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英叶挺 项英为何不满叶挺:军服呢子的 皮靴长筒的
周恩来传达了中共中央六届六次全会有关"发展华中"的精神,分析了目前的形势和新四军的任务,他指出:根据敌人、我方、国际的情况,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在敌占区。而处于敌占区的中国的东部为中心的中心,这个地区代表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最有力的地区。
这里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地区,是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经济发达、文化程度最高的地区。这就是新四军的环境。这个客观环境恰恰使得新四军的地位更加提高,落在新四军肩上的任务也就分量更重。
新四军的发展方向,有三个原则:哪个地方空虚,就向哪里发展;哪个地方危险,就向哪里发展;哪个地方只有日军和伪军,就向哪里发展。根据这三个原则,可以确定,新四军今后的发展战略是: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作战方针仍是游击战。
周恩来说:"游击战是你们的拿手好戏。就以江南说吧,新四军几千人,牵制日军主力将近4万。如果全国有十几个、二十个这样的地区,就可以使日军疲于奔命。对三战区,在接受领导的同时,必须清醒地坚持‘独立自主’,一切从抗日出发,从发动群众共同抗日出发。"周恩来环视了在坐的新四军首长们,又说:"请诸位继续畅所欲言,发表你们的意见。"
会议气氛十分热烈。性格直率幽默的3支队司令员谭震林喷着烟雾说:
"今天是不是春节啊?"
大家被他说愣了,分明正月十五已经过去了嘛。
谭震林嘿嘿地笑着:"我的鼻子出毛病了,今天才闻到春天的味道。"
大伙轰地笑起来。
会后,项英又是一夜不眠。对于"东进北上"的战略决策他保留了自己的意见。从兵法角度说,哪里危险向哪里发展无疑是对的,但"向东向北"不止是危险。东面宁、沪、杭,是蒋、日、汪最敏感的地区,那里是蒋介石的大本营,中国大财团的集中地,进出口贸易占全国的3/5,斗争激烈、复杂,新四军朝这个地区寻求发展,必然引起国共冲突的加剧,日寇、汪伪也不容他们的卧榻之旁新四军坐大,这样一来,新四军将处于蒋、日、伪三方夹击之中,岂不是自取灭亡?向北发展,即意味着皖南、江南地盘的丧失,白白丢掉营造了一年的抗日支点,而江北一马平川,恰恰又不是发挥新四军游击抗日的地带。
当然,如果向北发展能和华北的八路军连成一片,固然是一利,但项英内心有不便说出的更大、更宏伟的计划。那就是和中央背道而驰的,向南发展的宏图。
项英的内心是苦涩的,那是一种不被人理解的情愫。一般人从他的外表是不能了解他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对项英有速写一样的描述:
……我与项英仅仅相处了短短的时间,他在几个小时里,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的、生动的,比绝大多数认识了好多年的人给我印象更生动。他的外表不给人好感,实际上,看上去,他很像通商口岸的外国人心目中的‘典型苦力’;他身体结实,肌肉发达,身材短矮,从背后看去,他的头像圆屋顶那样突出;他的双手手指粗短,布满老茧,他的嘴唇和鼻子宽厚;他的牙齿突出,不整齐,不美观,而且缺少了一些牙齿;但他的笑容是中国劳动人民的富有感染力的笑容……
如果从中国人的审美角度,项英个头中等,面相还是端庄的。他的笑的确富有感染力,但同时传导着一种不易接近的冷漠。这个"典型苦力"的外表,包裹着一颗极其自尊、自傲的心。在他41年的人生历程中,历任*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共产国际监察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政府副主席、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央东南局书记,他的地位决定了他的一生与中国革命史紧密相联。
第三国际曾经给予他高度的评价,斯诺称他是"在革命实践中成为高级军政领导人的少数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之一"。
在新四军里,项英有绝对的威望,他的严以律己,他的艰苦朴素,他的为人师表,都无可挑剔。他那沉默的威严使得部下多了服从少了创造和个人的意志,敢于和他直言相争的,也就是陈毅,有时再加上个谭震林。
叶挺不属于同一范畴,在项英看来,他和叶挺的关系多少有些统一战线的味道。这也是项英的苦涩之一,他并不想这样。但历史就这样安排了。历史是无情的,项英时时想推动它,却时时被它推动。处在中国革命向何处走的紧急关头,常常无法左右方向盘,是痛苦的,认为自己正确而去服从错误,是更大的痛苦……
早上,陈毅睁开眼见项英在抽烟,便一边穿衣服,一边说:"老项,你起得很早嘛。"
项英没有作声。说心里话,他很羡慕陈毅的潇洒坦荡,但他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