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绥军的辉煌与没落
***军队晋绥系首领阎锡山,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人物,他在***派系军队中是崛起时间最早,同时又是统治一个派系时间最长的一位。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即担任山西督军开始,直到1949年逃离山西止,共统治山西长达38年之久。在民国初期各路地方军阀拥兵割据,你攻我伐,如走马灯般更替不断的混乱之中 ,唯独阎锡山能够长期坐在山西统治者的交椅上无人能够撼动其地位,这不能不说阎锡山有独到的政治手腕。
辛亥革命中,由阎锡山等进步军人领导的山西省起义与陕西省同时为中国北方两个首先宣布脱离满清政府的省份之一。面对近在咫尺的清政府强大的北洋军,年仅28岁的阎锡山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不能不说具有很强的民族正义感和推翻清朝腐朽统治建立民主共和政治的勇气。
在十多年后的北伐战争中,阎锡山又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响应北伐,毅然加入国民革命行列,为中国的统一和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山西大部沦陷的情况下,阎锡山基本上做到了坚持民族大义,不妥协,不投降,坚持抗战,这在***许多北方军阀中也是难能可贵的。
阎锡山领导下的晋绥系军队从1911年建立之日起就一直在阎的统领之下,到北伐胜利后,晋绥军一度发展到10个步兵军,4个保安纵队,7个炮兵旅,共25万人之多,统治范围达到晋、绥、察、京、津、冀数省市。这是晋绥军发展的顶峰。
在北伐和抗日战争中,晋绥军也多有建树,如北伐中对奉系军阀作战时的涿州保卫战,抗日时期的绥远抗战、忻口会战、太原保卫战、坚守晋西等抗日行为都为当时国人所称道,并涌现出傅作义、徐永昌、商震等一大批战功卓著的名将。
阎锡山在这些抗日行为中使自己苦心经营多年才积累起来的军队本钱几乎损失殆尽,表现出一个视军队为命根子的地方军阀在个人利益与民族大义相碰撞的严峻形势面前能够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为重,毅然抛弃自己的个人利益,与日寇拼死相争的良好品质。
尤其是在绥远抗战中,由傅作义指挥晋绥军一部取得了“百灵庙大捷”,沉重打击了日寇妄图分裂内蒙古的野心,极大地振奋了抗日初期全国人民的抗日决心。而且在这一次战役中,傅作义首次发明了远程奔袭作战的经典战例。整个抗日战争中,晋绥系军队基本没有中、高级将领投降日寇的现象出现,这也是晋绥系军队与中国其他众多地方军阀部队相比较为优秀的一面。
阎锡山在建设山西过程中也表现出一个地方军阀少有的远大眼光和苦干精神。三十年代,他用不到十年时间,在山西建起了初具规模的经济、交通、国防和金融体系,为山西人民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与***其他派系军阀首领一样,军队和地盘是阎锡山的命根子,作为民国时期的一个地方军阀,在各路军阀势力互相倾轧、翻云覆雨、血醒争夺的政治形势下,一生信奉“存在就是胜利”为官为政之道的阎锡山,把地盘与军队看得与生命同样重要,所以在阎锡山大陆38年民国官场生涯中,不论是北洋时期、北伐时期、还是***统治时期,阎锡山都是把实力与“存在”放在第一位。
所以才有阎锡山在北伐时期的迟迟不表态,才有抗日战争后期为了自己的“存在”和日后能够确保其在中国的政治地位,与日本人产生了一些暧昧关系。
同时,由于阎锡山为人小气,心胸狭窄,而且猜忌心强,后期在知人善任方面不够洒脱,失去了晋绥军初创时期广招人才,兼容并蓄的胸襟,使晋绥军内一批有才气有能力的将领逐渐产生了离心倾向。尤其对五台县的小老乡,不论功过,皆信任有加。
其中最有名的有两位,一是杨爱源、二是王靖国。杨爱源此人在晋绥军内数十年,未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战功,但却屡任高官。由于替阎锡山敛财有功,解放战争后期成为被阎锡山带往台湾的唯一高级将领。王靖国此人,从抗战开始后,屡战屡败,数度战前弃阵而逃,但都因得到阎锡山的坦护而逃脱军法惩处。
1937年太原失守后,日军进攻晋西之交口,王靖国保证守三天,但他只守了一个晚上便弃阵而逃,因再次得到阎锡山的坦护未受军法惩处,为此晋绥军军法处长张培梅悲愤交加,自杀身亡。
晋绥军名将李生达被阎暗杀后,加速了晋绥军的分裂,先后有商震、徐永昌、傅作义、张荫梧、陈长捷、楚溪春、郭宗汾等一大批名将离开了晋绥军的行列。到解放解放战争后期,晋绥军几乎到了无将可用的程度。
傅作义本来只是晋绥军的一名后起之秀,1918年于保定军校第五期步科毕业后即在晋绥军服役,在晋绥军众多保定军校一、二期毕业生中,属于资历较浅者。他从军后从排长起步,北伐开始后的1927年任晋绥军第四师师长,北伐战争结束时已经升任阎锡山部第三集团军第五军团总指挥兼天津警备司令。
到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傅作义已经超越他的老上级阎锡山,就任***“华北剿总”总司令,成为与东北卫立煌、徐州刘峙、武汉白崇禧等***军队元老级人物齐名的几大军事集团统帅之一。
徐永昌是山西人,是北洋陆军将校讲习所和北洋陆军大学的双料毕业生,军事造诣极深,是中国军界少有的具有统兵作战和总部参谋等多方军事才干的人才。1926年徐在国民三军代军长任上看到晋绥军初创时期的阎锡山心胸开阔,广招人才,而且治军有方,山西家乡在其治理下也显得安稳富足,逐率部投入晋绥军行列。
在晋绥军十年,徐永昌可谓枪林弹雨,东征西讨,为阎锡山立下汗马功劳。但后期阎锡山的为人也让徐永昌十分难受。遂于1936年主动辞去山西省***一职,并在不久后接蒋介石任命为******会办公厅主任,从此离开了阎锡山。
与***另一些有作为的地方军阀如“新桂系”、“滇系”等比较起来,阎锡山以及其统帅下的晋绥军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表现也显得比较平淡一些。
总之晋绥军是中国在***统治时期较有影响的一支军事力量,而且其整体性,忠诚度等特点都比较显著。作为晋绥军统帅的阎锡山,在其统治山西38年的时间内,以其高超的政治手腕,勤奋的苦干精神,在治理山西、建设山西过程中都有不俗的表现,但终因阎锡山心胸狭窄,为人小气的个人品格,使他和他统帅下的晋绥军始终未能走出山西。即使在抗战时期也只是偏居山西一隅,未能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为中华民族作出更大的贡献。
阎锡山的一生可以说是辉煌的一生,也是曲折的一生。
阎锡山字百川(伯川),号龙池, 1883年10月10日(清光绪九年九月初八),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定襄县河边镇)一个以经商为主的小地主家庭。九岁入私塾,14岁辍学。随父阎书堂(字子明)到五台县城内自家开设的吉庆长钱铺学商。
1902年,在太原当店员的阎锡山,考上了山西武备学堂学军。1904年被保送到日本留学,先入东京振武学校,毕业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的响下,他于1905年10月加入同盟会。决议参加反对腐朽的清政府恢复共和制的革命活动。
1909年26岁的阎锡山毕业回国,任山西陆军小学堂教官、监督。并在几个月之内即升任山西新军第四十三协第八十六标教练官与标统(相当于上校团长)。在此前后,阎锡山同其他同盟会员秘密进行革命活动,把山西新军的领导权基本上掌握在同盟会员和革命同情者的手中。
辛亥武昌起义后,阎锡山等山西同盟会员当即决定起义。起义成功后阎锡山被推为山西为都督。逐渐把山西军队扩编为17个师,并将自己的势力扩展到绥远。
北伐战争开始后,阎乃于1927年6月6日就任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悬挂青天白日旗。并于 7月15日指挥晋绥军出兵石家庄。1928年 2 月28日,国民政府任命阎为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太原政治分会***、山西省政府***。
从1930年到抗日战争前,阎锡山为了缓和他与蒋的矛盾并消除蒋对他的疑虑,充分利用十来年的和平环境,提出“自强救国”、“造产救国”等口号,成立了经济建设委员会,制订了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依靠自力更生,在数年之内创建了包括采矿、冶金、采煤、发电、机械、化工、兵器、水泥、皮革、毛纺、造纸、卷烟、火柴等轻重工业厂矿的西北实业公司,修筑了长达 860余公里的同蒲铁路,成立了山西省营业公社,整顿了山西省银行,新建了铁路、盐业、垦业等银号,并为“四银行号”成立了实物准备库,到抗日战争前夕,在山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僚资本体系,资产达到 2亿银元。
其规模之大,投资之少,速度之快,效益之高,在国内名列前茅。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8月5日阎锡山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表示拥护全面抗战,受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于 8月27日赴雁门关内的太和岭口指挥对日作战,并与***军队一道取得了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又与中央军一道发起“忻口战役”及“太原保卫战”,与日寇敌展开大规模战斗。11月 8日太原失守。阎锡山于 4日离开太原南撤临汾。
抗战胜利后,第二战区撤销后,阎锡山以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兼山西省政府***的名义,继续掌握着山西的军政大权。随着人民解放战争在山西进展神速。到1948年 7月太原已成为孤岛。1949年3 月29日阎锡山乘飞机逃离山西。4 月24日,人民解放军攻克太原,阎锡山在山西执掌38年之久的政权被彻底摧毁。
逃离太原的阎锡山于1949年 6月13日出任迁往广州的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退到台湾后阎锡山于1950年3月1日辞去“行政院长”,获得“总统府”资政和***中央评议委员两个头衔,1960年 5月23日病逝,终年77岁
1909年,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山西五台县人阎锡山与山西同乡同学温寿泉、张瑜、马开崧、李大魁、黄国梁、姚以价、顾祥麟、金凤巢等陆续学成回到国内。当时的清朝政府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刚去逝不久,坐在大清龙椅上的是年仅三岁的宣统皇帝,整个大清朝廷如风雨中艰难行驶的一条千疮百孔的破船。
经过甲午之败以后,清政府深刻的认识到,八旗军队是已经严重腐朽不堪一用了,要想延续大清朝数百年基业,只有盼望这些由朝廷出资送到日本学习军事回来的年青人来振兴军队,维持风雨飘摇中的大清朝。
1910年,回国后刚刚一年时间的阎锡山与同学黄国梁即同时被任命为山西陆军第12混成协第86和85标的标统(相当于团长),此时的阎锡山年仅27岁。可就是这两个得到清朝政府大力重用的年轻人,早在日本留学时就已经秘密加入了由孙中山领导的,以推翻清朝腐朽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为目的的“同盟会”。
同时在山西陆军任职的还有姚以价、南桂馨、张瑜、赵戴文、张培梅、乔煦、仇亮、常樾、杨彭龄、王嗣昌、李成林、杨沛林等一大批同盟会员,也就是说山西陆军已经基本上在同盟会员的掌握之中。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以阎锡山、黄国梁为首的山西陆军立即响应。杀死山西巡抚陆钟奇和朝庭委派的山西陆军统领谭振德,控制了山西省会太原的局势。新军中一大批同盟会员共推阎锡山为山西省大都督,又立即分兵对向山西南北分头进发,很快控制了大同和霍州,整个山西已经在起义军的掌握之中。
起义成功后,清廷派北洋陆军第六镇镇台吴禄桢为新任山西巡抚,并率部前往镇压,没想到吴早已同情革命,他的部队并没有直趋山西太原,而是在娘子关前停了下来,吴禄桢委派手下心腹与阎锡山联络,密谋共同进攻北京。清廷迫于全国反清形势严峻,又重新起用了袁世凯。
袁派人暗杀了吴禄桢,吴部第六镇立即被分化,吴的亲信孔庚、李敏等逃往太原投靠了阎锡山。袁世凯又派北洋陆军第三镇镇台曹锟为山西巡抚,率兵进攻山西。曹军攻势凶猛,阎锡山只好逃离太原。不久袁世凯与孙中山的南京国民政府达成协议,曹锟的攻晋之战立刻停止下了,阎锡山得以稳住了大都督的位子。
袁世凯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取代孙中山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并把各省大都督改称为督军。通过起义当上山西督军的阎锡山自知自己实力不够,对袁世凯的北洋军非常害怕。于是百般奉承袁世凯,不仅将袁的亲戚陈钰安排在山西当了民政长,还把自己的父亲送到北京作了人质。
1913年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稳定了自己的统治,开始大肆清洗各省有同盟会背景的都督,只有山西阎锡山和云南的唐继尧没有被撤换。为了控制阎锡山,1914年,袁世凯把自己的亲信金永派到山西当了巡按使,后来又改任民政长。
阎锡山对袁世凯的这些举动心知肚明。为了使袁世凯彻底放心,阎锡山索兴将山西的一切政务都交给金永去办,造成整个山西只知道有金永,而不知道有阎锡山。阎这些举动让袁世凯放松了警惕,袁的长子袁克定甚至说:“阎锡山脑后没有反骨”。
阎锡山表面上碌碌无为,但却把山西的军权牢牢地抓在手里。他仿效日本军制,在官办军队中设立参谋和军政两司,由孔繁蔚任参谋司长主管部队教育和作战计划,黄国梁为军政司长,主管部队的人员编制、装备后勤、武器采购。
又在督军公署设立秘书厅、粮服局,由赵戴文任秘书厅长,李德懋为粮服局长分别为他管理政务和军队粮食供应。阎锡山还抓紧引进军事人才,充实山西军队的中下级军官队伍,为日后发展打基础。从1914年开始,陆续从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生中引进了杨爱源、孙楚、周玳、傅汝均、李华堂、张挂培兰等二十多位毕业生。
1915年又从保定军校第二期引进了杜春沂、梁培璜、周仕廉、刘光斗、秦绍观等十多位毕业生。保定军校以后几期毕业生中又有许多人被以各种形式召入晋军中任职。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山西籍第五期毕业生傅作义、赵承绶、王靖国、李生达、李服膺、河北籍的第五期毕业生楚溪春、史泽波、张荫梧;湖北籍的彭毓斌、福建籍的陈长捷等。
阎锡山在的督军位子上坐稳了以后,他把山西陆军整编为一个师两个旅共四个团,和一个骑兵团一个炮兵团,工兵辎重各一个营,派自己的亲信担任各级军事主官。其基本序列如下:
第一旅旅长刘樾西、第二旅旅长孔庚(兼)。
第一团团长张培梅、第二团团长倪普祥、第三团团长赵守玉、第四团团长台寿民、骑兵团团长张树帜、炮兵团团长高树勋。
阎锡山的地位稳定以后,进一步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并对自己地位有威胁的人逐步进行排挤。
1914年时的山西军、政两界对阎的地位最有威胁的有三个人,一是孔庚,二是黄国梁,三是金永。孔庚是湖北人,由清末著名进步军人吴禄桢推荐入日本士官学校,比阎锡山早两期毕业。回国后在清朝新军第六镇吴禄桢部任参谋长。
与阎锡山相比,孔庚可以说是军界前辈。黄国梁是阎锡山在日本士官学校的同期同学,回国后与阎同时被清政府任命为山西新军第十二混成协第八十五和第八十六标的标统。与阎锡山共同响应辛亥革命发起起义,被推为山西都督府参谋长,后任督军署军政司长。
金永就更不用说了,他既担任着山西民政长这一要职,还是袁世凯派来监视阎锡山的亲信。在民国初年,“民政长”这个职位是仅次与督军的第二位人物,随时可以取代督军的职位。孔庚、黄国梁、金永这三个人一个当上了阎的山西陆军统帅;另一个当上了阎的军政司长;第三个当上了山西的民政长。
如果这三个人任何一个对阎锡山存有二心,都会对阎的地位造成很大威胁。阎把排挤的对象首先选在孔庚头上。
1913年内蒙古发生兵变,袁世凯组织三路大军征剿,令阎锡山的山西陆军出兵一路。阎派孔庚率师前往。征剿行动很快获胜,北京政府指定孔庚率部留守包头。孔见有机可乘,趁势在包头发展自己的势力,想在部队中把阎锡山的人撤换成自己的亲信。
没想到孔庚做事不细引起兵变,阎抓住机会,把孔部缩编为第十三混成旅,将孔降为旅长,孔部缩编后的其余部队再编成十二混成旅,派黄国梁任旅长。孔降为旅长后的1916年,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被阎趁机软禁,袁世凯死后虽被释放,但阎并未恢复其军职,最后孔庚不得不离开山西回湖北老家。
黄国梁练兵极有办法,但为人十分专断,喜欢揽权。黄担任山西督军署军政司长以后,专管练兵,后又任第十二混成旅旅长,更是目中无人。他不仅对自己的十二混成旅的事不让外人插手,还在太原近郊建成可容纳三千人的营盘,大肆招兵买马。
阎锡山忍无可忍,1916年6月阎锡山向刚刚接替袁世凯任民国总统的黎元洪告了一状,黎元洪本是无兵无权的空头总统,为了拢络阎锡山,遂下令免去黄国梁职务。阎锡山接到免去黄国梁职务的通知后,派了一个连的宪兵才把黄国梁制服。所缺十二混成旅长一职由孔繁蔚接任。
金永本是浙江人,受袁世凯派遣到山西来监督阎锡山。到山西后金永仗着袁世凯的支持,在山西横行霸道,而且贪污成性,杀人如麻,搞得山西民怨沸腾。金永还自编步兵10个营,企图取阎锡山而代之。没想到袁世凯在1916年3月做了83天皇帝后就一命乌呼。阎锡山趁机企图对金永及其军队实行剿灭。金永自知大势已去,只好交出军队,离开了山西。
清除了孔庚、黄国梁、金永这三个最有威胁的人以后,阎锡山在山西的地位已经无人可以取代。遂于1917年初把山西***孙发绪赶走,由自己兼任***,并于1917年8月把山西陆军扩编为四个混成旅,每旅辖两个步兵团,一个炮兵营。各旅旅长及炮兵营长序列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