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康图片 范钧宏翁偶虹李维康 烟台"京剧码头"的传说(图)

2017-08-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范钧宏翁偶虹李维康 烟台"京剧码头"的传说(图)京剧 范钧宏 翁偶虹 李维康烟台教卫水母网2月4日讯(YMG记者柳昊杰摄影报道) 烟台"京剧码头"之名由来已久.1898年,京剧首次登临烟台这座商埠码头,并在烟台扎下了根,你方唱罢我登场,烟台由此成为北方重要的"京剧码头".1 906年,大连人张子禄意识到烟台这座"京剧码头"在全国京剧界的地位,投资修建了"德桂茶园"(那时戏院内设茶座,故称茶园),1916年更

范钧宏翁偶虹李维康 烟台"京剧码头"的传说(图)

京剧 范钧宏 翁偶虹 李维康

烟台教卫

水母网2月4日讯(YMG记者柳昊杰摄影报道) 烟台“京剧码头”之名由来已久。1898年,京剧首次登临烟台这座商埠码头,并在烟台扎下了根,你方唱罢我登场,烟台由此成为北方重要的“京剧码头”。1 906年,大连人张子禄意识到烟台这座“京剧码头”在全国京剧界的地位,投资修建了“德桂茶园”(那时戏院内设茶座,故称茶园),1916年更名“丹桂大戏院”。

1907年起到1927年,一代宗师麒麟童周信芳五次到烟台搭班唱戏,并创建烟台梨园公会,烟台“丹桂”成为了他唱红的舞台。自此,烟台“丹桂”走向全国,众多名角纷纷前来,许多京剧演员甚至以来此唱戏为荣。“京剧码头”名副其实。

遥想当年,戏园昼夜演出,生意极好,据说白玉幌、花玉莲等排演的《诸葛亮招亲》在丹桂戏园连唱数月,仍旧爆满;麒麟王灵珠等排演的《狸猫换太子》一戏在丹桂演出时,票价涨到每座一吊钱,戏迷仍旧踊跃;马德成、李吉瑞、杨月楼、荀慧生、程砚秋、尚小楼、马连良、张君秋等新老名家都在此唱过戏。

也有人说,“京剧码头”的繁荣似乎更多地停留在了那个时代,而那些“红红火火”也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变成了“传说”。

不过,上点年纪的烟台老戏迷还能隐隐约约地想起,即使放下那些遥远的“传说”,这座“京剧码头”还曾有过一个辉煌的“八十年代”。那时,全国京剧名家再度纷至沓来,那时,现代京剧《蝶恋花》曾在胜利剧场(丹桂戏院)连演54场……原烟台京剧团业务团长、72岁的何冠奇先生至今记忆犹新,他说,所谓的“八十年代”当然不仅仅只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其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是“百废俱兴”之后的“百花齐放”,那是“京剧码头”的又一个高峰。

如同很多人曾经追忆并难忘的一样,“八十年代”只是一个符号,但却代表一份永远深情的怀念。

范钧宏(中)与何冠奇夫妇在烟台海滨留影。

烟台疾风知劲“发”

范钧宏是何冠奇的恩师。1950年,只有11岁的何冠奇考入中国戏曲学校,王瑶卿、萧长华、尚和玉、谭小培等众多泰斗级京剧大师都是他的恩师。“坐科”八年,1958年,何冠奇毕业后留在中国戏校实验京剧团,领导安排他拜著名剧作家范钧宏、翁偶虹为师,专攻编导。短短几年的“手把手”亲教,却影响了何冠奇一生。1970年,何冠奇夫妻从北京调至烟台,尽管相见的时间很少,但这段师生情谊却一直没有隔断。

忆起范钧宏,何冠奇满怀感动又亲切。他说,范老是个很风趣的人,只来过一次烟台,却留下了一段难忘的趣话。1981年,全国戏剧创作会议在烟台召开,他作为东道主迎接了范钧宏老师和另一位泰斗级大师吴祖光先生,并带几位老人在烟台海滨游玩,拍照留念,由于当时海边风浪大,范老的头发被吹了起来,竖立起来。

此后,何冠奇把照片给范老寄到北京,看到照片中的一幕,范老在回信中幽默地写道:“到了烟台的海边,我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疾风知劲发’!”

当然,范钧宏对何冠奇的影响更多的是在业务上。1972年,何冠奇改编后来由刘长瑜主演的《梵王宫》,范老说,写戏时要“抓主要矛盾”,并形象地比作“擒贼先擒王”,谁知起初没有领会意思的何冠奇竟将“擒贼先擒王”当成戏词写了进去,范老看后笑了:“冠奇啊,我这人一生气就肝疼,现在,肝就有点疼……”何冠奇说,一句“擒贼先擒王”,成了后来他在编创剧目时的重要标准。

来到烟台后,和范老的交流更多的便是在你来我往的书信上。何冠奇至今保留着那时的许多书信,他说:“上世纪80年代我写《牡丹魂》时,写出来的第一本就专门寄给老师过目,希望得到他的评点。范老非常认真又仔细地看了,并且多次给我写信,具体到哪一幕哪个场景,应该怎么改动。可以说,烟台京剧那年月的许多大戏里,都凝聚着范老师的心血!”

人物名片

范钧宏(1916-1986),中国戏曲界编剧创作泰斗级人物。著名剧作家,戏曲理论家。原名范学蠡,祖籍杭州,生于北京。历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组组长,中国京剧院文学组组长、编剧。经典京剧剧本《满江红》、《杨门女将》、《白毛女》、《望江亭》、《猎虎记》、《蝶恋花》等均出自他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