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旭画家 浅论著名画家金旭先生创作的国画人物艺术符号
“中国画坛、古往今来;前贤接踵,名家辈出。”——古有画马的韩干、今有画马的徐悲鸿;古有画牛的戴进,今有画牛的李可染;还有齐白石的虾、黄胄的驴、陈大羽的鸡等不胜枚举;放眼望去这些古今先贤大师们创作出的艺术符号绝大多数属“花鸟虫鱼”范畴,但属“人物”范畴艺术符号的屈指数来实乃凤毛麟角也。
当今画坛,人物类艺术符号的能够深入人心的首推国画大家张大千、蒋兆和、刘继卣、范曾等,其次便是自学成才的三杰代表:刘旦宅、戴敦邦、汪国新。
他们笔下的艺术符号逐一罗列眼前——红楼群芳、老子、钟馗、关公、水浒群英,唯一例外的就是蒋兆和先生的现实主义作品《流民图》;正当考虑此类说法是否有失公允和偏颇之际,恰巧笔者在一次画展中,偶然认识了当今有画坛黑马“小范曾”称谓的金旭先生,初观其作品,便觉像一股春风迎面扑来,让人最难忘怀的是他满面谦和的笑容及对艺术孜孜不卷追求的精神。
金旭先生正逢中年,但其画龄却已有41载了。早年金先生学的是西画,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当今人物画坛泰斗范曾先生的作品,感觉他的画即继承传统,又有新意;遂不断地苦心钻研“范式”人物绘画技法,经过几番寒暑、几多磨练,金先生参加几次国内较大的画展并获得了成功,于是画坛黑马“小范曾”的绰号亦不胫而走。
但金先生在获得成功的同时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一个好的开端,白石先生曾说过:“似我者死,学我者生。”的名言,于是金先生开始大胆地尝试新的绘画技法,人物画最难就是“神韵”二字,要做到形似非常简单,只需要有一定的素描绘画基础即可;但要达到“形神兼备”的高度,这就必须要求画家除了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外,还需广泛地汲取历代画坛大家的构思精华,再经过不断地磨练创作,最终才能达到一个栩栩如生的境界。
金先生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去实践的,他在“范式”人物技法的基础上,加入了早年学过西画的技法,也就是在描绘人物的面部、手脚、肌肉纹理时,着重刻画明暗、凸凹的立体感效果,故他笔下创作的高士、童子、仕女等皆能挥洒自如、形色鲜活;另衣纹线条也由刚开始的若范式“屋漏痕”、“金刚杵”改为“棉里藏针”的刚柔、虚实顿挫的“金式”线描。
在绘图的构思上从刚开始学的“范式”构图逐渐转化为寓意深刻的“金式”构图,诸如《一鸣惊人》、《一鹿(路)平安》、《青出于蓝》(笔者收藏)等系列小品斗方,也有《竹林七贤》、《八仙聚乐》、《庄周梦蝶》等大幅力作,更有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而历时近一年精心创作的百米鸿篇巨制《五千年文明迎奥运》,全篇60个场景,近300个人物,且构思奇妙——充分体现了人文奥运的思想主题,这跟张艺谋导演开幕式的场景——不谋而合!
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金旭先生能够很好地驾驭与体现华夏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并且有志于进一步深入挖掘、剖析这方面的题材,让它形成特有的国画人物艺术符号。
纵观金先生一路走来的艺术之路,您会不难发现其中许多充满艰辛的创作历程;是的,绘画除了存在突如其来的创作灵感外,还必须老老实实地勤学苦练,走任何捷径或耍小聪明都是徒劳的。
在交往中得知金旭先生现正在北京中国国家画院进修深造,对他来说 “艺无止境”绝不是什么空谈?恰巧是他逐渐形成——“吴带当风、传神写照”之国画人物艺术符号最好的诠释。
朱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