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住建部 单霁翔:建立故宫古建筑研究性保护机制的思考
在2015年全国政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双周协商座谈会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反映了故宫古建筑修缮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受到全国政协领导的高度重视。目前,故宫博物院启动了“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作为古建筑修缮新的起点。本期学术讲坛由单霁翔委员讲述“研究性保护”这一故宫博物院古建筑修缮新的实施机制和传承方式。
精彩阅读:
故宫的每一座古建筑都堪称独一无二,对于它们的每一次修缮,都应该是研究性保护项目,而不应该作为一般的土木工程和一般的建筑工程对待,都要承担不可回避的历史责任,努力成为古建筑保护修缮的典范。
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前故宫古建筑保护和传承所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工艺与技术的问题,而是认识和态度的问题,就是应该以什么样的理念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问题。
单霁翔
故宫古建筑修缮的难题
2015年岁末,故宫博物院启动了“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养心殿古建筑修缮,是“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但是,此次启用了“研究性保护项目”这个名称,表明故宫博物院的古建筑修缮将探索新的实施机制和传承方式。
我们在实践中愈加深刻地认识到,故宫,作为中国明清两朝皇家沿用近500年的宫殿,代表了中国传统官式古建筑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古代官式建筑最后阶段的典范。故宫的每一座古建筑都堪称独一无二,对于它们的每一次修缮,都应该是“研究性保护项目”,而不应该作为一般的土木工程和一般的建筑工程对待,都要承担不可回避的历史责任,努力成为古建筑保护修缮的典范。
目前,故宫博物院负责保护维修的古建筑9371间,古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既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古建筑群。事实上,故宫的每一栋古建筑,都有它的生命历程,对于不同阶段所留下的历史信息都应该进行深入挖掘,就像考古发掘一样,要注重每一处考古遗址历史信息的研究和保护。
故宫古建筑群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和扩建,仍然保持着原来的布局。其原因是,几百年间故宫古建筑在不断地维修,不断地保养,坚持使用传统材料、传统工艺和传统技术。过去,紫禁城集中了全国最好的古建筑营造方面的能工巧匠。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也一直拥有专业的修缮队伍,仅新中国成立以后的60年间,这支队伍就曾开展了600多项古建筑维修工程,积累了丰富的官式古建筑修缮的经验和档案资料。
在中国古建筑营造技术的基础上,故宫官式古建筑在建造、维修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严格形制的宫殿建筑施工技艺。但是,近年来故宫古建筑修缮工程,也像社会上一般的土木工程一样,都必须采取招投标的方式确定修缮队伍,而且故宫博物院原有的古建筑修缮队伍,按照规定不能参加自己单位的招投标,为此曾经在业界引以为傲的故宫古建筑修缮队伍,于2010年被迫解散。
因此,在“研究性保护项目”实施中,将面临体制保障、人才培养、材料供应等诸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