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男人事 跟媒体沟通要善于讲故事 中国人民大学周勇教授作应对网络舆情讲座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系主任周勇在讲课。熊文 摄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信息发布与传播出现新变化,博客、微博等自媒体时代的兴起使得网络舆情已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风向标和放大器。如何提高舆论监测和应对能力,如何善待、善用、善管网络舆论,正确引导网络民意表达,树立政府部门正面形象,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正视和思考的问题。6月29日举行的县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系主任、教授周勇,应邀作了一场主题为"网络环境下舆论事件的形成规律与应对"的专题讲座。
周教授主要研究电视理论与实务、视觉传播效果,现兼职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担任策划。
讲座上,周教授就互联网环境的特点,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心理特点,如何应对和解决网络公共危机事件,如何及时进行信息的发布、公布,如何与媒体、公众建立信任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并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案例,如温州动车追尾脱轨事故、杭州宝马飙车案、郭美美事件等新闻话题,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互联网环境下整个社会舆情危机事件的形成过程。让大家对舆情事件的深层规律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以更好地把握网民参与和表达的规律性特征,更理性地面对网络舆论的监督,更科学地运用网络舆论平台。
全体在职在家厅、县级领导干部,各镇街、县直机关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等参加学习会议。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彭勇主持会议。
周勇教授讲座精辟言论:
时间是负面新闻的最大敌人
◆有些人觉得,对一切负面新闻来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过去媒体报完就完了,有新的新闻热点出来,旧的就没人记得了。但现在时间拖得越长,公众愈加酝酿,舆论关注度就越大,越容易形成舆论的风暴,特别是在互联网出现以后。对于一切负面新闻来说,时间是你最大的敌人。
意见领袖推动舆论风暴
◆意见领袖在网络上会互相传递很多信息,推动舆论风暴的形成。过去我们只要管好信息发布的关口——媒体就可以了。但现在很多时候是民间通过网络社交渠道的信息反过来促进媒体去报道。
新闻发布的成败在于媒体如何去报道
◆接受记者采访时,有一个心态是错误的,就是关注的是自己想讲的东西。而恰恰新闻发布的目的或者说检验你接受采访的成败标准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是别人如何来报道。我们不能只盯着我想讲什么东西,而是说这些东西会怎样被他们所报道,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媒体和公众热衷故事性
◆媒体和公众对什么感兴趣呢?就是有故事化的信息,特别是有视觉冲击力的有故事化的信息。跟媒体沟通时要善于讲故事。其实媒体的报道每天都在讲故事,所有让媒体和公众感兴趣的信息,最有可能让人感兴趣的信息就是一个好的故事。所以说一个好的故事是沟通的基本功。
与媒体沟通在于有效化解冲突
◆怎么做好和媒体的沟通,就是化解冲突。至少有三个工作可以做。一个是态度的表达,特别是在危机事件的初始阶段,态度往往比事实更重要。因为在一些危机出现时,有些事实我们并不掌握得那么完整,或者说这个事件还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有些信息不可能了解得那么清楚,你也不可能给出多少承诺或者马上作出什么解决,这个时候,由态度来化解情感方面的冲突。情绪是网络事件发酵的酵母。第二,最核心的就是利益的协调,利益的关注比责任的追究更为重要。最后是事实的提供,如果你想让媒体不做出不利于你的报道,就要给他提供更多的信息,不是掩盖。
新闻发布取信于人四步骤
◆新闻发布怎么样取信于人呢?有一个英国的职业演讲家协会提出一个金字塔模型,有四个部分。最底下的部分就是你的知识,就是你掌握这个事件的有关信息,是基础。第二个层面是什么呢?是集中,讲一个事情的时候不要从平面上铺开讲,要纵向深入,把一个信息拓宽,而不是提供一大堆信息。第三个层面是热情,一种积极的状态,表示你对这个信息的关注,也表现出你对这个事情的信心。手势不要太多,幅度不要太大,尽量不坐着,不要迈太大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人,要强调看镜头,因为看镜头实际上就是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