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浅予漫画 漫画家叶浅予倒霉记

2018-04-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人怕倒霉,又常常倒霉.其实,是否倒霉,也因人们各自的理解而有异,如若不信,请观叶公.叶公名浅予,米寿,舞画.漫画.速写为画坛三绝,然而,有谁知晓,他历尽劫波,屡屡倒霉.从某种意义而言,叶浅予之所以能成就一番事业,取决于他对倒霉的独特理解.老朋友爱谈浅予雨夜溶洞探险的趣事.1932年,上海爆发"一·二八"战事,<时代画报>暂告中辍.他陪同张光宇等避居桐庐,乡居无聊,一日,他记起上学时远足,曾游过一座溶洞,景色诡丽.尘世少见.经他大肆渲染,朋友们顿生好奇之心,决定前往寻胜.他-

人怕倒霉,又常常倒霉。其实,是否倒霉,也因人们各自的理解而有异,如若不信,请观叶公。叶公名浅予,米寿,舞画、漫画、速写为画坛三绝,然而,有谁知晓,他历尽劫波,屡屡倒霉。从某种意义而言,叶浅予之所以能成就一番事业,取决于他对倒霉的独特理解。

老朋友爱谈浅予雨夜溶洞探险的趣事。1932年,上海爆发“一·二八”战事,《时代画报》暂告中辍。他陪同张光宇等避居桐庐,乡居无聊,一日,他记起上学时远足,曾游过一座溶洞,景色诡丽、尘世少见。经他大肆渲染,朋友们顿生好奇之心,决定前往寻胜。

他——马当先,领头探路,行至十余里地,天降瓢泼大雨,众人仓皇躲入村边农舍。久久雨歇,大家提议归去。他却坚持向前,复行三四里,终入神仙洞府。朋友们兴尽出洞,发现夜幕四合、星月无光,伸手不见五指。张光宇身躯肥胖,胆量不大,山阴道上磕磕绊绊,见小木桥则腿颤,如今,天黑路滑,更不敢举步。

前无店、后无村,总不能在湿漉漉、阴森森的溶洞里宿夜?浅予临危不乱,依稀记得溶洞附近有座尼庵。这时,恰好遇见一位夜归的农夫,他们问清路径,互相携扶着来到庵里。老尼姑热诚招待贵客,端出新磨的豆腐作晚餐,铺开晒谷的竹篾当床铺。

南柯一梦醒来已是清晨,庵外春光明媚,鸟雀喧枝。朋友们谢过老尼姑,踏上归途,一路上纷纷打趣,说浅予这家伙胆子忒大,领着大家四处乱闯。要不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化身老尼姑搭救,恐怕大家都要露宿荒郊、喂食虎狼。

浅予不辩护、不反驳,嘿嘿地哂笑。

大约正是他的勃勃英气和过人胆量,使他成为上海第一支救亡漫画宣传队的“龙头”。抗战爆发,上海成立中国文艺界救亡协会。美术界率先结束了左右两派对峙的局面,联合组成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当时上海戏剧界纷纷组织演剧队,奔赴各地,以期用文艺演出唤起民众。浅予向漫画界救亡协会的负责人鲁少飞建议:能不能组织一支漫画宣传队,步演剧队的后尘,走出大上海,面向全中国,拨旺抗日的烽火。

短短一日之内,上海救亡漫画宣传队正式成立,叶浅予出任队长,队员们亲昵地称他为“龙头”。当时的队员有张乐平、陆志庠、特伟、胡考、宣文杰等人,和浅予相比,他们都是后起之秀。浅予同辈的漫画家鲁少飞、张光宇等则留守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

漫宣队如箭上弦、似剑出鞘,意气风发地准备踏上征程。罗彩云明知无法追随,要求返回杭州父亲官邸。此时,叶衡农身染伤寒,大病初愈,需要回乡调养。浅予拜托二弟护送彩云。从此,这一对错配的鸳鸯结束了夫妻生活。

八月三十一日,漫宣队员背上行李卷和绘画工具,在上海西站登上火车。由于战火蔓延,沪宁线无法直通,他们只好先走沪杭线,经由新铺轨的苏嘉路,在苏州转入沪宁线,车行途中,屡屡遭到日寇飞机的骚扰,处处是爆炸的声浪和燃烧的火海。途经镇江古城,巧遇演剧队,两队齐心协力在闹市区绘制漫画和演出街头剧,掀动了古城的抗战热潮。

九月初,浅予与队员们抵达南京,德邻村二号正虚宅以待。《朝报》编辑陆小洛已经全家撤离,后来辗转在美国定居。梁白波以大局为重,不计前嫌,和浅予重归和好,成为漫宣队中一员。各位画家任意选择房间,摊开行李卷,席地憩息。

漫宣队需要生存,需要经费,需要活动场所,怎么办?

浅予怀揣鲁少飞的介绍信,和乐平、特伟拜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求见部长邵力子。大革命期间,鲁少飞曾在南京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从事宣传工作,绘制过不少大型布画,颇有影响。当时,邵力子任总司令部秘书长,两人有所接触和联系。鲁少飞的介绍信递进去不多久,办事员就把他们引进部长办公室。

邵先生表示欢迎他们来南京,欢迎他们为抗战出力,随后,话锋一转。他说:“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现在酿成战祸,实乃中华民族与大和民族之不幸。依吾之见,战争不会持久,你们上海的文艺人士,组织这个队那个队,纷纷来到南京,是不是过于冲动了。”

部长意识到办公室里气氛有些尴尬,改用缓和的口吻说:“好吧,看看你们的名单。”

浅予把名单递了上去。

邵先生扫视一眼,喟然长叹:“怎么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名字。什么特伟、白波,你们年轻人,真是不可思议。”

老气横秋的指责浇灭了来访者的热情。浅予强装笑容,再作最后的努力,说:“邵部长,您看,漫宣队的经费能不能……”

“好,好,经费吗?我们研究研究,再答复。”

“研究研究”向来是为官者的推诿之词。看来,邵力子先生在全面抗战掀起之初,还只相信国际列强的调停、领袖人物的权威和军队的战斗能力……

造访者的脸上全都露出了不悦,浅予淡淡地说:“知道了。”

返回德邻村,乐平和特伟绘声绘色地叙述了拜谒过程,引起了画家们的气愤,气愤之余,倍觉黯然。大家风尘仆仆,投身抗战,竟遭到当局的冷淡和斥责,这才真是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