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政协文史资料简编

2018-02-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该书辑录文史资料32篇.<塘沽地区概况>一文,介绍塘沽地理位置.地名的由来, 以及我国第一人工大港-天津新港和大沽口的概况等.<夜袭美军弹药

该书辑录文史资料32篇。《塘沽地区概况》一文,介绍塘沽地理位置、地名的由来, 以及我国第一人工大港—天津新港和大沽口的概况等。《夜袭美军弹药库》系武宏将军回忆文章,叙述了宁河县支队摧毁美军在华北地区最大弹药库的经过。

《范旭东及“永久黄”工业团体发展小史》、《范旭东在苦海盐边创业纪实》、《侯德榜博士生平事略》等,介绍了杰出的化工实业家、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亚洲第一座纯碱工厂—永利化学公司碱厂创办人范旭东和中国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侯德榜的传记。

《大沽炮台兴废小史》,记载了大沽炮台建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炮台重建和大沽炮台废除的经过。《曹锟家族对人民经济的掠夺和压榨》一文写于1956年,作者为曹锟内弟,回忆了北洋时期直系军阀首领、中华民国第五任大总统曹锟有关情况。

《黎元洪与北塘早期教育》,记录了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都督、中华民国副总统、总统黎元洪对北塘教育的支持。 《塘沽文史资料辑》(第二辑)

由区***文史委员会编辑。1988年1月,以“内部资料”形式出版。全书8万字。32开,共印1500册。

该书辑录文史资料25篇。《塘沽“劳工协会”暴动始末》,记载了抗日战争后期,塘沽劳工营一次成功的大暴动,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暴行。《签订〈塘沽协定〉的前前后后》和《签订〈塘沽协定〉的历史背景》两篇文章,对***政府与日本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停战协定的内幕和历史背景进行了回忆。

《1919年***来塘沽》一文,由作者采访***记录其口述写成,有较高史料价值。《誉满中外的北塘和尚——倓虚法师》、《1946年倓虚法师来北塘讲经侧记》,记载了著名高僧倓虚法师在天津和北塘讲经的场景。

《大沽渔业小史》、《塘沽灶户的演变》考证了塘沽早期捕鱼和熬盐等历史状况。《北塘史稿》较系统地介绍了北塘地区的历史风貌。《大沽驳船公司》、《大沽船坞》记载了塘沽地区航运业的发展概况。

《碱坛故人印象记》、《毕生献身于科研事业的孙学悟博士》,介绍了原永利、久大、黄海学社的负责人,记载了这些知识分子爱国敬业,为我国化工事业做出贡献的事迹。

由区***文史委员会编辑。1982年1月,以“内部资料”形式出版。全书9万字。32开,共印1000册。 该书辑录文史资料12篇。《辛酸的回忆》一文,记述的是海峡两岸亲人间的思念之情,40年的骨肉分离,充满了辛酸泪水,读之令人动荣。

《久大盐业公司始末》的作者,以亲身之经历,回顾了一个著名企业由兴起到合营的全过程。《塘沽市容变化》、《塘沽医药史略》和《引滦前的塘沽供水》等文章,记载了塘沽区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盐场大鼓》、《灯官会在北塘》等,展示了地区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执教生涯及其它》、《我的曾祖张文》、《父亲刘唯尧》等,反映了社会状况对个人生活、事业的极大影响。

由区***文史委员会编辑。1992年12月,以“内部资料”形式出版。全书7万字。32开,共印1000册。

该书辑录文史资料18篇。《李烛尘生平简记》、《李烛尘先生大事年表》等,记述了原天津久大盐业公司总经理、轻工业部部长、全国***副***李烛尘先生的奋斗历程。在《追忆李烛老》一文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回忆了解放前后与李烛尘的交往。

《范旭东先生印象》一文,作者记述了早期与范旭东共事的亲身经历。《天津碱厂设备的衍变》,从一个侧面记叙了天津碱厂由弱小到强大、由原始到先进的过程。《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北塘》、《喜闻北塘开港》、《回望北塘花会》等文,对北塘地理位置及历史文化予以关注。

《十七兵团塘沽漏网记》、《日伪时期的大沽化工厂》、《日本大院》反映了塘沽战时情景及历史遗存。《大沽口海运》、《滩业公会始末》、《大沽盐票风波》等,涉及了解放前塘沽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形。《塘沽第一次发现赤潮回顾》一文,揭秘了当时未公开报道的首次发生在塘沽海域的赤潮灾害。

《塘沽文史资料辑》(第五辑)一名《难忘岁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

由区***文史委员会编辑。1995年8月,以“内部资料”形式出版。全书15万字,9幅图片。32开,共印1000册。

该书辑录文史资料26篇。《卖国条约——塘沽协定》、《侵华的铁证——日本海军陆战队登陆碑》,以发生在塘沽的历史事件和实物,披露侵华日军在塘沽的罪行。《不能忘记的历史》、《“九一八事变”后的“永久黄”》、《大沽化工厂那时叫大沽工场》、《“三菱”和“亚细亚”》等文,揭露日本对中国经济资源的掠夺。

《魔鬼红汽车》、《冷冻公司——华工集中营内幕》、《“劳工营”与“万人坑”》、《“劳工营”暴动见闻》、《沽口锚地的水牢——北塘号》、《国破家不宁》、《在塘沽日本宪兵队的日子》,反映了塘沽人民在侵略者铁蹄下的悲惨生活。

《大沽口战斗旗开得胜》、《日本时期北塘民众的抗税斗争》、《永利碱厂工人抗日纪实》,记录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不屈不挠的斗争。

《塘沽文史资料辑》(第六辑)一名《海河流芳》

由区***文史委员会编辑。1997年1月,以“内部资料”形式出版。全书18万字,12幅图片。32开,共印1000册。

该书辑录文史资料25篇。《毛***视察大沽炮台遗址》、《毛***视察海港纪实》、《毛***视察天津碱厂》、《英魂归故里——***骨灰在塘撒放及铜像塑建始末》等文章,纪录了伟人与塘沽的情缘,特别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黄火青回忆毛***视察大沽炮台的口述,尤为珍贵。

《开拓者的足迹——路达在塘沽》、《于今逾忆田道南》、《手持利剑斩凶顽—刘亚在塘沽》、《用睿智为塘沽腾飞奠基——记我所认识的刘毓炤》等文,回忆了几位已故区级领导人的感人事迹。

《烈士英名永垂塘沽史册》、《塘沽人民的骄子——傅平山》、《巾帼风采照碧海——记塘沽第一个女船长陈少荣》,记载了为塘沽的解放和从塘沽走出的为保卫祖国献出生命的烈士,以及为塘沽的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劳模事迹。

《塘沽文史资料辑》(第七辑)一名《海河卓行》

由区***文史委员会编辑。1998年12月,以“内部资料”形式出版。全书23万字,17幅图片。大32开,共印1500册。

该书收入领导干部、教师、工人、渔民、企业家、艺术家等人物传记17篇。《心系家乡,情洒铁路——记原铁道部长李森茂》,记载了一个出身于北塘渔民家庭的孩子,成长为共和国铁道部长的经历。《开创塘沽中等教育的李光锐》、《一位播种者的足迹》,介绍了解放前后两位中等教育学校校长为塘沽教育发展呕心沥血的事迹。

《载入港口史册的功臣——记已故全国劳动模范钱春》、《“老黄牛”于广》,将全国和市劳模的风采展现于读者面前。《拓荒在塘沽文坛的马丁》、《菊坛猴王小盛春》、《体坛健将马长路》、《志在云天——忆已故航模名将及教练郭浩洲》,再现了杰出人才在塘沽的生活与工作往事。

《塘沽文史资料辑》(第八辑)一名《塘沽春秋》

由区***文史委员会编辑。1999年12月,以“内部资料”形式出版。全书20万字,12幅图片。32开,共印1000册。

该书收入30篇文史资料。《塘沽百年话沧桑》一文,展示了塘沽地区近百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50年来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变化。《回眸惊叹家乡美》、《滦河水甜透塘沽》、《塘沽水利五十年》、《渔歌不歇鲜味浓》、《纵横交错行路畅》、《街道工作面面观》等,对塘沽各行各业进行总体的概述,留给读者鲜明的印象。

《塘沽教育沃土厚》、《体育健儿出海门》、《塘沽医院展新姿》、《科技园里百花艳》、《文学艺术浪花跳》、《追昔抚今图书馆》等,描绘了塘沽地区教卫文体诸方面的发展现状。

《风水宝地旅游情》、《寻海河老河口》、《海门古塞今昔观》介绍了塘沽地区的旅游资源。《名扬遐迩红三角》、《塘沽盛产长芦盐》、《碧海石油滚滚流》、《话说集装箱码头》、《再创辉煌造船业》、《印象深刻保税区》、《从盐碱地到泰达》等,对塘沽地区的制碱、制盐、石油、化工、造船等特色工业及天津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等,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

由区***文史委员会编辑。2001年12月,以“内部资料”形式出版。全书22万字。32开,共印1000册。

该书收入28篇通讯体裁文章。书中如实记述了塘沽区部分***委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视察调研,建言献策,认真履行委员职责的感人事迹。以《奉献一颗真心》、《丹心滋蓓蕾,赤胆做人梯》、《关心百姓疾苦,心系塘沽未来》、《老树春深更著花》、《火热的事业,火热的心》、《追求与奉献》、《绿色使者》、《成功的女强人》、《绿色使者》、《迎着太阳走》、《勇立潮头唱高歌》、《爱心无限,德艺双馨》、《一个不平凡的女性》、《明珠起于朴蚌》、《追梦》、《平凡的辉煌》等,对28位区***委员进行报道。

他们当中有小学教师、工程师、民营企业家、医生、环卫工人、交警、科技企业主管、美发美容师等。 《塘沽揽胜》

由区***文史和文化艺术委员会编辑。2003年12月,以“内部资料”形式出版。全书16万字,35幅图片。32开,共印1000册。

该书收入28篇游记散文体裁文章。《大沽炮台巡礼》、《北洋水师大沽船坞》、《滔滔“黄海”声依旧》、《潮音悠悠潮音寺》、《鸥鸟盘旋天津港》、《盐滩“咸”话》、《碧海红日落井架》、《******和我们在一起》、《壮观的海滨浴场》、《逛洋货市场》、《紫云公园的来历》、《风景这边独好——记滨海世纪广场》、《海市蜃楼落塘沽》、《难忘塘沽海河游》、《金驴踏海风景美》、《“金邦玉带”北塘美》等,分别介绍了大沽炮台、大沽船坞、黄海学社、潮音寺、天津港、长芦塘沽盐场、渤海石油开采、洋货市场、紫云公园、滨海世纪广场、海河外滩、塘沽海河游,以及驴驹河、北塘渔村风情等名胜古迹和游览景点。

《历史不会忘》、《让历史昭示后来——记塘沽“万人坑”纪念碑》,介绍了《塘沽停战协定》签订处小楼旧址,以及劳工“万人坑”纪念碑。

由区***文史委员会编辑。2004年12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13万字, 46幅图片。大32开,共印2000册。

该书为大沽潮音寺建立600年来,首部较全面、系统、生动反映该寺历史、文化、建筑及其影响的专著。分为“沽口名刹潮音寺”、“潮音寺平面图及其文物”、“群英荟萃广结良缘”、“潮音寺遗址”、“大沽民间社火”和“大沽民间传说”等六章,并逐章配以相关图片。

介绍了潮音寺始建、规模,殿堂楹联艺术;大德高僧、名人居士;关帝庙遗址、海神庙遗址、大沽禁烟遗址等。同时,附录历史资料《重修菩萨庙大殿碑记》、《复修潮音寺碑记》、《设立忠正义塾告示》、《御制海神庙记》、《重修海神庙观音阁碑记》。另附录弘一法师《夜泊塘沽》、《西江月·宿塘沽旅馆》等有关塘沽的诗词两首。

由区***文史委员会编辑。2005年12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20万字, 46幅图片。大32开,共印2000册。

该书辑录19篇史料文章。为大沽船坞始建125年来,首部全面介绍大沽船坞的专著。《大沽船坞历史沿革》、《李鸿章兴建大沽船坞》、《北洋水师与大沽船坞》、《大沽船坞与中国北方工业》、《大沽船坞文物概述》、《大沽船坞主持人简介》、《军阀混战时的大沽船坞》、《日本统治下的大沽船坞》、《大沽船坞与周边地区社会近代化》、《沽口·炮台·船坞》、《文明的差异与演变》、《大沽船坞文物概述》等,从不同的角度叙述大沽船坞的发展脉络,通过大沽船坞的兴建、与北洋水师和甲午海战的关系、对中国近代史及民族工业的特殊贡献、对造船业发展的影响、对大沽地区社会文明的推动等问题的考证,描绘出一幅浓缩的近代中国工业发展史、造船发展史、军工发展史,也涉及到海防史和海军史。

同时,附录《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之经费》、《有关收回大沽船坞同沙俄的来往函件》、《整顿大沽船坞的倡议》、《海军部大沽造船所、直隶全省内河行轮关于修造船只合同》等重要史料。

由区***文史委员会编辑。2006年12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43万字,20幅图片。大32开,共印2500册。

该书辑录19篇史料文章及43篇民间故事传说。为北塘600年来首部带有地方志性质的史书。分为“海下渔镇”、“渔家风情”、“史海勾沉”、“人物春秋”、“诗文碑记”和“掌故传说”等六章。《建置沿革志略》、《天然一处好渔场》、《丰富多样的水镇贸易》、《北塘口的漕运》,介绍了北塘的历史、地理、物产等。

《从民谣看北塘人生活》、《渔民号子震天响》、《红红火火闹花会》、《北塘首届海会》等,介绍了北塘独具风韵的地域文化风俗。

《北塘炮台》、《“歪脖大将军”铁炮的身世》、《北塘民众反“牙磕税”》、《直鲁北塘之战》、《北塘抗震救灾纪实》、《北塘渔业实行生产责任制始末》等,记录了发生在北塘的历史事件。《祖籍北塘的一代高僧——法本和尚》、《敢于死谏的“铁脖子御史陈鸿翊》、《名扬津沽的翰林高庚恩》、《第二任民国总统黎元洪》、《张学思与北塘渔民》等,记载在北塘出生、居住或工作过的名人。

《重修北塘文昌宫碑记》、《北塘南墙记》、《北塘炮台大营记》、《奏请敕严防北塘折》、《清代北塘楹联》等,收录了历史上有关北塘的诗文碑记。

《汉沽文史参考资料选编》(第一辑)

由区***文史委员会、区地方志编辑室编辑。1987年11月,以“内部资料”形式出版。全书8万字。32开,共印1000册。

该书辑录25篇文史资料文章。《芦台场置场年考》、《长芦汉沽盐区灶户组织发展沿革》、《官收时期汉沽盐的运销》,对汉沽盐业历史的发展沿革、封建时期汉沽盐的运销制度及方法,进行了考证和介绍。《解放战争时期的长芦区人民盐政》、《扑不灭的烈火》、《夜袭傅庄》等,记述了汉沽人民反帝、反封建和与***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的历史。

《汉沽在评剧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考证和论述评剧艺术在汉沽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指出汉沽是其发祥地之一。天津市著名书法家曹柏昆题写了书名。

由区***文史委员会、区地方志编辑室编辑。1988年11月,以“内部资料”形式出版。全书13万字,32开,共印1000册。

该书收入30篇文章。系纪念汉沽解放40周年文史资料专辑。包括涉及汉沽地区解放前后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的资料,以及其它方面的史料。《烈士陵园——汉沽人民心中的丰碑》,详细记载了人民政府兴建汉沽烈士陵园,群众组成义务劳动大军参加陵园建设的过程。

《国大代表选举的回忆》,记录了***为挽救失败命运炮制“伪国大”,在汉沽选举伪国大代表和伪立法委员的闹剧。《解放汉沽的战斗》、《追忆汉沽铁桥战斗》,回忆了人民解放军攻打***军队占据的蓟运河铁路大桥的战斗情景。

《忆四八年的盐务支队》,叙述了在迎接汉沽解放的过程中,党领导的盐务支队等地方人民武装驰骋沿海地区,保卫人民盐政,有力打击敌人的战斗生活。《难忘的经历》的作者回忆了汉沽解放初期组织接管、建政的亲身经历。

《我所知道的渤海盐业公司》,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采取多种形式大肆掠夺汉沽盐业资源的强盗行径。《芦丰商店末录》、《天津化工厂部分合并厂简介》等,介绍了天津化工厂前身发展的演变过程。

由区***文史委员会编辑。1990年12 月,以“内部资料”形式出版。全书13万字,大32开,共印1200册。

该书收入41篇文章。设立“史迹觅英”、“史册一页”、“史林漫步”、“史海寻踪”、“史丛采风”、“史料集锦”、“史苑谈文”和“小资料”等8个栏目。《与癌魔争战的人》,记述已故天津市特等劳模、汉沽盐场工程师、区***委员慕清洁的模范事迹。

《技术革新三十年之回顾》的作者刘宝忠,是全国劳模,曾当选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回顾了30年大搞技术革新的经历。《长春解放时的郑洞国》的作者原系***东北“剿总”中将副司令郑洞国的侍从副官,兼吉林省政府第七课秘书,详实记述郑洞国长春起义投诚前后过程。

《我送地震伤员去陕西》的作者回忆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奉命组织运送伤病员去陕西救治,叙述路上所遇的感人经历,展示全国人民支援灾区的无私奉献精神。

《鹤发童颜,历历在目——记在我区拍摄第一部电影的导演陈方千》,记载了拍摄大型纪录片《海盐今昔》的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陈方千在汉沽盐场体验生活的往事。时任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石坚同志题写书名。

由区***文史委员会编辑。1992年12月,以“内部资料”形式出版。全书13万字,18幅图片,大32开,共印1200册。

该书收入21篇回忆文章。真实地记录1976年汉沽区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模范事迹。《汉沽抗震救灾回忆》、《抗震综述》、《战胜地震次生灾害》等,综合反映抗震救灾全过程。《战胜地震次生灾害》、《天津化工厂震灾损失和恢复重建》、《在生与死面前——天津化工厂抗震抢险采访记》和《地震的回忆》、《七·二八地震回忆纪实》、《在地震那天》、《寨上大桥修建始末》、《地震后的军民鱼水情》等,分别记录天津化工厂和长芦汉沽盐场干部职工,以及广大军民面对大地震,团结一心,不畏危险,抗震抢险,恢复生产的英雄模范事迹。

《在抗震救灾指挥部工作组》、《难忘的瞬间》、《十六年前的今天》、《地震片断》、《猫救了我一家》、《丙辰伏月纪事》等,从不同角度,以个人亲身经历,回忆地震发生前后的工作和生活。

由区***文史会编辑。1997年12月,以“内部资料”形式出版。全书14万字,大32开,共印3000册。

该书辑录43篇文章。《晒盐》、《盐业生产方式及生产工具的沿革》,再现了解放后汉沽盐场从原始生产方式,发展为机械化的过程。《艰难的起步——忆汉沽盐场试验滩氯化钾厂的诞生》、《天津化工厂氯碱工业的发展》、《“天工牌”聚氯乙烯投产纪实》等,记载化工企业发展的经过。

《杨家泊村改土治碱四法》、《跨海南征五千里航行记》、《在舟山渔场》等,记录农民改土治碱、渔民远海捕捞生产情况。《海啸毁灭盐田造成灾难政府以工代赈恢复生产》、《回忆1949年大海啸》、《战海啸》,再现汉沽经历两次海啸,党和政府采取有效救灾措施,军民战胜灾害的情景。

《初创汉沽报的回忆》、《记汉沽评剧团的几个片断》、《解放初期福田村的农民夜校及其与邻村的文化娱乐活动》等,反映汉沽文化发展的进程。

《汉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崔戟荣事略》、《宋翰章先生及其义昌印刷厂》、《塑料生涯四十年——记天津化工厂高级工程师陈建侯》、《辉煌的宿愿——记全国劳动模范、汉沽盐场机械工程师赵振帮》、《记邵光涛大夫》、《忆老友春蕃》等文,介绍解放前后汉沽地区名人和模范先进人物。

由区***文史委员会编辑。1998年12月,以“内部资料”形式出版。全书24万字,23幅图片。大32开,共印3000册。

该书收入68篇文章。系纪念汉沽解放50周年专辑。内容涉及汉沽解放后至“***”前。《回忆汉沽解放初期党公开前的一段工作》、《建立崭新的社会秩序》和《解放初期的总工会》、《对公私合营汉沽盐场的回忆》、《抗美援朝时期宣传工作》等,是解放前在汉沽地区从事地下党工作和建国初期工作的回顾。

《从贡盐到国家银牌产品》、《我国第一批XS—7型树脂诞生记》、《天津汽车水泵***发展历程》、《渔网厂二十年》、《茶淀牌玫瑰香葡萄》、《大田蔬菜科技示范区》、《汉沽农业产业新格局》、《汉沽电信五十年》、《汉沽金融、保险事业的发展侧面》等,反映汉沽解放50年各条战线翻天覆地变化。

《百里盐滩轻骑兵》、《汉沽职工文艺节目进京演出侧记》、《回眸汉沽儿童画》、《扎根沃土,开拓创新——汉沽版画的形成与发展》、《汉沽刻字走出津门》等,记录了汉沽文化事业的发展。

《难忘的历史一瞬——记当年我和民兵连参加高庄水库会战》、《从蓟运河到太平洋彼岸——记下乡知青刘凤全的成长》,记录了个人与共和国共同经历的历史。

《汉沽文史资料》(第七辑)一名《汉沽中国海盐文化的摇篮》。

由区***编辑。1998年12月,以“内部资料”形式出版。全书14万字,60幅图片。32开,共印500册。

该书辑录32篇文章。《汉沽盐始于西汉》、《地名与盐有关》、《祸及海盐断代的五代战乱》、《乱世中诞生的盐母》、《汉沽盐是宝坻置县的摇篮》等,记载从“盐母煮盐”民间传说到原始海盐的生产,以及汉沽盐业的发展历史。

《明清进贡的白盐和盐砖》、《亚洲第一盐坨和“芦台玉砂”胜景》等,记述了汉沽“长芦盐”的早期生产模式和生产规模。《风车是海盐文化的标志》、《特殊的滩名文化》、《滩窝里诞生的“盐工飞镲”》、《古代盐田的“芦荡飞歌”》、《海盐文化的独特现象——铁神》、《“八卦滩”古文化的精华》、《海盐漕运及其文化》、《〈私盐叹〉清代私盐的写照》、《汉沽盐业谚语》、《滩灶户桐裕成与评剧的诞生》等,考证了海盐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棚”——近代屈辱与抗争的历史》,记述了盐民不忍屈辱的抗争行为。

《汉沽情缘——纪念汉沽解放60周年》

由区***编辑。2008年11月, 以“内部资料”形式出版。全书21万字。16开,共印2000册。

全书收入107篇文章。系纪念汉沽解放60周年专辑。以人物介绍、自传为主,辅之以家乡趣事、往事回忆、工作生活片段,对汉沽区有一定成就和影响的汉沽籍人士以及曾在汉沽工作生活过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文学艺术家、体育健将以及先进模范等进行报道。

根据人物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分为党政界、军旅界、经济界、科技界、政法界、教育界、文化艺术界、医卫体育界等8个部分。文章由本人提供或他人采写。包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从农民儿子到城市管理者》、《审计工作者奉献》、《技术精湛的心外科专家》、《在光学工程科研岗位上》、《天津美术高中的领路人》、《在国防科技情报岗位上》、《乡村走出的中药状元》、《画坛怪杰》、《蓟运河畔长大的影视剧耕耘者》、《从汽车兵到歌唱家》、《人们心目中的金牌得主》、《做敬业奉献的教练员》、《梦想从飞行员开始实现》、《把美好年华献给舰艇》、《卫戍北京献忠诚》、《扎根哲里木》、《征程在世界屋脊》、《落户侨乡》、《打拼在深圳》、《大洋彼岸中国心》等。

《汉沽人美术作品集》系为纪念汉沽***成立五十周年编辑的美术专辑,汇集了百余名书画艺术领域的区***委员和汉沽籍人士的200余件艺术精品。 大港区

由区***文史委员会编辑。1991年1月,以“内部资料”形式出版。全书8万字,32开,印数不详。

该书辑录史料13篇。分为“大港史话”、“人物传略”、“革命故事”、“今日大港”、“专辑”、“历史沉渣”6个栏目。《开辟大港的津南支队》、《在大港对敌斗争散记》、《刘晋峰同志在大港战斗生活片断》等,为铁道部副部长李轩等人口述记录,回顾了革命前辈在大港战斗、生活的情况。

《滨海明珠,光照人间》、《大港发电厂建厂初期的回顾》、《油龙进津—天然气工程战斗生活散记》,记载了60年代大港打出第一口油井、70年代建设发电厂和天津天然气工程建设。

《人杰地灵—***为大港两次题词》,回顾了***同志1959年、1979年两次来大港并为之题词的经过。《开拓者的足迹—记上古林村合作社的创始人高宝正同志》,记载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劳模、村支书的事迹。

由区***文史委员会编辑。1992年2月,以“内部资料”形式出版。全书8万字,8幅图片。32开,共印1000册。

该书辑录史料25篇。新增“古迹寻踪”、“史料集锦”、“地名沿革”、“***史话”、“读者来信”栏目。《纪念先伯父杨虎城》、《杨虎城给杨茂三的亲笔信》、《杨虎城将军轶事—访杨虎城将军的侄子杨拯湘同志》,是为纪念“西安事变”55周年,走访杨虎城将军侄子后采写的纪实。

《东风劲吹,油海翻浪—忆中央领导同志视察大港油田》、《艰苦奋斗建设“大化纤”》、《外国专家在大港—记外国专家帮助建设化纤厂和大港发电厂》等,记载了大港建设者难忘的故事。《北大港水库的形成》、《中塘小学创建琐忆》、《迟开的鲜花—天津金属结构厂“取证”工作随记》等,回顾了大港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

由区***文史委员会编辑。1993年1月,以“内部资料”形式出版。全书10万字,13幅图片。32开,共印1000册。

该书辑录史料32篇。新增“图片资料”、“血泪史页”和“民间传说”等栏目。《刘晋峰解放前在刘岗庄斗争的琐忆》、《三进津南播火种》、《我党地下老交通》、《战争年代在大港》等,回顾革命者在战争年代,坚持武装斗争的英雄事迹。

《尼克松先生参观大港油田》、《减河堤上有风流—忆诗人田间和作家康濯大港之行》,记下名人、诗人、作家在大港的足迹。《血洗十间房》、《日匪混战,百姓遭殃》、《忆被土匪绑票的日子》等,记下了日军和土匪屠杀残害百姓的罪行。《大港分洪,确保津门—回忆1963年抗洪斗争》、《回忆六三年抗洪的日日夜夜》、《海潮与大港》,回顾了大港地区抗洪灾、战海潮的经历。 《大港风云》(第四辑)

由区***文史委员会编辑。1995年12月,以“内部资料”形式出版。全书10万字,5幅图片。大32开,共印1000册。

该书收入36篇文章。新增“悠悠岁月”、“企业采风”等栏目。《创业难—记大港区的成立》、《大港区人民代表大会的诞生》、《关于***大港区委员会建立初期的回忆》,记录1979年筹建、设立大港区的历程。《大港油田通讯事业三十年》、《科技,大港油田三十年腾飞的翅膀》、《蓬勃发展的油田文化事业》、《白衣天使,情系万家—大港油田医疗卫生事业阔步三十年》、《走向辉煌—大港油田三十年体育工作巡礼》等,展示了大港油田的各项成就。

《任秉鉴和他的家庭艺术展》、《天津石化公司业余京剧团侧记》、《逆境英才—记农民画家窦锡珍》等,记录了群众文化的成果。

由区***文史委员会编辑。1996年12月,以“内部资料”形式出版。全书12万字,6幅图片。大32开,共印1500册。

该书收入36篇文章。分为“悠悠岁月”、“珍闻要事”、“企业风采”、“人物述林”、“史海钩沉”、“大港人在海外”、“对外交流”、“文苑撷英”、“教育之窗”和“地名趣谈”10个栏目。重点记述自1979年建区后,大港区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等方面,经过的艰辛历程及其取得的成果。

《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大港精神形成纪略》、《为了大港的城市发展—大港城建规划起步小记》、《艰苦的岁月,光辉的历程—大港区成立初期组织工作回忆》、《为建大港献忠诚—建区初期治安工作回顾》等,记载了大港干部群众继承老一辈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事迹。

《大港贝壳堤考察记》、《上古林地下发现古海船》,考证了大港地区退海成陆的地理状况。

由区***文史委员会编辑。1997年12月,以“内部资料”形式出版。全书12万字。大32开,共印1000册。

该书收入30篇文章。分为“悠悠岁月”、“珍闻要事”、“我与宝岛”、“企业风采”、“人物述林”、“史海钩沉”、“大港人在海外”、“委员风采”、“趣谈轶事”、“文苑撷英”、“教育之窗”和“读者之声”12个栏目。

《难忘的时刻》,记述中共大港区委、区政府成立过程,使读者进一步了解建区初期大港区领导班子和工农业生产。《“大化纤”工程在地震中启动》,再现唐山大地震波及到“大化纤”建设工地,建设者们边抗震边施工,历尽艰难险阻,一刻不放松的动人场面。

《“两航”起义在香港》的作者,系“两航”起义的参加者,叙述了1949年11月至1952年11月,“两航”人员起义及保护留在香港的“两航”资产和抢运回飞机维修、更换所需零件等器材的艰难曲折过程。

由区***文史委员会编辑。2000年11月,以“内部资料”形式出版。全书12万字。大32开,共印600册。

该书收入31篇文章。除保持原有栏目外,新增了“科技长廊”、“咏唱大港”等栏目。《把〈察绥之战〉献给平津战役纪念馆》、《他曾在上甘岭战斗》,回顾英雄们在战争年代的英勇事迹和解放后的不平凡生活。《原子能首次在大港利用》首次公开披露50年代在大港地区以原子能为手段改良土壤的试验。

《大港少数民族来源及风俗》、《大港树深高家事略》、《窦庄子立村小记》、《太平村创立小记》、《前进、胜利、新立村的由来与变迁》、《马厂减河的由来》、《也谈马厂减河的由来》等,反映乡梓民情,解读大港历史。

由区***文史委员会编辑。2004年12月,以“内部资料”形式出版。全书12万字。大32开,共印500册。

该书收入34篇文章。系建区25周年专辑。分为“珍闻要事”、“史海寻踪”、“文教之窗”、“辉煌今朝”、“乡梓风物”等9个栏目。《忆北大港区第一任区长毕大增同志》、《快乐的社区风景线》、《历尽沧桑人未老》、《为有牺牲多壮志》等,作者以个人经历印证历史变迁,再现大港地区做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和先进事迹。

《奋进中崛起的石化航母》、《向国际一流火力发电企业迈进》、《大气磅礴写春秋》、《初建港城话一商》、《找开历史的记忆》、《让明珠更璀璨》、《大港生态高教区小记》、《回眸石化教育》、《大港区文学发展概况》、《这里是老年精神生活的基地和乐园》等文章,多角度、多侧面再现大港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