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生工作报告 教育部长陈宝生: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围绕提质增效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工作。做强中国教育,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教育对外的战略定位,也是战略目标。教育对外不能靠外事战线“单兵独进”,各级教育部门、各类学校都有责任、有义务,也都有空间、有优势。
积极服务“一带一”发展战略,扎实做好“一带一”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相关活动,继续推进省部共建备忘录签署工作,实现有关节点省份签约全覆盖。加快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今年,非通用语种专业数量要达到94种,实现所有已建交国家语言全覆盖,实现国别和区域研究全覆盖。
做文交流工作是教育系统的重大任务。今年要出台做好新时期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意见,提升已有六大人文交流机制的质量和效益,推进并做好中德、中南非等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筹办工作。
做好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工作,加大留学生经费投入,增加来华留学和出国留学名额。优化出国留学服务,加快培养国家战略急需的五类人才。打造“留学中国”品牌,启动国家层面来华留学教育标准制定工作。
中外合作办学是实现不出国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借鉴世界经验、引进优质资源的试验田。要下力气建设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全面发挥中外合作办学辐射作用,深化对国内教育教学推动作用。进一步做好双边多边合作交流工作,在现有与46个国家签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基础上,加大与尤其是教育发达国家签约力度,不断扩大提升世界对我国教育认可度。
深化多边教育合作,提升与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水平。大力加强孔子学院建设,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四)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导向,加快优化教育结构
把促进身心健康作为第一要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掌握一两项终益的技能。推动校园足球蓬勃发展,带动学校体育。要改进美育教学,以开齐开足美育课程为重点,整合各方资源充实教学力量,改善美育设施,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创造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的良好氛围。最近,校园问题时有发生,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必须加强教育预防、依法和综合治理,促进家校联动,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工作会议上,总强调高校思想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指出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人的重大任务,必须正确方向。教育战线要全面落实总重要讲话,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以应用驱动为导向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目前,全国中小学(除教学点外)中,87%的学校实现网络接入。但是,一些地方和学校还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性影响,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教师和学生的应用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一方面,要继续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网络教学全面普及。另一方面,要深化应用。应用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的结合点,也是教育信息化的生命力。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训、教推广,调动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使信息化教学成为新常态。
推动转型发展出经验见实效,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转型发展从提出到实施已经两年,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向政策保障、深度转型、示范引领上迈进。实施好产教融合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同步推进项目建设和转型,切实把办学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出台产教融合政策,努力师资聘用、职称评定、实习实训、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转型发展是一项新的探索,没有现成经验可循,要善于挖掘经验,及时总结试点,加强示范引领,推动转型发展出经验、出实效。同时,各地要加大高校学科专业与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优化力度,加快产业升级和改善民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主动布局培养未来技术和产业需要的各类人才,提高高等教育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考试招生工作人民群众关注、聚焦,涉及面广、度高,性、政策性都很强,容不得丝毫懈怠。高考要顺利实施,密切指导高考综合试点工作,进一步指导上海、浙江完善方案和相关措施,确保今年两地基于“两依据一参考”的新录取模式顺利实施。中考要全面推开,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两项制度,规范中考考试加分,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将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唯一依据的做法,破解唯分数问题。研究生考试招生要继续深化,推进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统筹管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同一质量标准,平稳落实单证纳入双证考试招生。深化博士生考试招生制度,完善“申请-考核”和“分流淘汰”机制,注重加强科研创新能力考核,提高博士研究生选拔质量。
持续深化放管服。今年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抓简政放权。尽快出台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意见,通过深入具体细致的工作,让文件落地生根,让基层、学校、老师切实感受到变化。简政放权涉及多个部门,触及一系列深层次问题,要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出实施细则、出配套措施,把从说法变成做法,从字面落到地面。二抓履职尽责。下放之后,还要管好,确保下得去,接得住,用得好。今年要出台《省级人民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暂行办法》,选取部分省份开展首次督导评价。三抓优化。现在基层对评审评比评估“三评”问题意见很多,教育部制定了三评清单办法,今后不在“三评”清单的不能开展检查。各地也要抓紧清理规范,用清单确认检查事项、减少检查事项、规范检查事项,让学校静心办学,让老师潜心育人。
要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对共享教育发展的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多年来,我们一直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今后的任务是加快抬高底部、加快补齐短板、加快完善规则,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
(五)以完善体制机制为根本保障,狠抓教育质量提高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今年工作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稳中求进。不稳难言进,有进才更稳。稳中求进是理政重要原则,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方。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是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的重大责任。
对教育工作而言,稳,就是系统局面稳定,推进有序,政策衔接连贯;进,就是关键领域有新突破,内涵发展有新成效,群众满意有新提升。稳中求进,不是无所作为,不是不敢作为,而是要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
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思,深入细致做好工作,深入细致研判形势,深入细致防患未然,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内涵发展。质量决定。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具体到教育,特别强调要“提高教育质量”。
我们要真正把内涵发展作为筹划工作、推进工作、检查工作的重要原则,把工作思、政策措施、条件资源从外延转到内涵上来。
总的来说,就是工作围绕质量做,以质量牵引数量;投入围绕结构调,以结构支撑功能;资源围绕内涵配,以内涵链接外延;政策围绕公平定,以公平促进效率;规划围绕目标定,以目标统揽全局。要进度服务质量,硬件软件相互匹配、同步提升,不做超越阶段的事,不做规律的事,不做政绩冲动的事,不求急功近利,不求轰动效应,不求表面之功。
健全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机制。2017年教育财务工作,一是“一个不低于、两个确保”,继续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完善财政教育投入机制,健全各级教育生均拨款制度,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低于4%。
各省要足额落实统一后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应承担资金,年底前建立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实现“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不低于12000元”的目标,落实好中职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积极建立学前教育和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
二是“一个为主、两条腿走”,不断扩大社会投入。各地要以投入为主,按照和地方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原则以及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要求,落实教育财政支出责任。
落实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和财政支持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教育。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要始终“保基本、守底线、抓关键、补短板”,把资金真正用在“刃”上,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在加快发展基础上,提升学前教育普惠水平。2010年以来,国家连续实施两期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资源加速扩大,入园难问题初步缓解。但学前教育仍然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普惠性资源依旧不足,幼儿园运行保障和教师队伍建设等相对滞后,保教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尤其薄弱。下一步,要启动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一抓公益普惠。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引导和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财政安排专项补资金,支持地方扩大普惠性资源。二抓保教质量。推进各地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保障体系,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力量,强化对各类幼儿园特别是薄弱园的专业指导。
加强对困难群体困难地区的精准帮扶。促进更高层次教育公平,实现共享发展,必须实施更加精准的政策。对贫困地区要集中帮扶。研究制定加快推进部教育发展行动方案,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抓好《教育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落实工作。
组织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加大对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老区支持力度,着力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较低地区的普及程度。实施“西部教学支持计划”,以加强部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为抓手,提升部地区教育质量。
继续实施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要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应帮尽帮、该补则补。继续落实好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继续做好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相关工作,及时将党和的温暖送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要做好政策衔接。加快实施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办法,督促有关省市特别是特大型城市进一步完善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政策,为每一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提供平等考试录取机会。
对留守儿童要给予更多关心。留守儿童大多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是他们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要重点加强对无人监护和双亲在外留守儿童的关心、照顾和救助,让他们从老师身上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从校园里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人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扎实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关键之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全面攻坚阶段。教育工作的总体思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理论、“”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总系列重要讲话和理政新新思想新战略,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注重内涵发展,发展抓公平、抓体制、安全抓责任、整体抓质量、抓党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前进,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总多次强调,要推出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全面深化,最终是要打破、激发活力、红利,扩大受益面,让基层、学校、老师、学生有切实获得感。获得感是判断我们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也是检验我们工作作风的根本标准。目前各省(区、市)都编制了教育综合方案,去年又选择了部分省(市)就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探索。今年,各省(区、市)和高校要认真开展自评和第三方评估,全面总结综合的推进情况、成绩经验、困难问题,推广成功经验,明确下一步思,切实发挥好导向作用,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今年还要出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和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意见,加强总体设计,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
(三)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根本标准,确保改有所进改有所成
加快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要面向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因材施教,促进学习者潜能。按照“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变被动传授、机械训练、简单重复的课堂教学,积极探索新课改多样化、行之有效的实现形式。
通过小班化教学、选修走班等方式,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真正的教育公平不卓越”。英才教育对于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要建立早期发现、培养特殊通道,完善跳级、转学等具体管理制度,通过因材施教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要紧跟产业变革,强化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让企业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共建校内外实训、引厂入校等,让“学校建在企业中,教室建在工厂里”。
总结推广现代学徒制,明确学徒双重身份,形成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长效机制,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深入实施“拔尖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计划”和系列卓越人才计划,全面推广协同育人有效模式。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推动高校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落实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实行弹性学制,让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展现才华服务社会。全面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为毕业生提供精准就业服务,强化对困难群体就业帮扶。
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推进高校学分制,探索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课程设置、学籍管理、质量、考核评价等教学管理制度,方便学生跨专业跨学校进行学分认定与转换,加快从管理者本位向学习者为中心转变。逐步推开“一制三化”(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人才培养。
加快构建优秀人才终身机制。要努力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鼓励各地提高补助标准,扩大实施范围,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特岗计划、教师编制、职称评聘继续向农村倾斜。深入推进校长职级制,建立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常态化机制,在编制岗位、聘用管理、薪酬待遇等方面打通制度壁垒。健全职业学校和企业双向流动机制,推进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完善吸引企业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支持政策。各地各高校要调整考核评价导向,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更加重视对教学水平的评价,更加重视对教师科研创新和实际贡献的评价,促进教研相长、教学相长。今年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重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缩小城乡师资差距、振兴教师教育、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等,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发展支撑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主动服务动能和产业升级,推动实施《制造业人才发展指南》,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的高素质劳动者,助力中国制造2025。配合“一带一”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探索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要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严格规范管理,建立学校办学资质定期检查制度,对不符合办学资质的学校要依法责令整改、退出。
系统构建质量控制机制。要内外发力,形成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质量文化。内控机制是基础性工作。学校是提高质量的主体,也是质量的主体。每所学校都要建立以校为本的人才培养质量反馈体系,从一堂课、一张试卷、一篇论文、一门课程开始,构建起完整的、有效的、规范的质量制度。外部控制是有效手段。发布实施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作为设置本科专业、指导专业建设、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今年要完善国家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出台加快推进教育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用标准加强引导、加强监管、加强问责。
下大力气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的工作最的力量支撑在基层,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号召力、吸引力主要体现在党支部、党总支等一个个基层党组织中。今年要召开全国中小学党建工作会,开展专项督查,加快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召开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确保民办学校始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以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为突破口,出台加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建工作的意见,把党的领导贯穿教育对外全过程。今年要重点推动落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制订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意见,补齐高校党建工作制度短板。
二、牢牢“六个根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新局面
始终恪守严的纪律和严的要求。严字当头是党的以来管党治党的一个鲜明特点。我们要以严的态度、严的标准把加强和规范生活、净化生态摆在更加突出的。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切实负起监督主体责任,旗帜鲜明支持纪检部门开展纪律审查工作,各级纪检部门要履行好专责监督机关职责,把监督作为一种约束、一种爱护、一种警戒,使管党治党真正严起来、实起来、硬起来。
把加快发展民族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绝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推进民族教育全面发展”是、国务院的庄严承诺。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做好对口援疆、援藏工作,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更多倾斜。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科学稳妥推进双语教育,大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提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水平。
不失时机加快办学体制。落实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学校法律身份,完善产权制度,在制度上更好地落实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土地优惠等一系列政策。落实《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配套文件,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各地要抓紧研究、切实做好现有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分类管理等工作,民办教育平稳健康发展。
党的领导是管总的,是第一位的,把教育工作做好首先要下大力气把党建抓好。教育系统要继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践行好“四个合格”目标要求,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在制度上健全起来,在组织体系上建立起来,把主体责任扛稳、抓牢、做实。
共3页:
这里,我就语言文字工作单独讲几句。语言文字工作是、国务院赋予教育部、国家语委的一项重要职能。多年来,语言文字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我们已经制定和发布了“十三五”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规划,对语言文字事业的目标和任务作了全面部署,特别是规划中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普通话基本普及的目标,这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将使我们这个十三亿人口的世界大国,首次实现“语同音”这样一个梦想。各省(区、市)都设有语委,大部分还是由副省长任主任。希望各省(区、市)要把语言文字工作真正摆上,按照文化建设的整体部署和要求,全面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让青少年在写好“方块字”、说好普通话中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底色,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全面提升教育治理化水平。与是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各级教育部门、学校的主要负责人要按照要求,履行好推进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切实推进本部门、本学校的依法行政、依校工作。一是健全教育法律制度体系,使有法可依更为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法》和《校企合作条例》审议工作,完成《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案、《国家教育考试条例》和《学校安全条例》草案起草工作,开展《学前教育法》调研和起草工作。二是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法规政策的执行力。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职责必须为”的原则,全面梳理行政职权,出台关于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的意见,提高基层教育部门依法管理教育事务的能力,为教育发展稳定护航。三是注重以方式解决教育难点问题。今年各地要着力落实好即将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构建完善学校安全制度机制。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大力提升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干部依教的意识与能力。
提高教育质量要有管用的保障机制,抓责任、抓标准、抓激励、抓评估,通过科学的体制机制推动质量提高。
把核心意识贯穿于一切工作的始终。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反映了党心、,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是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障。要在上看齐“核心”,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向以习同志为核心的看齐,向党的理论和线方针政策看齐,的权威。要把纪律和规矩摆在首要,与保持高度一致。要在实践中彰显“核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折不扣地把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把知行合一作为第一原则。实践是培养人的主要途径,要将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学以致用。积极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今年要启动中小学研学旅行营地建设工作。推进中小学社会实践建设,加强资源开发,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专门场地、专业指导、专题教育。深入做好学生志愿服务,将志愿服务成效作为综合素质评价重要内容,作为毕业升学重要参考。
现在一些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比较普遍、比较突出。我们不仅要把最优秀的人吸引到教师队伍中来,还要尽最大努力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感情,调动他们对教育工作的热情,激发他们对教书育人的。我们要给学生减负,也要给老师“减压”。对老师们要多一些倾听、多一些关心、多一些尊重,解决好教师的住房、医疗等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老师们心地投入工作。
全面提升特殊教育水平。今年将启动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落实“一人一案”精准施策,以区县为单位建立台账,逐一解决实名登记的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加快发展学前、高中和高等特殊教育,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目前,我国融合教育比例还不高,随班就读残疾儿童仅为一半,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比较大。各地要进一步提高随班就读比例,在师资配备、医教结合、资源教室、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力度,提升随班就读质量,避免“随班就读”变成“随班混读”和“随班陪读”。
(六)以落实主体责任为根本要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二)以共享发展为根本目标,扩大教育公平受益面
完善终身学习体系,提升全民受教育水平。探索学分银行运行机制,继续做好继续教育学习认证、积累与转换试点工作。加快推进社区教育发展,整合各类资源,丰富内容形式,强化规范化、制建设,让社区成为口的“充电站”,成为人人有学、个个乐学的园地。进一步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加强养老服务从业人才培养,继续办好老年大学,研究制定不同类型老年教育机构指导性基本建设要求。
把坚想作为第一任务。“理想高于天”。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大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党史、国史、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要深化教育,落实好《青少年教育大纲》,健全教育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的育人功能。今年要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推动各地各中小学校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启动实施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增强思想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教材体现国家意志,要完善教材管理体制,切实教材的正确方向和价值导向。抓紧推进义务教育与、语文教材后续册次编写审查,全面推进三类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编写。加快普通高中课程教材修订工作,启动普通高中思想、语文、历史教材工作。
服务决定地位,有为才能有位。要让重视教育,让社会支持教育,首先要强化服务意识,切实作出事来、作出成绩来。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优化教育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
推动义务教育向高位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点是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升级,从外延均衡到内涵均衡升级。今年要同步抓好三项工作。一要补齐短板,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加大力度农村薄弱学校,各地要强化省级统筹,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切实保障项目用地,落实税费减免政策,确保全面如期完成任务。要落实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统筹推进小班化。
教学点虽小,但对保障每个孩子有学上意义重要,今年要出台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文件。各地要充分考虑地理、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年龄特点和家长意见,完善学校布局规划。二要巩固,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工作,对2013-2016年通过国家认定的县(市、区)进行监测复查,对出现超标的省(市)进行约谈、限期整改。
加强控辍保学,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三要高位优质,研究制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制度,推动均衡发展由办学条件向办学内涵转变,重点在加强师资、改善管理、办出特色、提高质量等方面下功夫。
全面启动“双一流”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今年要抓紧组建专家委员会,抓紧研究确定具体遴选条件和认定标准。充分利用大数据、第三方评估等开展遴选认定工作,主动公开政策相关信息以及建设高校情况。建设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合理选择建设径,自主确定学科口径和范围,科学编制整体建设方案、分学科建设方案。“双一流”建设是一个重点建设项目,更是一个项目,不搞身份固化。尽快研究制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案,推动“双一流”建设顺利实施、早出成效。继续深化高校科技体制,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科技力度,更好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