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生民盟 陈建生:民族产业带富一方
一个普通的藏族农村青年,在十多年的人生历练中,饱受了因贫辍学的磨难,经历了艰辛的创业之路,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爱心,打造着卡卓名刀一样的闪光人生。他就是香格里拉县卡卓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陈建生。
1993年9月,由于家境贫困,母亲长年卧病在床,年仅14岁的陈建生不得不含泪辍学了,踏上了艰辛漫长的打工创业路。1997年,他到碧塔酒店当上了一名普通的员工,并开办一个3平方米的雨具和氧气袋出租店,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1998年陈建生用积攒下来的4000元钱,把藏族衣帽服饰、刀剑等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和农副产品通过他的铺子变成了游客喜欢的工艺品,并以家族的姓氏为名,开办了他的第一家藏族工艺特产店——“卡卓藏家特产行”,经营藏族工艺品。
1999年,陈建生把家族祖辈及藏族打刀秘方挖掘整理出来,研制出錾钢11次打磨22天才出炉的制刀工艺,生产出了“卡卓刀”,并很快在藏族刀具市场成为新品牌,深受藏族农牧民和全国各地爱刀人士的喜爱。
陈建生以他的卡卓藏家特产行和卡卓刀生产厂为依托,成立了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卡卓有限责任公司,经过苦心经营,卡卓有限责任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二个卡卓民族刀具加工厂,六个刀具民族工艺品购物商场,一个纯种藏獒养殖基地,总资产上亿元的现代民族企业。
陈建生从小读书不多,但对璀璨而丰蕴的藏族民间刀文化深入研究,他立足于深厚的藏文化,注重对藏族民间传统手工艺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开发,重用民间专业铸刀师,全手工制作的卡卓民族刀具产品始终保持了浓郁的藏式传统风格,以其卓越的品质入选云南省著名商标,中国名优品牌,荣获17项国家生产专利。树立了藏家名刀品牌。
为了进一步更深层次挖掘藏族民间刀具制作工艺,陈建生年成立了藏区第一个民族手工艺及刀文化交流中心,2007年成立了迪庆藏族自治州刀文化博物馆,通过开展藏族刀具制作技术研究、交流和培训,有力推动了香格里拉民间藏族工艺刀具生产制作,带动了香格里拉藏民族工艺品的生产加工,许多藏民自发投入到民族工艺品生产中,全县从事藏族工艺刀具生产的从事人员达到2000多人,为藏刀文化和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民族刀具、木制品、银器、土陶等具有香格里拉地方民族特色的工艺品产业的年产值达到8千多万元,有力推动了香格里拉民族手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公司的发展为香格里拉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300多个固定的就业岗位,通过招收大中专毕业生到公司工作,吸纳原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每年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每年可创农村劳动力转移收入800多万元,成为香格里拉县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大户。
陈建生身为卡卓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有过自小因贫辍学的不幸经历,他把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作为自己回报社会的重要事业,致力于贫困学生资助事业,在销售每一把卡卓刀的收入中提出5元钱,每卖一只獒5%,陈建生个人收入20%作为爱心基金捐献给希望工程,并于2001年成立卡卓爱心基金会,发起“爱心成就未来特别助学行动”,组织爱心助学公益活动。
随着公司及爱心基金会的发展壮大,陈建生决定在公司卡卓刀具销售收入、藏獒销售收入和个人收入中提出相应的资金作为爱心基金捐献给希望工程及救助贫困学生。基金会成立以来先后资助了香格里拉县民族小学、一中、七中、州民中卡卓希望小学等学校的贫困学生上千人,直接捐助资金58万元;投资35万元在虎跳峡镇金星村修建一所“卡卓爱心希望小学”。
多年来,卡卓爱心基金会共向滇、川、藏、青等省区藏族贫困学生和困难农牧民捐款助学资金达360万元,受助学生及农牧民达到2000人次。
陈建生多年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创业,为香格里拉县民族工艺产业、藏獒养殖产业和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得到社会的认可,2004年被评“云岭先锋全州学习楷模”2006年被评选为全国农村优秀青年致富带头人,迪庆州优秀共产党员香格里拉岗位能手。
2007年荣获云南省道德模范、云南省拔尖乡土人才、全国农村优秀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被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总部聘为青年创业导师,年获得首届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荣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