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藏地各大教派中虹身成就不胜枚举
尽管佛陀出世说法,但佛法住世很短暂,假设住世期已圆满,教法、证法已湮没,那么就与暗劫没有两样了。比如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再过几千年便会消失,而弥勒佛还没有出世,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前一佛陀的圣教已经结束,后一佛陀的圣教尚未出现,这期间就称为圣教空世。众生若转生于此,虽然出生在贤劫,但依然得不到佛法的利益。
大家一定要再三思维,今生得个人身并不容易,看到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大多数都不行持善法,真的对他们生起大悲心。这次我们有这么好的机会,佛法大门一直长期敞开,有缘者随时可以进入,假如没有好好修学,一旦错过了,以后就会很难以复得。
要知道,倘若生于圣教空世,除了具有因缘的福德刹土中,偶尔有独觉出世以外,根本不存在讲闻修行。诚如《中论》所言:“若佛不出世,声闻已灭尽,诸辟支佛智,从无依而生。”佛陀不出世、声闻已入灭尽定的时候,诸辟支佛在不依靠善知识的情况下,凭借前世修十二缘起的善根,即生于一座中获得圣者果位,然后身体示现燃火、发光等神通,度化小部分有缘众生。我们若转生于此,会不会是独觉的所化对象呢?谁都没有把握,毕竟这个范围很小。
有时候看看,佛法的住世期其实很短,中间又有那么多暗劫,假如在那时转生,就连三宝的名号也听不到。从道理上再再思维之后,每个人应产生这样的定解:“今生的机会确实很难得,所以我必须要修行!”这就是修行的一种境界。否则,你天天修拙火定,肚脐热乎乎的,我觉得并不重要,你热也好、冷也好,头上有气也好、有光也好,这些都没有什么,因为灯泡也有光,夏天的阳焰也有气,但并不是什么成就相。不过,现在人特别颠倒,非要追求一种外相,才认为自己成就了,而对人身难得生起定解,却不觉得这很殊胜。所以,大家今后要换一种方式来思维,真正的修行是在加行中得到感应,这个很重要。
那么,佛法住世期到底有多长呢?拿当今释迦牟尼佛的圣教来讲,《月藏经》中说是两千五百年;《贤劫经》说是一千五百年,即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汉地还有些法师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藏地普巴派、萨迦派、格鲁派等,也有各自不同的观点(藏地对普巴派的说法比较公认)。尽管种种说法不尽相同,但一般而言,世界上公认的是《俱舍论》的观点,也就是说,佛法住世总共五千年。按世界佛教联合会的推算,今年是佛历2553年,这是小乘上座部的观点,与《俱舍论》也非常相合。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其实又叫普贤密意圣教。为什么呢?因为普贤如来的报身雪海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手中持的宝瓶中有一棵菩提树,树有二十五层叶子,第十三层——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刚好对准普贤如来幻化的毗卢遮那佛之心间。故而,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因此得名。
按照藏传佛教的观点,普贤密意圣教也是住世五千年。具体而言,
1、果期:一千五百年。其中,第一个五百年得阿罗汉果的最多;第二个五百年得不来果的最多;第三个五百年得预流果的最多。
2、修期:一千五百年。其中,第一个五百年修戒学的最多;第二个五百年修定学的最多;第三个五百年修慧学的最多。
3、教期:一千五百年。其中,第一个五百年学经藏的最多;第二个五百年学律藏的最多;第三个五百年学论藏的最多。
4、形象期:五百年。只有出家人的形象,没有清净戒律,也没有实修者。甚至到了最后,这种形象也难以维持。因为众生福报已尽,出家人剃头时,刀没办法刮下头发;袈裟染色时,染料也无法把衣服染成红黄色。(有些法师认为现在已过了形象期,这种观点不太合理。依照我们的分析,还是《俱舍论》的说法比较对。)
在最初的果期,也就是佛陀在世时,以及佛涅槃后不久,得果的人比比皆是。看过《百业经》、《贤愚经》就会明白,那时听法后获得圣果特别快,马上就能得预流果、阿罗汉果。前不久有一位道友说:“那个时候证果这么快,好羡慕啊!我也想马上得阿罗汉果,您可不可以给我传四谛法门?”我说:“现在肯定不行,因为不是果期。”
过了一千五百年之后,就是修期,主要以修戒定慧为主。翻开那时的历史,汉地禅宗、净土宗中,大成就者特别特别多;藏地宁玛巴等各大教派中,虹身成就、飞往清净刹土的也不胜枚举。而如今越是接近形象期,成就的人就越少得可怜。尽管现在不是真正的形象期,毕竟还有教法存在,人们受持经律论的教理,相续中可以生起悲心、菩提心,但跟佛陀时代众生的根基比起来,还是很差劲的。
佛法住世期共有五千年,按普巴派推算,现在已过了三千五百年,或者近四千年之际,也就是说,正处于教期中。如果再过五百年,佛教恐怕就不是这样的了。大家在漫长的轮回流转中,今生有幸遇到佛法,这是相当不容易的。尽管眼下正值五浊恶世,但教法与证法仍存在于世,这说明圣教正法圆满也已具足。
那么,何为五浊恶世呢?
1、时劫浊:指时代遭逢恶运,灾难频生。就拿财富而言,一会儿是世界经济危机,一会儿是金融风暴,每天不是“刮狂风”,就是“下暴雨”,人们犹如水泡般的财富极不稳定,今天富可敌国,明天就可能一贫如洗。
2、众生浊:指众生资质低劣,福报日减,苦多乐少。佛陀时代或在此之前,人们的身高、体力都非常殊妙,而现在,一年比一年不行了。有些道友以往在学院过冬,没有任何问题,可如今走几步路就喘得厉害,冬天一到就忙不迭地要下山,这也说明越来越浊世了。
3、寿命浊:指众生因恶业受报,寿命短促。佛陀在世时,人寿百岁并不稀奇,而今若有人活一百岁,好多新闻记者就扛着照相机、摄像机,“嚓嚓嚓”地使劲拍,觉得这是一个怪物。人们活到五六十岁,就认为自己该“圆寂”了,赶紧要做好准备。昔日人寿可达二万岁、八万岁,但好景不长,现在已成了寿命浊。
4、见解浊:指出家人善心越来越失坏。在过去,出家人自觉护持戒律,始终不离戒定慧三学。而现今,诚如佛在《像法决疑经》中言:“我灭度已千年后,恶法渐兴。”经中还说,譬如有些出家人没有参禅,反而自称禅定功夫不错,在众人面前宣扬;有些不解佛意,却执己所见宣说十二部经,还认为讲得很精彩;有些不修道德,专求财物,整日忙于做生意等,致使俗人皆轻贱三宝……这些都属于见解浊。
5、烦恼浊:指在家人行持善法日渐退失。
(当然,见解浊与烦恼浊,还有不同解释方法,但此处暂以出家和在家进行区分、讲解。)
尽管现在五浊横行、浊浪滔天,但教法证法并没有真正隐没,我们拥有如此良机,自己一定要行持善法。其实每个人只要把时间用上,行持善法谁都能做到。今天中午我家来了一位藏族喇嘛,他有79岁,曾是我父亲的朋友,后来出家了。他跟我讲了自己二十年的修行经历:截至昨天,他共念了三亿遍观音心咒,今天又在我面前发愿,说还要再念一亿。我问:“你三亿遍心咒念了多少年?”他说:“整整十七年。在此期间,有时候念得多,每天十万遍左右,有时候到拉萨等地去,就念得少一点。我平时很少跟人接触,还念了一万遍《普贤行愿品》……”他以前在我家乡炉霍那边,还是很出名的,我父亲常讲他怎么打仗、杀牦牛、偷盗,所以我印象比较深。他也承认自己年轻时,不太相信因果,没有一个不造的恶业,二十年前遇到一位上师,后又遇到法王如意宝,让他一心一意念观音心咒忏悔。如今三亿遍已经完成,今天又发愿再念一亿。我觉得人的心力确实不同,心力大的话,即使往昔造业比较深重,现在精进也不算太迟。
总之,希望大家通过以上分析,真正觉得佛陀说法很难得,佛法住世更难得,现在自己各方面顺缘具足,这是非常大的福分。有些人今天没买到菜、做饭时没有煤气、需要的东西买不着、家里出现一些事,就认为自己违缘重重。其实这不值得大惊小怪,真正的大违缘,是佛教隐没了,若如此,这个世界会暗无天日,我们来到人间也没有意义。而如今并不是这样,佛教的光明依然存在,关键要看我们接不接受,假如在自己的余生中,对佛法既闻思又修行,这样得到人身才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