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峰北京物理 2017北京高考理综卷物理试题评析
2017年全国统一考试北京理综物理试卷总体难度适中,体现了物理学科本质,贴近高中物理教学实际,符合当前高中课程改革和考试评价改革的要求。
试卷体现"立德树人"价值导向,有利于引导高中物理教学,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试卷以物理核心素养为贯穿始终的考查主线,既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查,又突出了物理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
与往年试卷比,2017年北京物理试卷在难度、题型、结构等方面继续保持稳定,并且稳中求新,在试卷难度结构、素材选取、设问方式等方面适度创新。概括起来,主要特点包括:
1. 试题注重对知识深层理解的考查
试卷全面覆盖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物理核心概念,重点考查对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的深层理解。例如,第13题以水分子的热运动为背景,重点考查对分子热运动及其影响因素的而理解。第19题重点考查对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的现象、电路结构、产生原因的深层理解。第15题重点考查简谐运动的图像和规律的理解,并能从图像中提取信息,说明描述振子的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
试卷考查概念体系建构情况。例如,第24题以电动机和发电机为背景,围绕能量概念,要求学生通过计算,解释自由电荷所受的洛伦兹力在能量转化中的作用。
另外,试题还特别重点考查了在具体物理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及其守恒定律。例如,第18、23、24题等。
2. 试题借助真实情景与具体任务,突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
高考物理试题一直注重能力立意。2017年北京物理试卷借助真实物理情景和具体任务,引导学生使用科学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展现科学思维过程,突出考查物理学习和研究中的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关键能力。
重点考查学生能否根据具体情境建构并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第17题需要学生建构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圆周运动模型,并且应用模型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是否可以求出地球质量。再例如,第20题建构并应用两列无线电波的干涉模型、第23题建立并应用α衰变后粒子在磁场中圆周运动的模型、第24题的发电机和电动机模型等。
重点考查学生能否对不同情境中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得出结论或者对现象做出解释。这既是物理学本身的特征决定的,也是物理学习的要求。例如,第14题根据一束光线经过玻璃砖后分成两束单色光这一现象,推断两束光的频率关系;第19题根据断电自感和通电自感的实验现象,推断电学原件的电阻关系,电流关系等;第21题最后一问,根据实验原理,从理论上分析v2—W关系等。
重点考查学生能否在新颖、复杂的情景中从物质观念、能量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等物理学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否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例如,第23题借助放射性原子核的α衰变情景,考查学生能否利用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质能关系等知识解决问题,也是对守恒思想的集中考查,守恒思想不仅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在化学、生物等其他领域也广泛使用,具有跨学科性质,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
3. 试题体现物理学科本质特征,注重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试题突出思维与实践的联系这一物理学科本质,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和观察,从新颖的物理情境中发现物理问题,提出研究思路或解决方案,并用恰当的研究方法进行推理论证。
例如第20题,本题结合物理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给出了无线电波的干涉信号用于飞机降落导航的物理情境,此情景是学生并不熟悉,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细致的阅读,抓住"两天线同时都发出"波长为 的无线电波,发现干涉是发生于两天线分别发出的 的干涉,以及 的干涉,而不是 的干涉,从而得出结论。
又如24题,试题首先给出实际中的应用----发电机和电动机,先建立了两个简化模型----导体棒在磁场中的运动,设问首先基于能量观念,然后从微观角度探究洛伦兹力在能量转化中的作用,要求学生提出研究思路和解决方案,构建适当的物理模型,并用恰当的研究方法进行推理和论证,进而得出结论。
4. 试题紧密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突出了立德树人价值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课程的重要理念。今年高考物理试题注重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科技前沿的重要成果。
如第18题,以我国在2017年年初研制的"大连光源"——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为命题素材,考查学生在微观领域中估算电离一个分子所需要的能量,试题取材新颖、恰当,引导学生关注"大国重器"。
又如第24题,既考查发动机的原理,又考查电动机的原理,发电机和电动机司空见惯,但很可能没有深入思考它们的物理原理。试题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关注生活、联系实际。发电机与电动机,一字之差,但能量的转化形式是不一样的,这样的试题引导学生注重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关注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
5. 试卷难度适中、设问梯度与呈现方式布局合理,有利于区分学生
相比往年,今年中档试题的比例有所增加,加大了对物理现象、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深度理解的考查力度,对中学物理教学发挥了很好的导向功能。
试题在设问上梯度合理,通过搭建合适的台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能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例如第22题,第一问考察电场力的概念,非常基础;第二问考察力的平衡问题,学生基本上也都能上手;第三问进一步考察曲线运动与动能定理,学生经过思考基本上都能解决。
试题对问题情景的设置综合性较强,设问方式灵活多样,对不同层次的能力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查。例如第24题,以发电机和电动机为素材,把机理上相似的问题整合在一起进行比较和深入分析。设问的方式灵活多样,第二问中的第一小问要求学生通过定性作图来解答,直观形象,同时为下一问的顺利求解做好了铺垫;第二小问在第一小问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定量计算来分析说明,不仅考察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推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能力,也考察了物理建模等较高层次的能力等等。
同时,24题也很好地体现了类比、对比以及宏观与微观的统一等科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价值,较好地体现了试卷的育人功能。
点评专家:
张玉峰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高级教师
张 国 北京汇文中学 高级教师
丁庆红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高级教师
宋诗伟 北京20中 高级教师
张春丽 朝阳教研中心 高级教师
张 晓 北京潞河中学 高级教师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