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楠中少 作者:张晓楠 来源:新东方 2月26日中午1点李开复

2018-02-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月26日中午1点李开复老师做客<职场人生>,当天节目开始时,大家可以 点击这里 进入收看节目,热切期待着大家的参与.请大家看这篇时,能同时关注到之前发的李开复老师将做客<职场人生>--砖头.观众征集这篇博文.还清晰地记得,那是2002年,不过不是那年的第一场雪.李开复老师到清华大学演讲.由于想听他讲座的人非常多,以至于诺大的一个报告厅,早早就挤满了人.而外面还有众多没能进入,却迟迟不肯离去的莘莘学子.当时李开复老师已经忙了一天的工作,而当他得知外面还有很多同学不愿意离去,想要听他

2月26日中午1点李开复老师做客《职场人生》,当天节目开始时,大家可以 点击这里 进入收看节目,热切期待着大家的参与。

请大家看这篇时,能同时关注到之前发的李开复老师将做客《职场人生》——砖头、观众征集这篇博文。

还清晰地记得,那是2002年,不过不是那年的第一场雪。李开复老师到清华大学演讲。由于想听他讲座的人非常多,以至于诺大的一个报告厅,早早就挤满了人。而外面还有众多没能进入,却迟迟不肯离去的莘莘学子。当时李开复老师已经忙了一天的工作,而当他得知外面还有很多同学不愿意离去,想要听他的讲座时,他立刻与校方沟通,决定临时加讲一场,也就是一晚上连续讲两场。

那时的我,就是众多等着听加场的一员。在近两个小时的等待过程中,非但没有什么人走,反而有更多的学生因为听到了有加场的消息而赶过来。

虽然距离那场讲座已经7年的时间了,但是开复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的观点我还记忆犹新。令我感触最深地一点就是,开复老师最早在哥大是学法律专业的,他说当他意识到自己如果继续在法律这条路上走下去的话,顶多就是比如田纳西州的一个小律师而已,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在别人看来前途无量的专业,而选择了他真正感兴趣的计算机专业。如果当时开复老师没有放下一些,也许就没有后来他得到的另一些。

所以,很高兴这期的《职场人生》可以采访开复老师。我欣赏李开复老师这种坚定自己的选择的魄力。如同他所说的,教育的本质并不是“传道”,而是“学习的能力”;并不是“解惑”,而是“从经验中得到领悟”;并不是“指出成功之道”,而是“找到个人心中的声音”。对这句“找到个人心中的声音”,我很认同。很多人就是在现实中,过多地关注了别人的声音,过分看中了别人眼中的光环,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忘记了自己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我在新东方教托福的时候,总会有学生问我:老师,国外什么专业好申请,您觉得我应该读什么专业。我的回答总是:你喜欢什么专业,你将来想做什么工作,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群体效应是一个心理学上被证实很常见的现象。群体的力量是极其强大的,有时我们甚至会因为这种强大的力量而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自己最起码的常识判断。我们喜欢跟风,喜欢从众,也许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还不够强大,对自己还不足够自信。

比如,一直以来我都觉得,70后、80后、90后,是脆弱的我们在现实中为自己找的组织。当我们觉得自己强大时,我们或许希望与这种归类划清界限,那样才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当我们需要“人多力量大”来支持自己的某种见解和想法,或者为自己的某种行为找理由时,我们又会觉得这种分类很亲切很必要。

英语中那个Peer Pressure(同伴间的竞争压力),经常左右着我们,影响着我们做决定的判断力。我想我们需要放下、捡起。放下别人眼中的光环,捡起内心深处的自己。尤其在专业选择、职业选择上,别总以为只有有限的道路可以选择,要有勇于突破、勇于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的那种精气神儿!

每个人都有缺点,我也是。不过一直以来,我算比较认同自己的一点是,我总有那种不信邪的精神状态,我不叛逆,但我也不盲目从众,所以我一直生活得挺快乐,挺明白的。不管周围的人怎么变,不管世界怎么变,我都清楚地知道我,就是我,张晓楠,我想要的是什么。无论是直奔目标,还是曲线救国,我都不允许自己偏离我内心的大方向。

金融危机下,更是考验大家有多少努力的意愿,有多少不服输的精神,有多少创新的决心,有多少坚持到底的毅力,有多少勇闯天涯的英雄气概!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不好意思,最后这句是惯性tulu出来的,不怎么相关,请大家忽略)。自认为自己是有侠肝义胆的人,所以才会做着现在的这份工作,也希望在闯江湖的路途中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侠客!

分享一个网友朋友给我发的一段话,虽然有宗教色彩,不过我觉得内容说得挺好,大家就领会精神吧: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阶段:“勘破、放下、自在。” 的确,一个人必须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这段分享的其它部分,虽然与这篇文章不太相关,但我觉得也说得非常好。好东西就一定要大家一起分享。那句广告语说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