空间,且里面光线明亮,重要的是这些全都设 在卢浮宫古老的内部结构中。

? 贝聿铭的构想是一座70尺高的金字塔,理论上每小时可以吸纳15000 名参观者。他依据吉萨的典型埃及金字塔比例来设计,旁边环绕三座 小金字塔及三座三角形喷水池。

贝聿铭试图运用这种独特的“明亮的 象征性构造”来避免抢尽卢浮宫的风头。他认为,再也没有其他扩建 实体能够优雅地跟这座被时光褪去光芒的宫殿融合在一起,可是一座 透明的金字塔可以照映出卢浮宫蜜褐色的石块,如同向这座建筑崇高 的地位致敬。

金字塔是在最小的面积里表现最大建筑面积的几何图形, 所以不会太抢眼。有意思的是,由高科技材料制成的古老形体,不仅 比卢浮宫更古老,同时也比它更新颖。

? 整个卢浮宫改扩建工程堪称经典之作,因为它提供了一种 新老建筑空间联系的典型模式。从主入口进入是拿破仑厅, 其中不锈钢的螺旋形楼梯,令人不禁想到贝聿铭所有美术 馆中具雕塑性格的楼梯,不过这次他没有再用混凝土选用 更“科技性”的建材。

看似十分单纯的不锈钢楼梯,其实 大不简单,没有支柱,全以楼梯本身的螺旋形特性来支撑, 楼梯高度接近9米,高度的考验是很大的。同时为了美观, 不锈钢板的厚度即不能过厚,不过虽然有这些困难限制, 贝聿铭依然很成功地创造了一座优雅的楼梯,达到贝聿铭 一贯的空间焦点效果。

? 人们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把古迹变成艺术大市场,而贝聿铭却希望“让人类 最杰出的作品给最多的人来欣赏”。他反对一切将玻璃金字塔与石头金字塔 的类比,因为后者为死人而建,前者则为活人而造。同时他相信一座透明金 字塔可以通过反映周围那座建筑物褐色的石头而对旧皇宫沉重的存在表示足 够的敬意。

自认因卢浮宫而读懂了法国历史观的贝聿铭并不难从埃菲尔铁塔 中读出建筑的命运:建筑完成后要人接受不难,难就难在把它建造起来。因 此他不惜在卢浮宫前建造了一个足尺模型,邀请6万巴黎人前往参观投票表示 意见。结果,奇迹发生了,大部分人转变了原先的文化习惯,同意了这个 “为活人建造”的玻璃金字塔设计。

? 贝聿铭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高21米,底宽30米,耸立在庭院中央。它的 四个侧面由673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有2000平方米。塔身总重 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

换言之,支架的负荷 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 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 在这座大型玻璃金字塔的南北东三面还有三座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作点缀, 与七个三角形喷水池汇成平面与立体几何图形的奇特美景。人们不但不再指 责他,而且称“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获得殊荣

? 1988年3月4日,法国总统大选前的两个月,密特朗在新建成的金字 塔里授予贝聿铭法国最高荣誉奖章。距金字塔正式的落成典礼还有8 个月的时候,卢浮宫改建顺利完工。自从100年前加斯塔夫?艾菲尔在 一个春日登上他的铁塔以来,再也没有一个时刻如此受到法国人的期 盼。

那天晚上,人们背靠着金字塔坐着,聆听贝聿铭的支持者布列兹 指挥法国国家交响乐团的演奏,直到骤雨打断这场音乐会。人们就着 暗淡的灯光跑到里头去避雨时,第一次看到从内部发光。

以往卢浮宫 在入夜后总是漆黑一片,而现在它的立面被600盏聚光灯照得通透,7 座电脑操控的喷泉将水柱射入巴黎的夜空,金字塔便是盘踞在空旷花 园上的透明幽灵。令法国人难堪的是曾经极力反对的金字塔成了他们 每一个人的骄傲。说贝聿铭把过去和现在的时代精神的距离缩到了最 小,称赞金字塔是卢浮宫里飞来的一颗巨大的宝石。

? 同一年,他还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茨克奖。 这个奖是一九七九年由「凯海」基金会设立的一项世界性 最佳建筑成就荣誉奖金,每年颁发一次。贝聿铭是获得此 项殊荣的第五人。这个奖是近几十年来的工作加起来评估 的。

? 现在人们愿意承认,只有进入其中才会消失的埃菲尔铁塔 和只有进入其中方可显现的玻璃金字塔,使“过去和现在 的时代精神缩到了最小距离”,前者以强制姿态改写历史 进程,而后者则隐匿地把历史拽到现代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