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白羽长江三峡的文眼 读刘白羽的《长江三日》
刘白羽的《长江三日》写的是作家乘“江津”号自重庆顺流而下。穿过三峡的沿途见闻与感受。在作者笔下,江轮在前进,景色在变幻,思潮在翻腾。船出夔门,夜色降临,天空江上一片云雾,电光闪闪,水天、风雾浑然一体。在这雄伟长江的夜航之中,作者感到整个宇宙,都展现在胸前,好像不是一只船,而是自己正在和江流搏斗而前,仿佛我们所经历的大时代突然一下子集中地体现在这奔腾的长江之上。
“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一种庄严而美丽的思想由然而生。
当船过瞿塘,天晴日朗,但见,两岸巨岩,倒影如墨;中间江面,碎光荡漾;近处山峦,绿如翡翠;远处群峰,如红宝石闪光,又是一幅色彩缤纷,万千气象的画面。而当江轮在那江流特别凶恶的西陵峡,越过旋涡万千,巨礁耸立的泄滩,江面陡降,波涛汹涌的青滩,看到一只木船逆流而上的情景时,便顿然悟到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不管航道多么复杂艰难,只要人们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一条前进途径,就会战胜大自然了。
长江三日的第三天,船出西陵峡,江面顿然开阔,这时:碧波雪浪,海鸥翩飞,水天柔和,江船宁静,可是,作家的心潮,却在剧烈地翻涌,他又被卢森的《狱中书简》,带到那艰苦而悲壮的斗争年代:风雨雷电中,响着夜莺银铃般的啼叫声;灰深深的天空上,一块玫瑰色的云彩涌现在东方——“不论我到那儿,只要我活着,天空、云彩和生命的美就会跟我同在。
”这是一位革命战士对光明的强烈向往,对胜利的坚定信念。在作者笔下,长江三峡气象万千的壮丽景色,同作家胸中汹涌澎湃的战斗激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使作品充满着一种时代精神,战斗激情和英雄光彩。
刘白羽的散文诗意更多表现为壮美、明快,充满哲理。《长江三日》中,作者以游踪为引线,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波涛汹涌的长江,奇伟壮丽的三峡。作者笔下的长江一会儿激流澎湃,涛如雷鸣;一会儿安静温柔,像微微拂动的丝绸;一会儿万瀑悬空,砰然万里;一会儿旋转不前,一千个,一万个旋涡。
仿佛长江在高唱、在低吟、在咆哮、在深思。那云雾变幻、朝晖夕照、电闪雷鸣,更给这显示大自然生命力的河流增添了无限的诗意。作者把我们带到了那变化莫侧的水上世界。
阅读这篇游记,就像是欣赏一幅壮丽的三峡风光图,给人以昂扬向上的力量和一种奇伟、刚健的美的享受。但是,作者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而是与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了。“我觉得这是我们所经历的大时代突然一下集中地体现在这奔腾的长江之上。
是的,我们的全部生活不就是这样战斗、航行、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吗?”由于这一思想的熔铸,江轮便成为我们整个革命事业的诗意象征了。文章虽然落墨于山河画卷,却处处着眼于哲理的诠释,因此,气势壮阔,格调高昂。读起来扣人心弦,使人精神振奋。
刘白羽的散文在结构上,以“意”为帅,以抒情为牵引线,散文中的人、事、景、物、情、理,是随着感情的发展变化而摇曳铺陈的。因此,他的散文结构挥洒自如,波浪起伏,跌宕有致。《长江三日》描写自重庆到武汉之间长江两岸的绮丽风光,作者用“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哲理思索贯穿全篇,在此基础上,作者一会儿打开大合,简笔写意;一会儿浓墨重彩、精勾细勒;一会儿运用精辟的比喻;一会儿说古道今,随着江轮的航进,奇峰、急流、险滩、暗礁、丽日、风雾在哲理思索的红线牵引下,按照作品感情发展的脉络,贯穿起来,挥洒自如地勾勒了这幅气势磅礴、神采盎然的山水长篇。
它浓密而又淡远、简约而又细腻,神情逼肖而又变幻多姿,充分地表达出刘白羽散文的雄健浑厚、优美细腻的风格。
刘白羽散文的语言风格与其作品的思想内容是统一的。深刻的哲理、磅礴的壮怀以及灿烂的山川、江河,一但孕育成散文的意境,优美浓烈的文词便奔涌于笔端了,试想,面对气象万千的长江,没有一支浓妆艳抹的彩笔,巨幅画卷是不能制作的;面对扑面而来的奇特景致,没有丰富美丽的语言以及驾驭这种语言的能力,战斗的诗情就不可能抒发得如此壮美。
《长江三日》中,作者用淋漓的彩墨描绘雄伟壮美的长江风景“万水奔腾一样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石而来,你可想象得到那真是雷霆万钧,船如离弦之箭,稍差分厘,便撞得个粉碎”,“江面陡然下降,波涛汹涌,浪花四溅”,壮观的场面,与作者胸中汹涌澎湃的战斗激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给人以强烈、壮观、豪迈之感。
总的看,刘白羽的语言畅达、热烈、明朗,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
刘白羽的许多散文,经常采用一些引文,精粹巧妙,给文章增添了光彩,开拓了思想境界。在《长江三日》中,作者引用的诗文很多,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毛泽东的;有革命先驱者卢森堡的;有古代诗人李白、杜甫、苏轼的,还有古人袁菘书中的典故。
比如:“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这是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的结句,引在文中,与散文描写的“夜航”景色融合得天衣无缝,使文章增添了哲理性,从而凝聚出全文意境的焦点——“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
”作者借用这些引文,制造了气氛、烘托了环境、抒发了感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与整个作品的格调相和谐。同时,还给读者一种鲜明、生动的情趣,而且为作品增加了一层色调、一层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