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至成将军后代 周玉成将军 抗美援朝的后勤部长
周玉成将军(1904年4月30日-1971年12月9日),原名周长久,又名周鸿礼。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之一,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周玉成中将照片
周玉成将军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原名周长久,又名周鸿礼。1904年4月30日生于湖南省祁阳县大桥弯乡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2岁时曾入私塾一年,后因父亲患病被迫辍学,到宁远县一家药铺当学徒。
不久,药铺破产,他重返家乡务农。1920年1月为挣钱养家,入湘军湖南江道区卫队连当兵,先后任班长、排长、连长。后因与上司不和逃离该部,转投湖南陆军第2师从事军需工作。1926年7月所在部队编入国民革命军第8军第1师,随部参加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在此期间,曾受到派往该师进行政治工作的共产党人段德昌的教育和影响,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萌发为劳苦大众进行革命的意识。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革命军第8军第1师从湖北移防湖南并改编为独立第5师,1928年2月他在该师第1团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7月在彭德怀、滕代远领导下参加平江起义,任红5军第13师1团2连司务长,12月随红5军主力到达井冈山。后任红5军2大队大队长、红4军第5纵队司令部副官主任、红8军第4师1团团长,参加了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巩固扩大湘鄂赣苏区的斗争。
1930年起任红8军第4师经理处处长,红3军团第6师供给部部长、军团供给部部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
到陕北后,任陕甘军区供给部部长兼红29军供给部部长,陕甘宁省军事部供给部部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供给部副部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总指挥部兵站部副部长,八路军前方指挥部供给部部长、八路军后勤部供给部部长,长期参与领导八路军的物资供应、生产自救和反“扫荡”作战的后勤保障工作,并为完善部队的后勤供给制度、培养后勤干部、组织管理部队的被装和军需生产等做出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初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晋冀鲁豫边区军政联合财经办事处轻工处处长,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审查厅厅长,参加了上党、邯郸、定陶、临汾等战役。1948年4月起任中央军委总后勤部驻南线司令部副司令员兼邯郸办事处主任,参与组织淮海战役和南下部队的物资供应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后勤部财务部部长,总后勤部财务部部长。1950年11月起任总后勤部油料部部长,东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财务部部长,沈阳军区后勤部部长。
1960年11月至1965年5月任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是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1年12月9日于西安逝世。
周玉成故事
湖南省祁阳县人,1904年3月15日出生于祁阳县一个贫苦人家。1920年入湘军当兵。1926年1月投身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一师,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7月22日参加由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28日即由连队党代表罗立、连长李灿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8月任红五军第五纵队十三大队长。率部跟随李灿、何长工挺进鄂东,开创了鄂东革命根据地。1930年6月成立红三军团,任红八军四师一团团长、师党委委员和一团党委书记。7月率部参加红三军团攻打长沙的战斗。1930年10月调红八军四师经理处任处长,从此毕生奋战在人民军队的后勤战线上。
1930年12月至1934年秋,先后任红三军团军需处处长、六师供给部部长、红三军团供给部部长。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当时条件极为艰苦,后勤供给工作非常困难,他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带队深入自区筹粮筹款,确保了红三军团的后勤供给。
同时逐步规范、完善红军的供给制度和财经纪律。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他大胆使用国民党军队的军需人员充实红军的供给队伍,建立旬报表、月报表制度,启用复式凭证,废除司务长一个人说了算的做账方式,规范了红军的供给制度。
长征路上,供给工作更加艰难。他肩负着红三军团的供给重任,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有效地组织供给。爬雪山,过草地,天寒地冻,部队体力消耗巨大,不得不一路走一路甩包袱,最后只剩下军团的账本和维系全军团生活的一担银元。
他把这些东西得看比生命还重,让挑担的战士不离自己身边,道路难走时就把银元担子放在自己的红鬃马背上驮着走。就这样,艰难地支撑了长征途中红三军团的供给。
1937年7月,任八路军前方总部供给部部长。在周恩来副主席的直接领导下,他利用国共合作的形势,深入武汉、上海、广东、香港等地,广募钱物,购买药品、医疗和军工设备,通过西安办事处,源源不断地运往抗日根据地。
他根据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具体情况,调整供给标准,制定出一系列统一合理的供给标准,实行统筹统支,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财力和物力。他组织自力更生,发展生产,办军需工厂,生产各种被装和军需品,不断满足部队需要。
他精心组织八路军总部创办了4个被服厂及鞋厂、纺织皮革厂、干粮厂、油厂和染纺厂等。在最困难的1940年,仍完成了各种军需生产任务,较好地保障了部队的供应,有效地挫败了敌人的经济封锁。1940年8月百团大战开战后,他根据作战动用的兵力多,流动性大的特点,创造性地把粮食加工成饼干、炒面和其它便于携带的干粮,大大增加了部队灵活机动的作战能力。
百团大战后,他创办了八路军供给学校,培养后勤人才。从1940年至1945年,任八路军野战供给部部长兼供给学校校长。
先后办班十几期,培训学员近千人,充实了八路军后勤队伍。他十分重视八路军供给工作的规范化,自1939年开始,先后制定了《统一全师供给标准》、《连队供给工作条例》、《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供给处暂行工作条例》、《各级供给机关、审计处、连队经济协助委员会、合作社管理委员会工作条例》等规章制度。
还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八路军供给、边区财经、货币、斗争、粮食调剂及军队筹款等问题。这些规章制度和会议文件指导和规范了八路军的后勤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后勤部部长、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审查厅厅长、中央军委后勤部驻南线司令部副司令员兼邯郸办事处主任、华北军区后勤部财务部部长。指挥潞城、涉县、馆陶等3个兵站,负责淮海战役的后勤供给工作,受到刘伯承的赞扬。在渡江战役中,他根据不仅要胜利渡江,而且要扩大战果、挺进江南、长途追击等特点,要求后勤工作人员做好充分准备,保证部队挺进到哪里,供给就提供到哪里。
1948年12月,在全军后勤工作会议上,针对一些同志不安心后勤工作,周恩来说:"老同志要带好头,首先是二杨(杨立三和杨至诚),二周(周玉成和周文龙),责无旁贷,你们不搞后勤谁搞啊!”这是对他和其他同志在军队后勤战线所做工作的肯定。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彭德怀亲自点将,要周玉成到朝鲜前线负责后勤工作,安排在志愿军后方指挥所。周玉成把分给自己居住的小楼作为临时后方指挥所,随时听取汇报,布置任务,夜以继日地工作,建立起了一条“打不烂、炸不垮的钢铁运输线",为抗美援朝的胜利提供了后勤保障。1960年1月任总后勤部副部长,负责军工生产。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他是第三届、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65年秋,响应中央军委的号召,从领导岗位上主动退下来。1971年12月9日在西安病逝,终年68岁。
周玉成将军子女向抗战纪念馆捐赠珍贵文物
2009年7月7日,是“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侵略者发动侵华战争72周年纪念日。在宛平城内的中国抗战纪念馆的贵宾室,举行了八路军抗战将领周玉成子女捐赠文物的隆重仪式。
出席捐赠仪式的有:人民军队后勤工作的创始人和卓越领导人之一、原军委总后勤部杨立三部长的夫人李琴女士。周玉成参加革命后的老领导、老战友的亲属:彭德怀元帅、黄克诚将军、洪学智将军、彭绍辉将军、杨至成将军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后代及革命老人谢觉哉的儿子。
10点整,仪式开始。首先由周玉成将军的儿女们向纪念馆展示和捐赠了“百团大战”缴获的日本军刀和罗马手表。
纪念馆沈强馆长郑重地接过了文物并向周玉成将军子女颁发了捐赠证书。
纪念馆李副馆长致词,对获得珍贵文物向革命后代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和高度的赞扬。
周玉成子女介绍了文物来历和捐赠文物感言:
我们的父亲周玉成,1904年出生于湖南祁阳县,1928年7月跟随彭德怀参加了平江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时他担任红三军团供给部长,是我军后勤工作早期领导人之一。抗战期间,他任八路军总供给部部长兼一二九师供给部部长。
1940年8月,为打击日军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在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的直接指挥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规模大,参战兵员多,持续时间长,特别是国民党政府停发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军费,后勤保障和供给方面压力大,问题多,困难前所未有。面对严峻的形势,八路军供给部在父亲的带领下,一方面向根据地的”冀南银行”拆借经费维持部队的基本生活,另方面积极依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千方百计筹措粮食、武器、弹药、药品、器械等各种物资,有效地保障了部队作战的需要,为整个战役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当百团大战胜利后父亲与老领导彭德怀见面时,话语不多的彭老总从战利品中,拿出缴获的这把日本军刀和一块在当时少见的罗马手表,作为对后勤保障的奖励,奖给了父亲。
几十年风雨坎坷过去了,这些昔日的战利品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华彩和辉煌;或许百团大战中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以及为中国革命出生入死的烈士们已让后来人淡忘了,但历史的见证和父辈的革命气节,却使这些抗战纪念品愈加显得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