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巍高晓松新歌引共鸣 听许巍新歌 喝高晓松鸡汤
许久没有发行新歌的许巍,3月18日发行了最新单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以下简称《生活》),这首歌由高晓松一手包办词、曲、制作。新歌发行后,许巍婉拒采访,而高晓松已经就这首歌的一切侃侃而谈,“创作灵感来自母亲的语录”。歌曲引发不少文艺青年的共鸣。但有乐评人表示,这首歌传递的是高晓松的价值观,对于当下的大多数人,基本就是一碗心灵鸡汤。
许巍新歌朋友圈刷屏 追逐者大为文艺青年
许巍新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发布当天,就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在音乐业内人士和事业有成的中产阶层中,引发了不小的讨论。另外还有一批死忠粉,就是常常把“文青”标签贴在身上的文艺青年。本来嘛,“高晓松 许巍”这样的文艺标签,已经几乎可以成为文艺的代名词了。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高晓松说这首歌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自己母亲的语录,“这首歌里引用了我妈妈的语录:‘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有段时间传得到处都是,所以我就想,要不把它写成歌吧?一切非常顺,很快就写成了。”高晓松在综艺节目中不止一次提及这句话,在《奇葩说》“要不要买房”那一集中,更用此来论证自己的价值观:“不买房,生活不只是眼前,还有诗和远方。所以我选择到处走。”
虽然大家都说许巍是摇滚界的一座山,但他的摇滚就有别于其他摇滚歌手,颇具文艺气质。所以“高晓松加许巍”的名字一出来,立刻就会引发不少文艺青年的关注和追捧。著名乐评人流水纪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说:“其实这歌很早就写出来了,之前我和高晓松合作作品音乐会的时候,就找老狼和谭维维唱过。但这次许巍演唱之后,可以发现其实最早迷恋校园民谣的那帮人,还是挺买高晓松的账。再加上许巍的文艺气质,这首歌很快就传开了。”
歌曲本身是上乘之作 距离爆款大红还欠一些
许巍此次发行《生活》,像极了当年李宗盛的《山丘》,同样是沉寂多年后出一首单曲,让不少乐迷倍感惊喜。当下来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是成功了,但它是否能经受得住市场的考验?华商报记者从各音乐平台和网站上看到,关注这首歌的大多数乐迷还是因为情怀,60后、70后、80后比较有共鸣,但不少90后听过之后表示“完全无感”。
流水纪表示这首歌距离爆款大红可能还欠一些,“如果只是依托于高晓松加许巍的文艺标签,这首歌红的范围很有限,但肯定是比一般的唱片歌手发歌的影响力更大一些。高晓松之前给那英做的那首《默》,借助了影视IP的传播,才应该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大红。”《生活》现在已经成为了高晓松的网络脱口秀《晓松奇谈》主题曲。
再比较此前大红的《山丘》,流水纪说:“这两首歌其实不能相比,两首歌本身都是上乘之作,但相比较《生活》,《山丘》首先更主流一些,情怀味道也更浓。其次,李宗盛的演绎,是要比许巍更容易获得大多数人共鸣的,并且从歌曲的调性来看,《山丘》的情绪起伏更明显,本身也更容易引发大众的共鸣。”
歌词传递高晓松的价值观但对大多数人来讲只是碗鸡汤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一度被很多人推崇,就是因为它展示出的是大多数人向往又不敢追逐的事情。高晓松有底气不买房子,不仅仅是有情怀,更是因为他不用为这件事而发愁,也几乎不用考虑每日三餐要花多少钱,孩子借读费要交多少。
但对于中国当下大多数人来说,不食人间烟火也只是梦想。这也印证了为什么60后、70后、80后追捧这首歌,而90后无感,因为大部分90后目前还无需面对买房养娃这“一地鸡毛”。
回过头关注一下对高晓松提到的说出这句歌词的母亲——张克群,公开的资料显示,她生于德国柏林,4岁时随父母回到中国。1961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老师是梁思成,毕业后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退休后定居美国。作品有《高低楼房若干》,小说体传记《飞》《艺术人生》等。所以她也是不一般的高知女性。
乐评人邓柯分析了高晓松游走在文艺和商业间的成功学,邓柯说:“抛开这首歌的独家发行权,《晓松奇谈》作为当前最热的网络综艺IP之一,既是文化产品又是推广平台。做节目当然不能把所有的窗口都卖了广告,但推广推广自己也是好的,《生活》成为主题曲就顺理成章了。”这只是高晓松作为商人很小的一部分工作,其实这几年高晓松与宋柯这对朋友在商业上多有合作,是做了不少大事情的,只是大众依然把高晓松看成音乐人,而不是商人。
成功人士的经验永远不可能适用于所有人,否则成功人士就不是小众群体了,邓柯说:“从某种意义上讲《生活》可以算是碗鸡汤,鸡汤熬干就是价值观,而高晓松对自我价值观的践行就是在示范多种喝鸡汤的方法,充满理想的文艺青年在遵循商业规律的前提下一样可以获得世俗的成功。文艺和商业并不对立,正如理想和现实并不对立一样。”但还是那句话,这只是个例,只是成功人士在成功之后,用文艺的方式来阐释自己的价值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