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亮程《寒风吹彻》有感

2018-02-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在上个学期末的最后一节当代文学课,我们在梁老师的指引下,大家一起来探讨由刘亮程先生写的<寒风吹彻>.说真的,在这个过程中,我真的收获匪浅呀!而最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老师那些很带有感情的引导.当他说到作品第一句话时("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老师那种严肃的神态突然间让我觉得寒风真的在吹彻,雪真的在外面不停地下着,整个教室的气氛突然间就变得那么的深沉,即使现在我是在茂名(一个很少会下雪,应该说下雪机率为零的海滨城市)."孤寂",它总是带着一丝苍凉,正

  在上个学期末的最后一节当代文学课,我们在梁老师的指引下,大家一起来探讨由刘亮程先生写的《寒风吹彻》。说真的,在这个过程中,我真的收获匪浅呀!而最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老师那些很带有感情的引导。

当他说到作品第一句话时(“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老师那种严肃的神态突然间让我觉得寒风真的在吹彻,雪真的在外面不停地下着,整个教室的气氛突然间就变得那么的深沉,即使现在我是在茂名(一个很少会下雪,应该说下雪机率为零的海滨城市)。

“孤寂”,它总是带着一丝苍凉,正如隆冬中的一株腊梅,惊涛骇浪下之一叶扁舟或是狂风暴虐里的一张纸片。事物是无助的,人呢,亦是如此 冬日飞雪的日子中,刘亮程说:“我似乎对这个冬天的来临漠不关心,却又好像一直在倾听落雪的声音。

”“似乎”、“漠不关心”、“好像”是他对自己心境的描绘,但他也更明白自己内心中没有“似乎”、“漠不关心”与“好像”,他对一切必须关心,因为自己肩负生活的重担。

生活对人不是间接而是确切的现实,不容回避,人也无从回避,因此“寒风还是进来了。它比我更熟悉墙上的每一道细微裂缝”。他只能关心着严酷的现实,然后面对它、经受它以及尽其所能地解决它。

于是“我劈好足够烧半个月的柴禾”,可是“我没顾上割回来的一地葵花秆,将在大雪中站一个冬天。每年下雪之前,都会发现有一两件顾不上干完的事而被搁一个冬天”。 “他们被留住了。冬天总是一年一年地弄冷一个人,先是一条腿、一块骨头、一副表情、一种心情……尔后整个人生。

”姑妈没有等到春天,寒风由吹彻变成了席卷,带走了生命、亲情、暖(希望)…… “消极”是同窗们读毕文章后的感受之一,我想这种感觉与文末最后一节“我知道这一时刻外,我其余的岁月,我的亲人们的岁月,远在屋外的大雪中,被寒风吹彻”有一定关系。

不过,文章主体传递的对生命的深刻体验,很好地传达着人生况味,揭示出生活的本色。它固然无法称之为美好,不过将其完全表露于苍凉的文字间也正造就着文章最大的亮色。

更何况了解生活远比沉浸于安逸生活来得重要。 “我才三十岁,肯定能走过冬天。”“我把这点隐深的温暖节俭地用于此后多年的爱情生活。我的亲人们说我是个很冷的人,不是的,我把仅有的温暖全给了你们。

”一一这是我在学习过程中最感慨的两处细节。我首先看到了作者的坚忍自信,继而又感受到作者博大开阔的胸怀。这似乎印证了北岛《回答》中的“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在课堂上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他校友的故事。也是在这个寒风吹彻的寒夜,当大伙都浸在甜美的梦境当中,一个很不寻常的声音惊醒了沉睡的校园。

这样,校园就变得“动”了起来。大家都毫无睡意了,都赶紧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当大家来到传来声音的地方时,大家都被眼前的一幕所惊呆了。在原本白的不能再白的围巾上布满了大片大片的血,原来是隔壁班的一个男同学跳楼了。

也是在这个充满寒风的夜晚,一个原本充满活力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就这样了断,就这样远离我们的视野、生活了。这真的叫人感到很心寒。最后才知道那男生的死因。他一直暗恋的女生再她生日那晚没有邀请到这位痴心郎。

这个男生因受不了这样的打击,最终选择了走自杀这条路。这真的太可悲了。生命史那么的可贵与无价,一个人生下来就要背负上一定的社会和家庭责任,他这种行为实际上就是对自己、对父母、对社会的不负责。

虽然在我心里是有些许可怜这位男生,追求那位女生那么久了还不能打动她,但感情是双方的,是不能勉强的,所以对他这样的行为,我觉得这是对这位女生的一种精神上的报复,他这样做只会让他曾经深爱的她感到一辈子的带有负罪感,难道这就是男生所要的最后结果吗?所谓“爱一个人不一定要全部拥有她,爱一个人就是要尊重她的选择,爱一个人就是希望她幸福与快乐”只有这样的爱才算是真正的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